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美式战争:舍财不舍命

2014-09-12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余永胜

   这次奥巴马宣布的升级版的打击ISIS军事方案,看来不是个临时的应对举措,更像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安排,甚至给人以「不破楼兰不收兵」的感觉。但即便如此,奥巴马仍然重申「不会让伊拉克土地上再次出现美国陆军的战靴」。奥巴马为何执意守住不派地面部队的底线?仅靠空中打击这样的战术能凑效吗?要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仅仅着眼於近来发生的事情,而要从美国政治军事的一些深层因素说起。

 
  人是理解美式战争的关键
 
  自从6月初以来,ISIS相继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对伊政府及美在伊利益构成直接威胁,但奥巴马政府就是置之不理。直到8月8日,眼看着伊拉克政府的生死存亡都成问题,奥巴马才下令实施空袭。但有限的空袭行动远不足以对ISIS形成实质性打击,一定程度上说,这一轮的空袭主要是做个姿态,目的是堵住美国和国际社会对奥巴马不作为的批评。
 
  真正的转捩点出现在两名美国记者惨遭斩首後。以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美国公民,又把如此血腥的画面传播出来,这让美国公众感情上实在难以接受。舆论要求奥巴马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呼声骤然上升。奥巴马除了答应别无选择。可以说,美国公民惨遭斩首是ISIS这次引火焚身的决定性原因。至於说不派地面部队参战,同样是基於人的因素:奥巴马政府承担不起美军大量伤亡的压力。
 
  这样的战争理念不光体现在这一次军事行动上。1993年,美军介入索马里国内冲突。仅仅阵亡了18名突击队员,美国舆论就一片哗然,迫使美军不得不放弃原定计划,从索马里灰溜溜地撤回来。科索沃战争,当3名美军飞行员被南联盟俘获後,国内反战舆论顿时高涨。美国政府不得不暂时中止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代之以外交斡旋来营救3名被俘人质,直至其被全部释放。据说,美国因此付出的代价高达几十亿美元。
 
  以钱换命系美式战争最大特点
 
  既然惜命胜金,那仗怎麽打呢?好在高科技时代提供了解决方案,那就是以「零接触」实现「零伤亡」。具体而言,就是以远程打击和空中轰炸为作战手段,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这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都有突出体现。
 
  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美军一出手就让世人为之一震。许多人在观看战争录影时都发出了这样的惊叹:原来仗还可以这样打!电闪雷鸣之中,全然不见人的踪影,几乎是在「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仅以阵亡几十人的代价就迫降了萨达姆政权。超乎想像的顺利使美国一段时期内踏上了战争不归路。1999年3月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在没有一兵一卒损失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仅仅通过战略轰炸和远程打击,就使南联盟在苦撑了78天之後无可奈何地宣布投降。2001年10月,美国又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尽管战前许多专家预计,美军极有可能重蹈当年苏军的覆辙,但其超强实力又一次给世界以震惊,以极低的伤亡代价就推翻了奥巴尔政权。2003年3月,美国又将打击目标锁定在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上。至2003年5月1日布希宣布主要战事结束时,美军牺牲人员也仅在百余人左右。
 
  当然,这样的战争方式是以巨额的经济花费和高科技支持为前提的。海湾战争耗资611亿美元,美国无力支付,只能让小兄弟们分摊。1998年美国发起的针对萨达姆政府的「沙漠之狐」空袭行动,4天花了5亿多美元。至於伊拉克战争,美国国防部的说法是直接费用为7578亿美元,但是很多独立研究机构认为,直接和间接费用加起来要超过2万亿美元。这样的战争代价,即便是富如美国者,也大伤元气。
 
  再以这次空袭ISIS为例,据路透社估算,一架F16战机飞行一小时需要3万美元左右,所携带的精确制导导弹每枚约2万美元。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也在8月29日证实,美军在伊拉克的空袭行动已经花费了5亿美元。这一次空袭行动升级後,花费肯定要比上一轮高得多。
 
  问题是,以钱换命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行得通。这次奥巴马宣布的新方案,其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空中打击和远程轰炸用来对付一国政府,可能效果会很好,但对於散兵游勇式的I-SIS,效果几何就不好说了。香港商报评论员 余永胜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