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一个属于健康王国,另一个则属于疾病世界。疾病是生命的阴面。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却无法为每个人都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卫生部的调查显示,我国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5952元,一次性住院费是农民年均人收入的1.12倍,70 .3%的病人因为“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
如何帮助这些被疾病与贫困折磨的人?鲸想,一个来自香港、协助病人筹募医疗费用的网上平台,目前正在试图用全新的商业模式,给出一个答案。
“如果创意能引导消费,为什么不可以吸引大家去帮助别人?”鲸想联合营运长郑浩宜裹在一件干练的无袖衬衫里,对着台下一票青年男女许下豪言壮语:“我们能用创意的商业模式,将现在行善模式完全颠覆。”她的普通话略带生硬,速度不快,但充满力量。
这是不久前在广州举办的一场小型分享会,被邀请的嘉宾大都是那些在主流价值之外,寻求自我实现的人。100多平方米的客厅被挤得水泄不通,投影仪的灯光打在墙上,明晃晃的,郑浩宜从一束光中穿出来,被人群团团围在中央。
你好,创变者
来到这个场合的人,多少有点相似之处———怀揣着几分激情,并且不自觉地会被下面这段话所鼓舞。“如果你是一枚亚洲青年,恭喜你,你已身处世界中心,踏上了快速运转的跑步机。跑着跑着,有这样一部分青年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困惑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正是社会的问题。于是,他们开始聚集起来努力做一名‘创变者’。”
创变者?郑浩宜喜欢这个头衔。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80后,大学毕业后,她也曾循规蹈矩地在广告公司里干活。那时加班是常有的事,像无数普通白领那样,她每天都徘徊在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里。2011年的某一天,爱好旅行的她和大学同学突然决定利用Facebook(脸书)发起了一个名为“香港秘游”的活动,专门带领支持者们去看隐藏在繁华都市街头巷尾的风景。刚开始大家只是抱着一种寻乐的心态,没曾想,活动一推出就获得如潮好评,市场前景蔚为可观。于是,短短一年里,这个兴趣小组发展成为旅游公司,亦成为郑浩宜人生历程的一个转折点。
然而,随着公司逐渐有了规模,郑浩宜却愈发觉得,离自己心中的理想相去甚远。“打心底我还是想去做些真正能帮助别人的事。”2013年,她离开了亲手创立的团队,再一次剑走偏锋、重返校园,打算进修中医课程。就在这时,她遇见了“鲸想”。
“为什么叫鲸想呢?其实就是很纯粹地喜欢鲸鱼。”如今的郑浩宜已是鲸想独当一面的营运长。站在人群中,面对提问,她沉吟了一会,给出的答案让人有点意外。“很多人以为我们是一个环保机构,做海洋保育的。其实我们做的是一个分享医疗的平台,关乎生命。但是我们不想用太医疗的字眼,让人觉得没有亲近感。”
“分享”医疗
“100多年前,意大利人发起了‘分享咖啡’。人们会多给一杯咖啡的价钱,让有需要的人可以免费喝到一杯温暖的咖啡。既然我们愿意分享咖啡,为什么不能分享医疗呢?”2013年11月,在郑浩宜和小伙伴们的努力下,鲸想的分享医疗平台正式上线了。来自全世界的、有需要的病人可以在平台上传视频,分享故事和医疗需要。同时愿意提供帮助的人则可以在平台上开设自己的鲸想基金。
自2011年众筹成为网络世界的新宠儿以来,美国的K ickstarter在短短4年里已经发展为市值10亿美金的领头网站。亚洲地区的众筹网站也陆续出现。时下国内流行的“点名时间”、“追梦网”等也常常出现各种公益性的众筹项目。
乍一看鲸想与一个普通的众筹网站也颇为类似。主页挂着一只活泼的大鲸鱼。鲸鱼下方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病友们的求助信息和视频内容。用户申请成为会员后,即可点击感兴趣的对象,向其捐助资金。目前已陆续有来自香港、台湾、大陆、印度等地的患者在鲸想平台上,上传了自己的求助视频。今年4月,来自台湾屏东的脊髓肌肉萎缩症(简称SM A)患者淑雯,在鲸想平台上募集到了购置电动轮椅的费用。如今淑雯的特制轮椅已经完成,她终于可以开着它去看世界,一步步朝自立生活迈进。由大爱清尘转介的尘肺病人吴应洪,也在鲸想的帮助下,募集到了治病的钱。
然而,与一般众筹网有所不同的是,这只“鲸鱼”非常强调“分享的价值”。用户可以随时利用社交媒体,发起一个众筹行动。哪怕是一个口袋空空的学生,只要想法足够有趣,也能吸引别人为他的鲸想基金账户充值,获得帮助他人的资本。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借用网络和创意,化身为一个集“筹款+资助”于一身的慈善家。
