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基金教父:明年宜分散投資

2014-12-24
来源:香港商报

  雷賢達指路

  2015年將至,美國加息陰霾下投資市場何去何從?被喻為香港「基金教父」的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副董事長雷賢達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直指,新興市場有隱憂,尤其香港、新加坡有房地產泡沫,料港股明年「有波幅,無升幅」,投資者宜分散投資,避開息口敏感類的股份。 香港商報記者 林德芬

  作為香港第一代基金經理、縱橫基金界超過30年的雷賢達,擅長掌握全球經濟風向及中港經濟脈搏,過去更多次確認到市場風險。正當市場憂慮明年全球經濟前景,雷賢達卻說:「明年全球經濟應該比較穩定,在這樣低息環境下,看不到全球經濟會再惡化,整體經濟層面大致沒有問題。」

  他認為,全球經濟的實際需求在2005、2006、2007年那時所謂高增長,那個只是個「借來的時間」,因那時是通過很低的利率、借貸等去支持消費。現時部分地區經濟放緩,只是回到正軌,正如銀行槓桿比率由過往30倍,返回現時10倍。

  憂量寬後遺症浮現

  「全球經濟經過這麼多年的不健康增長,到現時返回合理的增長時,這就造成所謂的『通縮』,我認為這不是件壞事。事實上,現時低息環境下,也遺留了一個問題,就是物價飛漲嚴重。不能說明年沒有隱憂,隱憂一定有,但無法即時預見,或要延至2016年、2017或甚至2018年才會出現。這些所謂的量化寬鬆的後遺症屆時或會逐步浮現。」他說。

  除了歐洲、日本繼續推量寬貨幣政策,連人民銀行也於今年11月下旬突然減息,令人憂慮中國內地經濟情況。穿梭中港、經常到上海工作的雷賢達則說:「內地經濟放緩是件好事,不然將來或引發更大問題,因債務不斷上升,將來如果發生債務問題、違約問題等,那個影響將更大。因為現時企業又發債,地方又發債,銀行對應收帳的處理等都受關注,這也使外國投資者對內地的投資趨謹慎的原因。」

  他又指,內地打貪腐下,奢侈品消費的影響較大,但一般市民的消費都未見大幅放緩,認為內地經濟不算很差,投資放緩是必然,因過去內地的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基建、工廠等推動,形成了產能過剩,加上房地產過分開發。

  談及明年投資市場,對中長線股市趨勢預測甚準的雷賢達表示,如果美國加息,債券息口仍然那樣低,在這樣角度來講,不太看好明年美國股市,也不看好美國債市,港股也難有大升幅。

  「我預期明年全球股票市場的升幅不會高過今年水平,因今年各地區都實行量寬政策,全球股市愈來愈向上攀升,部分更由年頭升至年尾,全球股市從2013年已踏入升軌,至今年股市仍然向上,相信這種情況很難持續多過兩年。作為穩健的投資者,2015年不會放膽看好,一定會比較步步為營,甚至我估計股市年頭至年尾都沒有升幅,即『打個和』都不出奇。」他說。

  港股有波幅無升幅

  他又特別提到,科網股已經升得好犀利,雖然其增長確很大,但科網股將來的波幅都必然大的,不建議科網股「愈高愈追」,尤其來自美國或已累積一定升幅市場的科網股。

  他更提醒道,雖然部分亞太市場現時或追落後,但新興市場的隱憂好似香港、新加坡等,都存在房地產泡沫,因這些地區低息,加上供應少,一旦明年加息,初時或未有大影響,但過多一、兩年對房地產的影響相信是必然的。

  港股方面,雷賢達直言:「正因為本地經濟、房地產過熱,我估計股票市場難有大升幅,港股『只有波幅,無升幅』已非今天的事,2012、2013年都是這樣。再且,香港市場受大戶操縱,如投行、對沖基金等影響,預期明年港股都是trading range(即窄幅徘徊),看不到明年香港經濟增長有幾大,預計恒指如今年一樣,有4000點波幅。」

