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麦田里的守望者》翻译者孙仲旭因为抑郁而自杀,圈里圈外引发惋惜、哀叹声一片。就在这悲戚声中,却也有人发现,孙仲旭曾经在2013年写过一篇《怎样剥削译者》的文章,对文学翻译者报酬过低的现象进行了抨击。这是否与他的抑郁有关,当下自然是无人能知。只是因为孙仲旭的离去,文学翻译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却被引入人们的视野。 文记者李钢
孙仲旭曾撰文《怎样剥削译者》,在这篇文章中,他写道,一些出版社提出的控制翻译稿费,其做法就是在签订合同时,签下有利于出版方的合同,而出版社在选择翻译者时,则要考虑到尽管翻译稿费低廉已成共识,但是愿意挣翻译稿费的人仍然相当多,所以不必优稿优价,稿费水平控制在千字50元至70元范围内即可。
稿费千字不超70元
而在这一低廉稿费的同时,孙仲旭在文章中还写道,即使谈好了稿费标准,还有不少方法可以进一步减少稿费支出,譬如用word软件统计字数,而非多年来出版界采用的版面字数,这样以一本word字数15万字的书而言,和按版面字数计付稿酬相比,可以至少节省3万字稿费支出;此外,出版社还可以尽量避免支付印数稿酬、尽量采取买断式支付稿费等方法, 来减少稿费的支出。
在文中,孙仲旭使用了说反话的腔调,貌似是站在出版社的立场之上来说话,但是读者都可以看出所蕴含的不满情绪。
出版社是否如孙仲旭所言,在对译者的报酬支付上极为苛刻,恐怕也不尽然。不过有出版社的编辑向记者透露,他们能够提供给翻译者的稿费,不会超过千字七十元。
将现文学翻译大撤退?
“孙仲旭的离去,会不会引起文学翻译的大撤退?”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翻译家方柏文发出了这样的担心。
方柏文与孙仲旭相识多年,以往“他有任务推荐我,我有任务推荐他”。所以当他听闻孙的噩耗时,顿时“呆若木鸡而后感觉兔死狐悲”。
方柏文说自己和孙仲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年龄相似、都是业余做翻译,也一样喜欢上豆瓣写博客。
对于因为孙的离去,有人重新提出翻译者报酬低的事情,方柏文有着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对于有些出版社来说,或许这样的怪罪很冤枉,一些文学翻译出版界的朋友,在做纯文学出版时,除非毫无底线地营销,否则往往是亏本的,有时候不得不出教材来赚钱,“养”文学翻译。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文学翻译者,方柏文还认为,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做文学翻译时,译者往往被潜移默化地洗脑,让他们用一些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也因此,会看到其他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我在几年前翻译福克纳的作品时,就深受其苦,甚至找不到一个精神上的支持者,请我一个过去经常帮我的老师帮我,她却说作品太黑暗,无法面对,拒绝帮我。我只能硬着头皮孤独地做。那段时间,我也得了严重的忧郁症。”方柏文这样描述他的文学翻译经历。
稿酬低如同打发叫花子
方柏文虽然不愿意将文学翻译稿酬低与孙仲旭的轻生联系起来,但是对于当下的稿酬问题,他也承认这是一个圈内所有人都公认存在的问题,而且稿酬标准之低,已经可以说是如同“打发叫花子”了。
“目前的稿酬标准很不合理,就是不需要去动脑筋的打字,也是千字四五十元,翻译等于在给出版社免费打字。这个已经不需要再讨论,是大家几乎公认问题的存在。但是问题在于这现状始终无法改变,有关部门说过几次提高标准,最后都不了了之,到底谁能够左右稿酬标准?出版社当然不会主动让利,而翻译者也没有一个行业组织去争取权益,所以大家多年抱怨,却始终没有结果。”方柏文说。
方柏文透露,他目前的翻译作品,出版社给出的报酬没有超过千字八十元的,好在自己并不是依靠这个来谋生。“可以说,搞文学翻译的,都是兼职在做,本身都有工作,否则,根本不能够依靠翻译来养活自己。”
“出版社也在叫苦,认为纯文学书赚不了钱,当然可能成本大多用在了支付原著版权这一块,至于翻译者基本上就只能说是随便打发了。我现在都是在周末偶然做一点翻译,每次能够翻译一千字就不错了,但是我同时也会给一些报纸和网站写稿,相比较而言,同等时间写稿的收入会好很多。”
“现在高产的翻译不多,孙仲旭算是一个,但是他和我一样算是做得比较累比较苦也比较纠结的。”对于未来的文学翻译的发展,方柏文认为,到了一定的阶段,翻译者觉得实在累了,或是对现状太不满了,就不要做好了,这是唯一的办法。
文学翻译也有如韩寒般人物
那么,在文学翻译界,有没有如同类似文学界的韩寒和郭敬明一样的人物,可以获得很高的报酬?
