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國信六年IPO路終盼到頭

2014-11-24
来源:理财周报

  11月14日,國信證券無條件通過發審會。

  六年上市路終盼到頭。

  繼2012年西部證券上市後,2年內再無券商上市。如今,多家券商在IPO陣營中摩拳擦掌,未來券業競爭開拼資本金實力。

  募資規模或123億最大

  發審會第191次會議於11月14日召開,會議審核公告結果,國信證券首發獲通過。其擬登陸深交所上市,發行不超過12億股,保薦機構為廣發證券。

  儘管未拿到發行批文,國信證券募集資金、發行價格、市盈率等仍引發投資者興趣。

  廣州一名業內人士結合上證指數觀察往年情況發現,上證指數高,IPO募集資金量也較大。

  最近上市的是西部證券,其於2012年5月3日上市,募集資金17.4億,而滬指在當年5月為2300-2400點。

  首發融資體量較大的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資料顯示,招商證券在2009年11月上市,募集資金111億,當年上證指數在2900-3300點區間。

  華泰證券在2010年2月底上市,滬指為2900點左右,募得156.91億。

  中信證券則在2003年1月上市,當時滬指僅1300點左右,募集資金18億。

  此外,理財週報記者根據目前發行體制中,“不超過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均值”的條件進行計算。最近一個月上市券商中證指數靜態市盈率均值為39.45,按照國信證券2013年淨利潤,本次發行後扣非的每股收益為0.26元,若在當前發行可募集約123億元。

  以“發行不超過12億股”頂格計算,國信證券募集資金約為99.12億元。

  如此計算,國信證券有可能成為今年新股改革後募資規模最大的新股。

  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募資規模最大的為陝西煤業,募集資金為98.33億元,遠遠超過其他新股,而該公司原計劃募資172.51億元。募資規模排第二的則是11月上市的海南礦業,相較陝西煤業,規模僅為19.31億元。

  然而,從證券公司的業務需求來看,100億左右的募資規模並不高。

  從2012-2014兩年上市券商增發情況來看,海通證券在2012年港股定增138億元,用於投資子公司以及兩融業務;招商證券今年定增120億,主要用於信用業務;國金證券亦連續兩年籌備2次定增,累計募集資金75億。

  更為嚴格的上市指導和上市環境下,今年六月上市的一家公司董秘曾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發行價格與市盈率壓低,使得公司價值不能更好被發揮。

  深圳一名資本市場部人士表示,“價值是由市場發現,上市以後會有很多的融資手段。”

  對此,國信證券相關負責人拒絕作出評價。

  深圳一名公募基金人士認為,國信若在近期上市,時機較好。“前期行情已經走了比較長時間,市場反應還是比較不錯的,最近這段時間其實券商股也漲了不少。”

  在他看來,不會發生國信證券價格被低估的情況,也不會迎來投資者的熱炒。“因為國信上市這件事,都處在大家的預期之內,只是因為各種原因,到現在還沒上市。國信上市對市場肯定會有一個利好,但對於投資者來說,沒有到熱炒的必要,因為你買了國信證券也可以買其它券商,不至於爆炒。”

  “一參一控”拖延上市路

  國信證券過會,欣喜的不僅僅是機構投資者,保薦機構亦是感慨良多。

  過會當日,廣發證券保代表達心情,“由廣發證券保薦的國信證券IPO專案今天無條件通過發審會,專案歷時六年半,前後十三位保薦代表人參與工作,百感交集。”

  時光荏苒。早在2008年,國信開始漫長的上市之路。

  2008年國信證券遞交IPO材料,隨即遇到證監會提出的“一參一控”政策要求。

  而在當時,現大股東深圳投資有限公司同時控股國信證券與萬和證券、參股國泰君安(11.15%)與安信證券(7.41%)。三股東雲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20%)同時控股紅塔證券(43.6%)、參股中銀國際(6%)。

  為了掃清國信上市障礙,深圳投資在2010年將所持有萬和證券和安信證券股權分別轉讓給深業集團和深圳市遠致投資有限公司。紅塔集團在2012年也將所持有的中銀國際證券股權售與雲南省投資控股集團。

  至此,國信證券IPO計畫開始重啟。

  此外,國信證券曾在2009年間欲收購華林證券,由於涉及並購事宜,上市進程受到了影響,遂撤回了IPO材料,計畫收購完成後再行上報。

  然而這項並購交易進程並不順利,重組計畫不久“流產”。

  有媒體報導稱,此項並購擱淺的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是雙方價錢未談攏,其二是監管層認為並購華林證券對國信證券的業務發展幫助有限。

  直至2012年2月1日,證監會首次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資訊情況表”時,國信證券赫然在列。今年6月20日,其發佈招股說明書。

  受國信上市進程加快的影響,相關概念股也從中獲益。

  據瞭解,發審會公告國信上會(11月5日),北京城建股價當周漲幅達6.27%;上漲態勢保持至國信上發審會前夜,漲幅累計達21.70%。

  券商紮堆上市謀“資本金大戰”

  除了國信衝刺上市外,今年還有不少券商“紮堆”IPO。

  證監會資料顯示,第一創業證券擬登陸中小板,由招商證券與一創摩根證券保薦,目前審核狀態為“已受理”。

  東方證券處於已回饋階段,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瑞銀證券保薦的東興證券亦處在已回饋階段。

  安信證券保薦的浙商證券、華泰聯合保薦的華安證券均處在“已受理”階段。

  剛與上海證券完成重組的國泰君安沒有停止上市步伐,從去年6月起已遞交IPO申請材料,目前仍然為“已受理”,該項IPO由銀河證券與華融證券保薦。

  2013年在港股登陸的銀河證券,擬融資10.7億美元,僅公開發售部分就已超募近30倍。銀河證券曾承諾要回歸A股上市,如今也在“IPO堰塞湖”中排隊,其由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保薦,擬登陸上交所,目前材料被證監會受理。

  此外,有消息稱,已在港股上市的中原證券,打算陸續在A股、境外實現多地上市。11月,華泰證券計畫在2015年實現香港上市,已經選好投行做籌備計畫。

  據瞭解,目前券商通過並購重組、上市、發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其中,上市平臺能帶來多元化融資手段,成為券商夢寐以求的目標。

  證券行業創新業務不斷,如資本仲介業務極快消耗券商的資本金,唯有資本金實力雄厚,券商才能在新的盈利點搶佔市場,同時改變原來單一的盈利結構。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