为了保证平台的公信力,降低风险,实际运作中鲸想在后台聘请了专业的医疗顾问和法律顾问对求助信息进行甄别和审核。同时也直接和相关的医疗机构取得联系,以确保善款的最终流向。而用户存放在鲸想账户的资金,除了用于捐助外,也不可挪作它用。
所有的众筹项目都与治病救人密切相关,鲸想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天然的公益性。出乎意料的是,在香港它却是以一家“商业公司”的身份注册的。其利润主要来自于基金账户的主人,即对筹款人收取每笔5%的服务费。“我们不想做N G O,也不想用‘社会企业’来标签化自己。”郑浩宜坦言,“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有社会价值在里面。我们是真的会盈利,也是真的想赚钱。”
“收费、挣钱都没问题,关键是一定要透明。在这一点上我很看好鲸想的商业模式。”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广告系的曾锦程表示,“许多非营利机构都缺乏效率和透明度。作为一个新平台,鲸想应该会让某些慈善团体好好想一想了。”
而常年奋战在抗艾第一线的陆洪伟,早前因为艾滋病人的救助问题也曾与鲸想打过交道。在他看来,鲸想在运作上还有一些待改进的空间。“我主要给他们提了两个建议,一是鲸想希望病人能上传求助视频,但对有些病人来说,暴露身份可能会有污名化的风险。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公共平台得照顾到这部分病人的实际情况;二是善款直接打入被助者所在医疗机构的账户也未必保险。在内地许多医院还存在过度医疗的情况,需要运营团队多一些监督。”
创意——— 公益众筹的未来
创业一年来,只要有机会,郑浩宜都会去各地参加工作坊和演讲,期待着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世界是平的,在一个人人公益的时代,郑浩宜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创意才是网络众筹的未来。作为一名前广告人,她很明白营销策划的价值和意义。她在等待着一个“引爆”的机会,就像当年“北京单向街书店寻找1000名主人”带火了“点名时间”网一样。
今年3月初,两个台湾男孩肇平、曜纶带来了一次机会。两人一人在台湾,一人在香港,决定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一个名为“100种舞步”的众筹行动,希望能邀请到100位以上的朋友一起跳舞,藉此筹措100万港币,帮助正在被疾病折磨的儿童。这个没有做任何广告的活动,仅靠网络传播,短短几天就吸引了1000余人的关注。来自福建、广州、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纷纷上传自己的跳舞视频以示支持。虽然二人目前仅完成了筹款目标的1%左右,但是青春洋溢的舞姿,还是帮助鲸想收获了大量粉丝。
5月,鲸想去台湾做推广,意外地获得了与电影《逆光飞翔》的男主角、台湾著名的盲人钢琴家黄裕翔见面的机会。第一次交流,黄裕翔就像老朋友一样和郑浩宜分享自己音乐创作的瓶颈,也谈到了自己的梦想是跟爵士大师H erbieH ancock,以及著名大提琴手马友友合作。这些话给她带来了启发,“按照六度分隔理论,互不相识的人中间只隔着六层关系就能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让他的梦想成真的关键人物!”于是,她脑子里蹦出了“80秒环游地球”的想法———帮黄裕翔录制了一段80秒的钢琴曲,放到了鲸想主页和社交平台上,再呼吁全世界有才华的音乐人能在此基础上即兴创作,激发更多的可能性。如今这段“80秒”的音乐冒险仍在继续。
为了吸引年轻人积极行动,鲸想的“点子众筹计划”里还会不断推出各种奇思妙想:有女生将出租她们的大腿或脸蛋,供各种企业做广告或宣传之用,一切广告收益,将用于帮助有需要的病人,美其名曰“健康卖大腿”;有人愿意提供送洗衣服、照顾猫狗、丢垃圾、煮咖啡等服务,希望能说服更多人提供金钱支持病人;还有人发起了“素颜一周”计划,号召更多勇敢女性上载素颜照片,宣扬自然美主义,重新思考美的定义,所筹款项将被用于帮助女性病人……“招式”琳琅满目。
以上这些都是鲸想在行动模式上的突破。对此,灯塔计划传播专员梁逸印象深刻。他评价道:“过去我们遇到一个希望帮助的人或个案,只有两个选择,捐钱或转发,但现在鲸想给出了第三种可能。你可以看到它有至少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中间层’的培养,以往脑力劳动是无法直接转化成公益能力的,只有公益行业的从业者通过项目设计等方法去实现。而鲸想通过动员普通人进入设计者的角度,让这个人群得以更加发育;二是社交能量的释放,你可能会为了你的朋友,或者某个很有勇气,很有趣的人而去帮助另一个和你毫不相干的人。从这个角度看,鲸想让个人的社交资本有机会转化成公益能量。”
采写 :南都记者周执 实习生 庄婉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