“有。”方柏文告诉记者,出身于中山大学的翻译家李继宏在文学翻译界的地位就如同作家界的韩寒,待遇就比较好,但是在翻译界争议比较大。
“在报酬上看,果麦的做法比较大胆,我一开始以为会成为一种干扰式的创新,引入竞争,改变稿酬格局,但是结果好像却没有什么改变。”方柏文这样认为。
李继宏也是一个引发众多话题的人物。
相比起众多稿酬上限千字八十元的同行来说,李继宏的身价可以说是天价。
2013年,李继宏推出了4本译作,其中包括了《小王子》、《老人与海》等。而根据李继宏称,他这次翻译的新版经典名著,预付金加上印数稿酬,折合起来就相当于千字1200元。曾经被称为村上春树御用翻译家的林少华虽然也曾经拿到过千字千元的稿酬,但是他也对李继宏的高酬表示不解,因为他千字千元的稿酬是用来翻译日语绘本,而不是如李继宏般的翻译长篇小说。
李继宏所属的文化公司正是出版人路金波的果麦文化,韩寒、冯唐等人也都是这一文化公司的签约作家。
孙仲旭同样对“李继宏现象”表达过不满。他曾经批评李继宏和路金波采用“肆意抬高自己、打击他人(译本)的营销”做法,并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果麦推出由李继宏翻译的“名著里最美最棒的译本”表达不满,认为这件事暂时可能带来一点混乱,但是从长远来看影响会是正面的,因为会促使更多人来关注和讨论翻译界及出版界的现状,对其中的无序竞争以及缺乏伦理的情况来点拨乱反正。
译者建议国家干预行业自律
曾经翻译《猫武士》、《胡桃小姐》等作品的译者子漠则说,目前,做文学翻译的报酬最多也只能是千字七八十元左右,相较于文学翻译所需要的功底和付出,极其不成比例。
“一个译者要做到图书译者,首先得懂一门纯熟的外语,还得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一个人要是具备了这两样能力,换一个行业,收入三五万不成问题,但是按照现在的图书翻译价格,一天即使能够翻译一万字,也不过只有七八百元的收入,一个月按照22天的工作日来计算,月收入也就一万多元。而且这仅仅是假设这个译者每天工作强度极大的情况,实际上,没有人能够一天翻译一万字,而且也不可能每天都保持这样的工作强度。”
子漠认为,目前文学翻译稿费不高的原因很复杂,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到出版社的剥削上。这涉及到了现行的出版体制。如果要提高报酬,只能从两个方面入手去解决,一是国家干预,二是行业自律。
他所谓的国家干预,就是在税收、稿酬标准两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标准。
“税收的起征点至少要与现行个税持平,而且还得考虑翻译的特殊性,那就是每一笔稿酬,都不是单个月获得的,在税收上得考虑周期问题,不能说一个翻译者辛苦一年才拿到的稿费,还得按照一个月的收入去征税,那样的话,除去时间成本和通胀等因素,其实译者实际所得会更低。”
有人想把名字刻在石头上
坚守的译者称,“知道不赚钱,但这是我们的爱好”
而对于译者自律,子漠认为其实就是勤于提高翻译者自己的水平,并且勇于主张自己的权利。
稿酬新标准实施仍无时间表
此外,在稿酬标准方面,子漠认为千字200元至500元之间比较合理,千字200元的价格,一本15万字的书,总价是3万元,翻译者完全可以分三个月来做,这样一个月也就能保证一万元的收入,这样先保证了翻译者有一个合理的收入,再往上,就优质优价。
“或许会有出版社的编辑会说,这样出书的话会赔钱,但是既然赔钱,那就别做好了,不能以牺牲各方的利益为代价,来出一些垃圾书。这个行业需要优胜劣汰,需要更加优化,而不能是本书就引进出版,不能是个人懂点外语就能做图书翻译,要引导它往更高层次走,这样不管是对翻译者,还是对读者或出版社,都能够有益无害。”
子漠认为他的这些建议,其实都是可行的,关键就看有没有人来管了。比如税率,网上呼吁多少年了。
至于稿酬的提高,其实可以算一笔账。关键是这些书得是好书,别什么书都引进。毕竟,翻译者能够参与的也就是翻译的环节,把选题的风险都转嫁到翻译者头上是不公平的。
而据记者的了解,早在2013年9月,国家版权局就公布了《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拟提高原创、改编、汇编、翻译等文字作品的稿酬与版税率,根据意见稿,当下的稿酬标准将被大幅度提高。如果这一办法实施,将大大改善包括文学翻译在内的众多文字工作者的报酬。
但是将近一年时间过去了,这一新标准的实施时间仍未公布,而国家版权局则对此表示,目前国家版权局正在履行修订《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的立法程序,但是,没有时间表。
坚持梦想的年轻人
虽然文学翻译者入不敷出,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
在一个文学翻译的网络社群里,记者看到,召集者在这里征募热血译者:“文学翻译不赚钱,但我们是否都有一个梦,这是真正能把你名字刻在石头上的举动。我想,我们不该沉默,该行动起来了。”
应者如云,而且多是年轻的大学生。
“是的,我们知道不赚钱,也知道非常辛苦,但这是我们的爱好,我们希望能有机会把名字刻在石头上。”年轻的译者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