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理財同時要理債

2014-07-14
来源:香港商报

   與中學同學飯敘,提到我正在寫一本親子理財書時,有同學問:我們怎樣理財?收入絕大部分用作家庭開支、子女教育、游學團等,種種支出已剛好和收入相等,哪有镕錢來理財?有(餘錢)先有得理!

  說此話的是一位在私人銀行工作的同學,他負責給客人投資建議,做資產管理的。連專業人士也有這難題,可想而知一般打工人士也有同感了。

  我強調一點,理財并不是一定要有多餘錢才去做,即使是收支平衡,或者是入不敷支,后者更需要理財,因為要減少非必要和慣性的開支,才能令我們的收支表健康起來。

  要「理」才有「財」

  理財是要「理」才有「財」,不理不行,要理才行,不要說「等我有十萬或一百萬才去理財啦!」我們要從一開始接觸金錢便要學習──兒時父母供給、出來工作后賺取工資收入、生意收入……只要有收入便要理,不只理財,更要理債。

  朋友說:「温埋唔夠使」,事實上,他在私人銀行工作,月入十萬港元以上,從他口中,我知道他要養車、孩子上國際學校、經常旅行,又剛換了更大的房子……以上所做的事沒有一樣是不對的,盡責教育兒女,及找尋更舒適居所。但是倘若不加節制,特別是他的太太負責照顧子女,沒有收入,他是家庭唯一的收入支柱,一旦他的工作不穩定,甚至被裁員,那怎樣辦?

  理債同樣重要

  難道要大屋搬小屋,由國際學校轉向政府津貼學校,賣車賣……?追求高生活水平是應該的,但是過分或過急的話,往往弄得自己筋疲力竭,當經濟轉差時,壓力驟增,對自己及家人未必是好事。

  作為父母若沒有審慎理財的習慣,一出花紅及加了薪便花掉來獎勵自己,試問孩子看到,又如何會學習到「應使則使」的最基本概念?有人在預計未來(例如三個月后)會收到花紅,便去訂一部新車、買一個限量版手表、手袋……這「先使未來錢」的做法,其實是屬於負債的消費方法,因為我們是先付首期或以簽卡形式付帳,到時真的收到花紅還好,否則便大件事了。說到底,還是要量入為出,理財同時要理債。特邀作者李錦法興證券環球股票產品董事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