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乡议局到访英国糧船湾游欧同乡会,刘皇发赠送纪念品给江水生
相識十多年 讚勤政親民
江水生冀發叔助旅歐鄉僑
來自西貢離島糧船灣的英國華僑江水生,上世紀60年代,由於新界農業式微,鄉民生活艱苦,為了改變貧窮的命運,他跟隨時代洪流,到了英國奮鬥,期望有朝一日賺了錢,改善家中父母親的經濟環境。結果,他就這樣在異地生根了。
糧船灣天后誕每次皆到
他選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大日子裏,成立「糧船灣旅歐同鄉會」,自此接觸新界鄉議局,傳遞中港英三地信息,漸漸認識劉皇發。江水生認為發叔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沒有架子,記性特別好,新界有這麼多的人,發叔會在見面時,清楚的說出在何時見過你,叫得出你的名字。西貢有60多條鄉村,每條村有這麼多人,多麼偏僻的村莊打醮,發叔都會到,記得糧船灣每隔兩年的天后寶誕,發叔每次皆到,有一次在碼頭等他半個小時,原以為他不來了,結果他還是趕到。
堅持基本法保障原居民
在偏遠的糧船灣村,沒有陸地交通,只靠水上交通,向政府申請多年的碼頭,還未能批准,適逢發叔率團訪英,期間向他提及此事,發叔立即去信政府有關部門,並積極跟進。雖然至今尚未成功,但由此可見,發叔對新界鄉民都愛護有加,對新界事務無論大小,都非常關心。這份「新界心」實屬難能可貴!江水生體會到這是發叔對新界人的深情,尤其是發叔在《基本法》起草過程中,他堅持要將原居民合法傳統權益受特區政府保護,寫入基本法第40條。西方諺語有說:「You don't ask, you don't get.」如果他當時不爭取,所有新界原居民的傳統權益就沒有了。
是新界人組黨最好時機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由於他太忙,或者由於年紀關係,又或者是社會的環境不同,發叔給有些人的感覺是他不夠進取,太保守了,新界人被人叫「鵪鶉」。江水生說:「其實我們是不想與人爭拗,我們也想社會和諧,這是傳統社會的觀念。現在新界人子子孫孫都有許多的人才。如今,香港環境複雜,發叔要站出來,為新界人爭取更多權益,並且教育年輕人多些認識新界歷史文化。」江水生認為新界人應該組黨,這是最好的時機,「我們需要 man power,人多就有選票。有了選票,才有話語權!」
倫敦經貿處與僑務脫節
1997回歸前,英國有香港駐倫敦辦事處,主要是幫助華僑了解香港事務,譬如如何申請身份證、出生證、查地契,就像新界理民府的詢問處,他們很了解新界的事務;但是1997之後,英國只有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處,這個單位完全與香港新界華僑脫節,新界華僑有什麼事去找他們幫忙,他們會說:「我們主要是推動經濟貿易,不是幫新界人,所有新界人的事務,就交給中國駐英大使館。」但這是有障礙的,第一,是語言的障礙,江水生指新界的華僑,是講白話和客家話的,大使館內卻是說普通話,第二,關於新界的丁權丁屋丁地和居港權等,使館官員完全陌生。所以江水生希望發叔為華僑的下一代多點爭取權益!
全歐有逾50萬新界鄉僑
據初步統計,全歐洲有超過50萬的新界鄉僑,近日,英國鄉僑十分關注香港新界家鄉的事務,特別在香港原居民與非原居民村長選舉和各類的選民登記等。身為海外顧問秘書長的江水生打電話到大使館,使館官員表示不清楚,並叫江水生找香港經貿處,經貿處說,「有!」但是不讓江水生多拿幾份登記表格,因為他們只得幾份樣本。由此可見,祖國也好,香港特區政府也好,從未有人關心旅歐新界華僑,在英國的新界人根本不知道有此信息,政府官員完全忽視旅歐新界人,江水生說,「希望發叔要幫我們出頭!」
作者介紹
廖書蘭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台灣台北,定居香港。香港珠海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台灣中華僑聯總會常務理事。著作有《黃花崗外》、《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新界地方文化與鄉議局關係研究》付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