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12月11日宣布成立全球首個「道教數位博物館」,以圖文和錄像等模式形象地展示各地宮觀廟宇的文獻史料、建築、神像、法器、碑刻及科儀等,令人感受現場參觀效果,以推動中國道教文化的普及。香港商報記者杜潔菡
藉助新技術普及道教文化
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大道教數位博物館將於2015年1月正式推出,首階段將展示廣州地區150座道教廟宇。打開目前還在測試階段的「道教數字博物館」網頁,記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類似google地圖的頁面,上面清晰地以衛星定位出廣州150座道教宮觀廟宇所處的地理位置。點開任意一個圖示,便可瀏覽到一個具體宮觀的翔實資料,包括其歷史淵源,建築形態、奉祀的神像、法器及科儀等圖文、影像及歷史文獻等應有盡有。博物館還設有廟宇的360度全景圖像,令人感受現場參觀效果。用戶可按個人興趣或研究需要搜索各種數據,并在不同類別的數據之間隨意切換。黎志添教授告訴記者:「以往學界從事道教研究通常采用兩種辦法,一是通過歷史文獻、經典等文字資料的考據、分析,二是對廟宇、神像及周遭社區進行田野考察。運用科技手段建立數位博物館,是想要將兩種傳統的研究方式結合在一起,同時呈現出各地宮觀廟宇的文獻資料及文物、空間資訊,這個平臺不僅可幫助到專業領域學者做好研究,更可向普羅大眾普及中國道教文化。數位博物館的另一大可取之處是,它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平臺,可以不斷增加新的成員資料,還可以更新原有宮觀廟宇的變化,以科技手段記錄及呈現出一座廟宇所經歷的歷史時間的流變、與周遭地理環境互動的結果等。」目前在博物館平臺上展示的150座道教廟宇皆位於廣州地區,匯集了黎志添教授過去15年的學術成果,每一座廟宇的文圖、影視資料皆是他與學生赴實地考察采集、整理而得,極具學術嚴謹性。他透露,「道教數位博物館」會在下一階段逐步充實港澳地區道教宮觀廟宇的資料,未來還會不斷增加「新成員」。
獲捐1100萬元推學術研究
當天,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還獲得了蓬瀛仙館1100萬港元的捐贈,雙方簽署了「香港中文大學與蓬瀛仙館成立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第三期合作協議」,將在未來繼續合作推動道教研究。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與蓬瀛仙館於2005年簽訂協議,合作成立「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中心自成立以來,致力促進道教教育、人才培訓及學術研究等各方面的發展。黎志添教授透露,1100萬元的捐款將用於三個範疇,其一是推動香港中文大學的道教學術研究工作,培養該領域的學生;二是用於在校外開設的道教文化普及課程班,為對道教文化感興趣的社會人士提供系統學習的機會;三是用於資助內地道教人士到中大進修研修課程,幫助他們了解現代宮觀管理的理念及了解本港各宗教慈善團體的管理模式,將香港發展慈善事業及社會服務工作的經驗運用於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