首页 > > 32

高考作文:勿以改革之名本末倒置

2014-06-16
来源:香港商报 李鹏飞

   高考作文題目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是互聯網興起后新的時代現象。隨著近年高考命題的權力逐步下放,每逢6月7日各省市作文題目便在互聯網上接受全民檢閱,成為公眾的狂歡,其中一個顯著現象是:在命題者標新立异的驅動下,高考作文命題亂象迭出。歸納起來,要麼命題思路飄忽,話題選擇受社會熱點尤其是網絡熱點影響;要麼片面追求新奇,不惜以偏門冷門的出題方式顯示出題人的「水平」。這種命題思路下,給考生帶來的無非是困惑和不確定感:看起來是個鳥語花香的美麗新世界,實際卻暗埋地雷,一觸就死無全尸。未動筆前,是思前忖后、反覆糾結;動筆之后,依舊懷疑自己、焦慮不安;這種作文命題方式不僅是對考生的為難,也是罔顧作文訓練的工具屬性,更是對高考甄選人才命題原則的脫節。作為一種對抗社會經濟分層的手段,高考的合法性最大基礎便是公平;它并不以清華北大招天才學生作為首要任務,而是讓平均線以上的大多數提供上升渠道。在這種情况下出題者必須兼顧不同階層、地域和水平的考生,讓他們都能有所發揮。因此出題者不會像法國高考那樣讓你就康德的哲學命題侃侃而談,也不會讓你就美劇《紙牌屋》分析美國政治的優劣,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出題範圍只限於四書五經,正是這個道理。

  出題應滿足最大公約數

  大多數人離開校園以后,寫作最多的無非公文或信件,能夠做到語句通順、結構明晰即可滿足需求,至於文筆優美、思想深邃,則并非首要原則。但現實中所見卻是很多學生上了大學,仍舊連一件事的起承轉合、一個道理的基本邏輯都敘述不清,其中不乏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說明語文教學對基本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尚未達標,基礎尚未打牢就空談哲思、空發議論顯然毫無意義。學好語文,其實是打開一扇門,為步入大學或社會培養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至於資質不同的人能從這門出發到何處,完全是各憑造化。因此,好的高考作文題目應滿足以下條件:人人都能有所發揮;題意清楚明白,不用費神理解猜疑;所提示的問題是具有多元化的討論空間,至少能提出正反兩面意見;能考查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識。高考作文題目新穎開放固然不見得是壞事,但作為一種國家考試,它必須是能夠考查不同背景、階層、地域的考生寫作能力的最大公約數。以前的題目限制較死,確實存在問題,但若只知「改革」,為改革而改革,卻不從人性化和切合實際出發,將嚴肅的高考當做膚淺社會議題的演練場,無疑也是一種本末倒置。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