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縮短行程,提前一天回國。此舉引起輿論諸多猜測:是因為“工作原因”急於離開,還是在西方政要及媒體的圍攻下“落荒而逃”,抑或是向美歐直接“示威”?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斷然”表示,烏克蘭政府已經為可能與俄羅斯爆發的全面戰爭做好了准備。這種強硬的“隔空喊話”是否意味著烏克蘭東部局勢可能進一步激化?
G20峰會上出現的針對普京的不和諧聲音,反映出俄羅斯受到了來自西方空前一致的政治孤立。盡管更嚴厲的制裁可能不會出現,但已經亮起紅燈的俄羅斯經濟勢必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俄羅斯也需要在困境下盡快拿出有效的應對之策。從近期俄羅斯的一系列動作來看,普京似乎已成竹在胸,有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首先,最大限度地動員和凝聚國內的民族主義力量。通過一系列針對北約的軍事動作,特別是在11月7日舉辦隆重的閱兵活動,再現1941年納粹德國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聯人民萬眾一心抵禦侵略的曆史場景,激發俄羅斯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明不會在外部壓力面前低頭的堅定決心。
其次,通過內外兩手力圖擺脫經濟困境。一方面,不斷激發國內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努力提高工農業產品的本土化水平,減少對外經濟依賴;另一方面,積極尋找新的進出口貿易渠道,加強與西方之外國家的經濟合作。俄羅斯更加重視與中國、印度、巴西等金磚國家的協調,特別是與中國在能源領域連簽“大單”,推動本幣互換,爭取貸款支持。
再次,堅持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固有立場。普京明確表示,烏克蘭除實行聯邦制以外沒有其他的出路,實際上是劃定了談判的底線。俄羅斯堅決否認烏克蘭方面對其出兵烏東部的指責,同時又在天然氣問題上采取靈活的政策,恢複對烏克蘭的冬季供應,也讓歐洲國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最後,普京有意為西方留出妥協的空間。由於俄羅斯在不少國際熱點問題上可以發揮特殊作用,如伊朗、敘利亞、阿富汗、打擊極端組織等,加之歐盟實際上也無法承受與俄羅斯經濟關系惡化帶來的巨額損失,很難在近期再出台新的制裁措施,更多是做做“姿態”。因此,普京也有把這場地緣政治“遊戲”進行下去的籌碼和自信。無論是要求法國履行先前確定的購置軍艦合同,還是與歐洲國家領導人在G20峰會上直接會面,都能做到收放自如,沒有反應過度。
可以預見,未來俄羅斯與烏克蘭政治關系將不斷疏離,但軍事對抗不可能長期持續。波羅申科表示要與俄羅斯“作戰”還有個前提,就是先要爭取和平,顯然,避免戰火大范圍重燃對烏克蘭政府來說更為迫切。波羅申科在美國提出的“烏克蘭需要武力來贏得和平”實際上並不現實,因為美國和北約能夠提供的軍事援助畢竟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新冷戰不會出現,但俄美關系將長期惡化。俄歐將努力維持傳統的經濟聯系,但難以避免政治因素的幹擾;同時,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略目標也很難完全實現,烏克蘭將在親近西方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孫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