  避開息口敏感股份

  既然股市持續窄幅上落,資金是否轉至黃金呢?雷賢達表示投資者要小心金價仍未見底。即使金價從高位跌至每盎司1200美元不等,但似乎仍未見底,合理金價可能隨時要跌到成本價以下,因當金價跌至成本價以下,可能會減少生產,價格才會穩定下來。因此,金價、銀價等的價格沒有所謂合理的價格,要跌到成本價格以下,才會消除投機成分,真正用家出現,令價格才有望穩定,油價亦然。

  雷賢達建議,明年應分散投資。如果美股明年或後年作出中期的調整,屆時相信持有一些現金應該恰當,在加息陰霾下,明年投資者應該避開一些息口敏感類的股份。

  滬港通應改進 成滬全通

  「滬港通」已經運作了一個多月,當中「港股通」可謂乏人問津,「滬股通」則首日開通時額度爆滿,但其後需求連續4星期萎縮。熟悉內地與香港投資者心態的雷賢達表示,未見大量內地人透過「滬港通」買港股,一點也不奇怪,更指內地投資者的投資對象不應只放於香港市場,不是「滬港股」,應是「滬全通」,即投資全球股票。

  「你說中國機構投資者會來香港買股票,過去幾年其實早已可以買到,是否一定要通過此『滬港通』?再者,香港現時不少H股於內地都可以買到,加上內地投資者講求『炒風』,但香港大笨象如滙控(005),怎樣炒上?他們喜好細價股,加上內地股市又那麼多可以炒上。過去業績表現突出的內地基金都是靠炒細價股,哪有炒如中人壽(2628)?」雷賢達進一步指出。

  雷賢達又指,如果明白中國基金經理、個人投資者的心態,那就會對「港股通」反應冷淡,一點也不奇怪。

  中國基金應面向全球

  「中國投資者的投資對象不應僅放於香港市場,不是『滬港股』,應是『滬全通』,即投資全球股票,應該投資於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揀選最領先的股份,全球最領先的藥廠、科技公司等都位於美國。我認為,內地政府為了中國投資者着想,應該推出『滬全通』,不僅是『滬港通』。」他建議道。

  雷賢達認為,一些內地退休基金如社保基金、機構退休金等不應視香港為其投資對象,全球優秀公司才是這些基金的投資對象。

  他坦言,雖然作為香港人,都想看到香港好,但更大前提的是要為中國政府、中國投資者等長遠的着想,香港要幫助中國投資者了解國際投資的狀況。至於所有中國基金經理都應面向全球,來香港只是一個「走出去」的踏腳石,是很初步的、微不足道的,最大的意義就是全球投資,好像全球基金經理那樣,「邊度好的機會,就去到邊度投資,邊度無機會就唔投資」。

  「滬股通」熾熱過後,需求日縮,連機構投資者都未見繼續湧入A股。雷賢達認為,受內地房地產、地方借貸等問題,大型投資者對內地經濟的看法相對謹慎,未必會大膽投資,加上一日有額度,一日A股都難被納入MSCI、富時等指數中。

  當年倡停港股直通車

  至於2007年被叫停「港股直通車」,雷賢達憶述:「我一聽市場傳出『港股直通車』此消息,就立即向內地監管機構說『不可以開』,當時我是唯一基金經理向中國證監會講不應放行,一旦開通,將影響到中國人的財富。後來他們見我,問原因何在?」

  「我說很簡單,香港是一個開放式的市場,是一個國際市場,國際環境如何?大家有沒有看清楚?那時2007年美國經濟窮弩之末,已經很多籎象顯示美國經濟會踏入衰退,從美國房地產、汽車銷售已經看出端倪。一旦美國經濟衰退,當地股票市場也勢必下滑,香港必然首當其衝。」他續說。

  正如雷賢達所言,2007年美國爆發次按問題,2008年金融海嘯更直捲全球,港股由31000點,一度差點跌至逾萬點不等。雖然未知「港股直通車」被叫停,是否源於雷賢達等專家的意見有關,但的確讓內地投資者避過一劫。

