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四国史家重读日俄战争

2014-06-16
来源:香港商报

   警惕现实「复活」历史

  四国史家重读日俄战争
  120年前中日两国之间的「甲午战争」是今年史学界及舆论关注的热点。而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与辽宁大学东亚关系史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却是以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为切入点。香港珠海书院文学院长、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胡春惠表示:「日俄战争彻底改变了当时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从当代国际关系细微之处背后望去,它的幢幢魅影依然不时隐现。研讨会主题定为『历史视角下的日俄战争研究』,由当年的两个交战国日本和俄罗斯,以及两个直接被侵略国家中国与韩国的学者共同参与,正是期望以史为镜,予今人以警示。」香港商报记者杜洁菡
  日本「美化侵略战争」其来有自
  日俄战争的直接原因,今日听来仍觉可气:1901年9月,清廷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件,换取列强同意从中国撤军。唯俄国迟迟不肯撤去在东北的驻军,引起各国关切。在长达两年的交涉未果后,日本於1904年2月6日发兵攻击旅顺俄军,战争由此爆发,一直打到1905年9月才停战。
  「听上去,日本参战似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但战争的本质却是日俄为争夺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控制权,在中国领土上发动的一场不义之战。」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东亚关系史研究中心主任权赫秀说。这也是史学界的一个共识。然而,日本对这一段历史却有另一番描述。受邀参加研讨会的中国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陈涛介绍:「2005年,日俄战争百年时,日本有关方面给出的评价是:『日俄战争是明治的先人们面临国家存亡危机,与大国俄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胜利恢复了东亚的安定,大大改善了我国的国家地位,更给予有色人种、非基督教文化圈,以及被俄国所压迫的各民族以极大的自信』。从日本对侵略战争予以正当化的看法反映出,该国通过战争的胜利开始,确立了一种面对亚洲国家的优越心态,即它是亚洲国家的杰出代表,是唯一能够带领东方诸受压迫民族与西方世界进行对抗的人选。这种在日俄战争之后确立起来的近代对外观深深影响着日本近代的对外扩张,甚至影响到今天日本对近代历史的看法。」
  「以夷制夷」如同缘木求鱼
  日俄战争的战场就在中国领土之内,争夺的对象亦是中国领土,可是,清廷作为第一利害人,却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即1904年2月12日,宣布:「现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如此荒诞不经的外交策略,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慧民说:「在帝国晚期的历次对外冲突中,清廷都希望紧缩军事影响,以避免扩大成为内政问题。」以今日的后知之明来看,甲午战后的清廷已无力再应付一场大规模战争,只能以所谓「局外中立」的姿态,援引其他列强打压俄国对东北的觊觎之心。反之,「在民间,全国各地及留学生等爱国人士的拒俄情绪高涨。1903年日俄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爱国学社召集爱国人士召开了拒俄大会,随后,国内舆论蜂起,终於演变成1903年至1904年间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周佳荣通过对当年上海的政论报纸之研究发现,表现尤为轰轰烈烈者,是在国外的日本东京留学生,他们组织了抗日义勇队,欲回国参加斗争;同时,邹容写的《革命军》,陈天华写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反满的革命书籍,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东北亚格局被改写百年
  持续了19个月的日俄战争,对涉战诸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国海军几乎是一夜之间失去了在外海及内海水域与欧洲列强抗衡和争霸的实力,而远东及太平洋的制海权则全部让给了日本、德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建华表示。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历史研究室研究委员崔直心圭补充道:「日俄战争开启了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起点。1905年俄国革命的发生,可说是20世纪全球史层面变革的一个起点。」对朝鲜半岛,韩国国立顺天大学的历史系教授车雄焕指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特别是后者,表明了传统时代这种善邻友好的日朝关系完全破裂。日本以此战争为契机,将其在甲午战后对朝鲜半岛奉行的『保护国化』政策,逐渐走向了强制合并之路,给朝鲜国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20世纪不幸的日韩关系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在中国国内,日本在战争中暴露出的侵略野心也使国人猛醒,对世界时局的认知由「单纯的拒俄发展到抵御列强」。1905年,清廷开始效仿日本实行立宪制以图自强,而其在战争中的「局外中立」立场亦被革命党人视为国耻,更激起了革命党「排满」之高潮。而作为战胜国的日本,不仅接收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由此迈开了向世界军事扩张的步伐。日本国立岛根大学副教授冈村宏章表示:「日本舆论认为,日俄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色人种战胜了白人的第一次近代战争。但这次战争,也使美国叩开了日本的大门,美国调停了日俄战争,今天日本还是在美国的控制之下。」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