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毛泽东读《聊斋》:善良的“狐仙”要多些就好

2014-10-29
来源:人民网

《我们的父亲毛泽东》封面资料图

“爸爸读书非常仔细认真。几十年来,他养成了一种习惯——手中无笔不读书。他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页的天地或空白处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专门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在《我们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毛岸青回忆了父亲毛泽东对读书的理解,最爱读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也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

《我们的父亲毛泽东》由毛泽东之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生前所写,毛新宇和刘滨夫妇首度联手整理。本书系毛岸青和邵华生前对毛泽东的近距离回忆,他们用温暖的文字再现父亲的风雨岁月,用充满敬意的笔触重温父亲一生的点点滴滴。

《我们的父亲毛泽东》精彩书摘:

丰泽园,一排排高大的书架摆满了房间,里面放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还有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方面的书籍,也有不少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在爸爸的办公室、会客室、休息室、小饭厅里,到处可以看到一叠一叠散放着的书籍,有些书打开着书页,有些书扣着放着,有些书中夹着各种纸条,甚至在卫生间的方凳上也放着书。这些书是爸爸利用一切短暂时机,随时随地翻阅和查看的。这些书的放法,看上去似乎杂乱无章,实际上哪本书放在哪里,爸爸心中都是有数的。我们这些孩子从来不轻易翻看这些书或挪动地方。更令人难忘的是,就连爸爸那简朴的硬板床上,也用一半的地方堆放着一尺多高的书籍。这些书像行云流水,经常不断地流动着、更换着,陪伴着爸爸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爸爸读书非常仔细认真。几十年来,他养成了一种习惯——手中无笔不读书。他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页的天地或空白处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专门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爸爸是一位革命家,他最爱读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从中吸取有益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营养。马克思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列宁的有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十三篇,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许多书上,都布满了爸爸批注的手迹。据从事研究的有关人员统计,爸爸批注较多的哲学著作有十几种,其中《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就用毛笔和红蓝铅笔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下了近1万3千字的批语。这部书的第三章——《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批注文字最多,最长的一段近千字。

20世纪50年代初,爸爸买到一套线装本的《二十四史》,共850册。这套书爸爸非常爱读,由于他经常翻看,许多册的封面和一些书页都被磨破了。这套书一直伴随在爸爸身边。据我们所知,爸爸50年代读过它,60年代重看过它,直到1975年已经病魔缠身,写字手都颤抖了,还在许多册上亲手写下了“1975.8再阅”、“1975.9再阅”的字迹。

爸爸自己博览群书,对我们的读书学习也很关心。岸青是在苏联上的中学和大学。所以,爸爸常常嘱咐他要多看一些中国历史方面的书,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国情。由于我们是学文学专业的,爸爸与我们谈文学比较多,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精辟见解,给了我们很大的教益和启示。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爸爸在少年时代就看过。20世纪60年代,他又重新阅读过。这些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甚至一些典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爸爸同我们谈论过《西游记》,十分赞赏孙悟空敢作敢为、勇于同各种妖魔鬼怪作斗争的性格,说孙悟空敢于违背唐僧的“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常有余”的观点,信奉“行善即是除恶,除恶即是行善”。爸爸认为《聊斋》中的《小谢》是一篇好文章,反映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他说,《聊斋》中那些善良的做好事的“狐仙”要多些就好了。

爸爸对古诗词很精通。有一次,爸爸问邵华喜欢曹操父子中谁的诗,邵华说她喜欢曹植的诗,爸爸则说他喜欢曹操的诗。爸爸认为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他喜欢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篇章。在同我们谈论时,爸爸还把其中一些词句写出来,加以解释。他赞扬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风。他说,《将进酒》是一篇好诗,《蜀道难》也有些意思。爸爸评论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认为白居易不但文采好,描写事物逼真细腻,更加难得的是作者对琵琶演奏者的态度是平等的,白诗的高明处正在于此。爸爸还喜欢王昌龄、陆游、辛弃疾的一些诗词。他曾把王昌龄的《从军行》、陆游的《夜游宫》亲笔写给我们。

爸爸不仅能背诵很多诗词,甚至对很多小说的段落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还常使我们这些文科大学生惊异得目瞪口呆。我们对他那精深的分析,独到的见解,非凡的记忆力,都深为折服。

有一次邵华告诉爸爸,她期末考试《中国通史》得了好成绩,爸爸便让她谈谈刘邦、项羽兴衰的原因。邵华按照所记得的教科书中的内容回答了一遍,爸爸听后笑着说,这是死记硬背,算是知道了点皮毛,但还没有很好地理解。爸爸说,要多读些史料,多想想,能把“为什么”都说清楚,这一课才算学好了。在爸爸面前,我们时时感到自己的知识是那样的贫乏,见解是那样的肤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文科生。使我们受到最大启示的是,知识在我们这里好像是“死”的,而到了爸爸那里,好像都是“活”的了。在他的谈话中、著作里,常常信手拈来一些故事、典故,阐明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的道理,警策凝练,引人入胜。

爸爸十分珍惜时间,他一生都勤勤恳恳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着,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在他的头脑中好像根本不存在什么节假日的概念。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他始终在学习着、实践着,在年过半百时,还从ABC开始学习英语,虽然发音不准,带着浓厚的乡音,却坚持不懈地学着、念着。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后来已能阅读一般的英语书刊。

爸爸对古诗词很精通。有一次,爸爸问邵华喜欢曹操父子中谁的诗,邵华说她喜欢曹植的诗,爸爸则说他喜欢曹操的诗。爸爸认为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他喜欢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篇章。在同我们谈论时,爸爸还把其中一些词句写出来,加以解释。他赞扬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风。他说,《将进酒》是一篇好诗,《蜀道难》也有些意思。爸爸评论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认为白居易不但文采好,描写事物逼真细腻,更加难得的是作者对琵琶演奏者的态度是平等的,白诗的高明处正在于此。爸爸还喜欢王昌龄、陆游、辛弃疾的一些诗词。他曾把王昌龄的《从军行》、陆游的《夜游宫》亲笔写给我们。

爸爸不仅能背诵很多诗词,甚至对很多小说的段落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还常使我们这些文科大学生惊异得目瞪口呆。我们对他那精深的分析,独到的见解,非凡的记忆力,都深为折服。

有一次邵华告诉爸爸,她期末考试《中国通史》得了好成绩,爸爸便让她谈谈刘邦、项羽兴衰的原因。邵华按照所记得的教科书中的内容回答了一遍,爸爸听后笑着说,这是死记硬背,算是知道了点皮毛,但还没有很好地理解。爸爸说,要多读些史料,多想想,能把“为什么”都说清楚,这一课才算学好了。在爸爸面前,我们时时感到自己的知识是那样的贫乏,见解是那样的肤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文科生。使我们受到最大启示的是,知识在我们这里好像是“死”的,而到了爸爸那里,好像都是“活”的了。在他的谈话中、著作里,常常信手拈来一些故事、典故,阐明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的道理,警策凝练,引人入胜。

爸爸十分珍惜时间,他一生都勤勤恳恳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着,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在他的头脑中好像根本不存在什么节假日的概念。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他始终在学习着、实践着,在年过半百时,还从ABC开始学习英语,虽然发音不准,带着浓厚的乡音,却坚持不懈地学着、念着。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后来已能阅读一般的英语书刊。

作者:陈苑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