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俄罗斯国家支付委员会董事会主席表示,欧亚经济联盟预计将在2025年至2030年间弃用美元或欧元作为成员国之间的外汇结算货币,代之以各成员国的本币结算。据俄罗斯最近的一份数据显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有近一半的支付是通过美元或欧元结算的。看来,这个新成立、还尚未正式运作的区域合作组织,就已经开始作长远规划了。
名字起得有点大
说起这个欧亚经济联盟,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2011年10月,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提出倡议,以欧盟模式为参照,建立一个以独联体国家为主要成员的区域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经过几年的酝酿,今年5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三国总统在哈首都阿斯塔纳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宣布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成立,并将於明年1月1日启动运作。
虽然名字起得非常大,但这个联盟的成员国成立时只有俄、白、哈三国,而且白、哈两国的年GDP加起来还不足3000亿美元。欧亚经济联盟的规模跟其名字相比,显然有些不相称。这让人想起了钱锺书小说《围城》中的一个小典故:主人公方鸿渐等人在长途跋涉后来到了一个小镇,住进了镇上唯一的旅馆「欧亚大旅社」。对於旅馆名字,锺书先生调侃道:「虽然直到现在欧洲人没来住过,但这名称不失为一种预言,还不能断定它是夸大之词。」欧亚经济联盟倒是包括了欧亚两大洲的国家,但就其规模和代表性而言,难免也有「欧亚大旅舍」之嫌。
「盟主」德行很关键
名字叫什麽当然不是要害,关键是今后如何运作。按照官方的说法,成立欧亚经济联盟的目的是加强成员国经济,拉近彼此的联系,实现现代化改造,提高成员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西方舆论常把这个联盟视作普京「重建苏联」宏伟计划的一部分。俄方虽然一口否定了这样的说法,但以俄罗斯好做老大帝国的个性,考虑到其在联盟中的压倒性分量,很难说它不想弄个「盟主」当当。
如果能为联盟做实事,有个「盟主」也是好事情。问题是,当「盟主」是要有付出的。以欧盟的「盟主」德国为例,自金融危机以来,德国为欧元区国家提供了数量不菲的金融和经济援助。所以,未来欧亚经济联盟能否运行得很成功,两方面因素很关键,一是俄罗斯在自身经济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是否有能力履行「盟主」义务;二是撇开能力因素不谈,俄罗斯是否有奉献精神?
至少从过去的历史来看,结果不容乐观。冷战期间,前苏联也曾牵头成立了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以与当时的欧共体相抗衡。但从后来的运作来看,这个组织很不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点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在作祟。比如,在「协调国民经济计划」的旗号下,苏联一味地干预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这些国家经济结构高度单一,基本上沦为向苏联提供特定商品的供应基地。阿尔巴尼亚后来就因为不听从苏联的指令,而从经互会退出。
内部凝聚力不强
这些当然都是陈年旧事了。现在的欧亚经济联盟,跟当年经互会的性质与宗旨都不一样,其他国家也不会像冷战期间那样,无奈地沦为前苏联的经济和政治附庸。但北极熊的个性却也有一以贯之之处。这不,现在欧亚经济联盟尚未正式运作,内部就开始出现离心倾向了。今年8月,普京声称,「哈萨克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做成了一件独一无二的事——在从来不曾有过国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国家」。这话明摆着是想否定哈国存在的合理性。对此,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毫不客气地回应称,「如果《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中规定的条款没有得到执行,那麽哈萨克完全有权退出欧亚经济联盟。」
生意还未开张,就有夥计嚷着要退出,你说这家商舖的未来能让人乐观吗?
香港商报评论员 余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