  不過,雷賢達慨嘆道:「叫停了港股『個人自由行』,但停不了『機構自由行』,內地推出了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4間基金公司得了500億元QDII額度,全部投資港股,令恒指一下子由27000點,炒上31000點,到最後金融海嘯殺到,恒指差點跌到1萬點都沒有,當時QDII額度批出了2000億元,計下至今都不知有沒有剩下500億元」。

  管理基金經驗超越30年

  從大學已懂得放眼投資全球的David(雷賢達的洋名),從不炒「即日鮮」,揚言從不作投機,只會做長線投資,每隻股票至少會持足一、兩年。

  David表示,大學時已學會全球投資,投資一些香港沒有的行業,最初看好美國最領先的行業,美國最領先的藥股、飛機、軍事、科技等行業股份。至於「基金教父」的由來,他自己也不知道源由,但估計可能因自己大多時於關鍵的時刻、市場動蕩的時候,都很願意接受傳媒訪問,如上電視、報章等,因此被稱「基金教父」。

  他又謂﹕「每趟金融大事,我都知道。我最記得83、84年中英談判時,股市兩起兩落,每到低點我都買;87年香港股災時,我又深覺不妙,並避開了,當時人心惶惶,但我其後很快於美國買賣股票。」

  「90年全球經濟衰退,93、94年內地宏觀調控,我也準確預測到,因當時我看到內地大興土木,大搞基建,即覺不妙!不妙!真的不出半年當時總理朱鎔基即推出宏觀調控。97年亞洲金融風暴,我早於96年已經預示到,其後更呼籲投資者不要投資東南亞地區,應該分散投資到歐美地區。如果投資者接納我的建議,相信至少可以避開市場下跌50%的風險,因97年有些國家匯率大幅貶值。」他續稱。

  判斷要避免太過主觀

  管理基金超過30年的雷賢達表示,自己總看通所有金融危機,所以從未覺得特別吃驚,每次別人驚魂未定時,他仍能氣定神閒地投資。他認為,作為基金經理,應該要有判斷力,有預期將來會發生的事,對任何的看法要客觀,不要太過主觀,要多方面考慮,並非自己一廂情願,很多時基金經理出錯都是太過主觀,尤其年輕的基金經理。想加入基金經理行列,就必須懂得公司分析、宏觀的了解,各國的財政政策等。

  除了擅於投資外,雷賢達更關心社會低下階層的生活狀況。他表示,一向對社會、民生及社會時事都覺得很重要的,現時更積極推動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希望明年政府的施政報告,特首會大力推動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推動企業支援低下層的家庭及子女,讓低下層子女的潛能充分發揮。

  被視為CY經濟及金融智囊的雷賢達直言:「政府再積極不干預,香港是沒有前途的。香港的問題只靠香港政府去解決,沒有長遠的看法,繼續奉行自由經濟不干預的政策,香港是解決不到社會的分歧,那深層次的矛盾是解決不到的。」

  指積極不干預不合時

  「我看不到今時今日,以現有香港政府的思維可以解決到香港深層次的矛盾;因為香港的既得利益者的影響力非常之重,而我們奉行那個積極不干預的政策,在今天已不合時宜。」他慨嘆道。

  另外,他認為,中港矛盾是很大的。香港地方小,資源少;但大量錢、人漸漸湧入香港,香港人將來生活的環境必然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雙方面政府必須正視的事。當然中港融合是必然的,但融合的整個過程要好小心,要處理得好恰當,否則因此失彼,更可能造成社會的不穩、不安等。

  個人小資料

  姓名 雷賢達(David Lui)

  籍貫 上海

  出身 本港名門望族,父親是雷禮唐,為九巴創辦人雷亮的兒子

  家庭狀況 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榮銜 香港「基金教父」

  學歷 1975年畢業於英國倫敦政治及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士學位及人事管理專業文憑

  雷賢達履歷

  1985年 加入寶源投資(後易名施羅德基金公司),從剛入行無人認識,數年後做到全公司第一,先後晉升至投資主管、執行董事及副主席等

  2005年 出任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總經理

  2008年 出任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副董事長

  2009年 3月榮休並轉任為非執行董事及副董事長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