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学术思想市场需要自由交锋

2014-12-01
来源:汪晓波
    坦率而言,当下中国的学术市场上,有些方面较为开放,探讨深入,辩论的声音也激烈,但有些领域却因种种因素而被抑制。
 
    在11月29日的某场论坛上,经济学界的两位重量级老人同台发表观点。一位是厉以宁教授,一位是吴敬琏教授。媒体对此自然是热情报道。有舆论还以两人“罕见”同台为题,暗指两人过去有些过节。
 
    厉以宁和吴敬琏均为80多岁的长者,近些年里在一块亮相的次数确实不多,但也谈不上“罕见”。两个人私底下的关系究竟如何,或许只有他们自己及身边人清楚。外界可以了解的,是之前他们曾在学术领域有过几次争论。比如有段时间对于中国股市,两个人的态度就很不一致。吴敬琏曾以“赌场”来作形容,厉以宁则不认同。
 
    鉴于厉吴二人在当今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一些媒体好奇于他们的私人关系,不难理解。但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比之关心这些东西,更重要的恐怕是关注他们在学术、思想领域的分歧与矛盾。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者会影响到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者尤其如此,而经济政策则关乎每个人的利益。
 
    在我看来,学者之间有观点交锋,哪怕是尖锐的冲突,也都是好事。一个学术市场倘若死水一潭、了无生机,将是学术的悲哀。辩论出真知,交锋出洞见。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参与国际竞争,表现出了很强的活力,也在这种竞争中不断成长。学术思想同样也需要竞争。在竞争者面前,只有对手,没有权威。
 
    学术思想市场的整体发育程度,与学术辩论的深度密切相关。今天的中国,高举创新大旗。显然,一个冀望创新出生产力的经济体,必然需要有深度的学术思想市场的支撑。但目前的状况是,中国人的创造活力远未真正得到呈现,学术思想市场的发育不足,遏制了创新力的提升。
 
    在某种意义上,厉吴二人在数年前即以学术观点的分歧而普受关注,这是学术思想市场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表现。每个学者都可以将他的学术研究结果公布出来,意见或不会统一,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利。思想的交锋对于学界内外进一步的思考,不无裨益。
 
    去年去世的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罗纳德·科斯在他与中国籍助手合著的《变革中国》里曾这样写道:“中国市场经济因思想市场的缺位而险象环生”。这个评述稍有些失当——市场发育不足不等于“缺位”,不等于没有市场。但科斯的提醒仍然值得倾听。
 
    坦率而言,当下中国的学术市场上,有些方面较为开放,探讨深入,辩论的声音也激烈,但有些领域却因种种因素而被抑制。一些学者缺少批判思想,缺乏独立精神,畏惧挑战权威。追名逐利风气之浓郁,令人慨叹。学术缺了独立思想,又岂能真正地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就我自己而言,是乐见厉以宁和吴敬琏两位长者的辩论的。厉吴二人在一些议题上的交锋,引发经济学界的关注与集体思考,有什么不好呢?媒体的报道称,这一次厉吴二人在“新常态”等议题上倒是意见统一。这也没有问题。学术的辩论是因观点分歧展开,而非为辩而辩。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