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李小琳曾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辭職

2014-12-26
来源:《能源》

  中電國際的崢嶸二十年

  十年的時間,從130億元入市發展到資產超1100億元,總裝機容量從400萬千瓦發展到2500萬千瓦,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濃縮并不斷刷新著中國能源企業的迅猛發展速度。

  文|張妍

  2014年是中電國際成立20周年,其下屬公司——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力”)上市10周年的大年份。二十年前,作為電力部對外融資平臺的中電國際,從一家窗口公司起步,發展到今天擁有資產超過1100億元,裝機規模超過2500萬千瓦,水、火、新能源并舉的國內能源骨干企業。

  值此十年之際,中電國際舉辦了“中國電力上市十年企業成長報告會”,并深入旗下基層單位進行宣講。宣講會上中電國際黨組書記、董事長李小琳向企業一萬八千多名員工致以崇高敬意,回顧了企業上市十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展望未來發展愿景。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發展電力工業,各地紛紛集資、引資辦電,然而許多要求苛刻而又要價奇高的各種外資,也紛紛擠入國內電力項目,外資市場不但混亂,而且嚴重影響著我國的電力建設和經濟秩序。

  1994年,國家為了建立統一的對外融資平臺,電力部在香港注冊并授命李小琳赴港組建窗口公司,中電國際由此誕生。

  2004年中國電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實現了國有資本與國際資本、行業資本與社會資本、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對接與融合。

  困難中升級轉型

  然而上市后,中電國際的發展道路并不是一路順暢,而是面臨許多荊棘坎坷。機組老化,10萬機組、20萬機組占有相當比重;所有機組脫硫改造均未啟動;主輔分離、運檢分離,企業歷史包袱凸顯;管理傳統滯后,諸多難題不斷暴露。不僅如此,國內煤價開始飚升,一路走高,持續不下,經營形勢異常嚴重。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05年中電國際年中工作會上,李小琳立下軍令狀:“今年再難,我和我的團隊也要完成集團下達給我們的全年經營目標。如果完不成,我李小琳主動辭職!”

  這樣莊重而近乎誓言的一句話的背后,是一段企業轉型發展的蛻變過程。在這些壓力下,當年起,中電國際開始全面實施“四十字方針”管理方略,推進“三制一化”管理創新,堅持特色鮮明的“靜水深流”文化引導,修訂公司制度體系,使企業管理標準走上國內先進行列;全面啟動全系統機組技術改造,脫硫脫硝、節能升級改造,組建中電檢修,搶抓外部市場,打造中電檢修品牌;確定了“兩價一量”的經營理念,控制煤價、爭取電價、爭得電量。

  2005年,大別山、清河一期、平圩二期、姚孟四期先后獲得新機組核準。四個電廠七臺機組打包招標、同步建設。這七臺機組的陸續投產,初步改變了中電國際以小機組為主的資產結構。

  2006年,公司搭建新能源資本平臺,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新能源”)在香港成立。作為中國境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新能源專業公司,中電新能源緊抓國家鼓勵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難得機遇,利用香港資本平臺和上海管理平臺產融結合、跨越發展,目前形成了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天然氣發電、太陽能發電等五大板塊滾動發展格局,并在國內率先探索新能源與智能電網結合管理新模式,成為國內涵蓋新能源領域最廣的新能源領軍企業。

  2007年開始,公司在全國率先實施“上大壓小”,關停了14臺共210萬千瓦小機組,換來了16臺60萬千瓦機組和2臺100萬千瓦機組的投產,這其中包括清河第二臺60萬、蕪湖、福溪、神頭、常熟擴建、平圩三期。至此,中電國際的火電資產基本實現了升級換代,火電板塊完全脫胎換骨。

  2009年,中國電力收購五凌電力63%股權,從而轉型為水火并舉、獨具特色的電力上市公司;五凌電力也充分利用國際資本平臺,解決了建設資金緊缺難題,為后續項目開發提供低成本資金保障。截止目前公司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近30%。

  過去十年間,從上市之初的高耗能、高排放的小機組占據企業系統大半江山,到如今優化發展布局,走出一條“天人合一”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中電國際逐步實現了從單一的火電發展成水、火、新能源并舉的格局,并且也構建了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

  結構優化中探索發展

  李小琳一直被業界稱為“電力一姐”,還曾榮登美國《財富》雜志全球商界女強人榜。

  談到中國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她提出了三個觀點:中國能源結構優化的主要模式應是傳統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雙輪驅動;近期的主要推力應是天然氣比例的大力提升和水電的加快發展,加快天然氣的發展和使用應上升為國家戰略;電力是能源結構優化的中樞環節,推動電力替代、提升電氣化水平、提高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將是能源結構優化的主要路徑。

  對中電國際的發展李小琳顯得信心滿滿,未來中電國際將把目光聚焦于新能源、能源服務和國際化領域。“無可置疑的是,能源轉型、能源多元化,實質含義是將會有更多的替代能源。我們可以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投資、運營模式、合作方式上,更加主動、靈活”,李小琳侃侃而談,“早在2006年,我就提出進入節能環保以及服務領域,就是想圍繞發電主業,瞄準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的生態價值,做一番事業,打造一個專業化的領軍企業。”

  說到能源服務,民眾對這個概念并不熟悉。中電國際也正在積極探索的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相結合的模式,包括分布式多能聯供模式,將這些模式培育成熟、深刻掌握,并找到將這些模式的基礎部分不斷復制的路徑。這些模式是一個打包的服務產品,可以將它輸出到每一個工業園區、商業功能區和居民社區,為每一個能源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貼身服務,而不是格式化的普遍服務,這才是對能源服務的定義。李小琳認為“電力能源工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必然是能源服務方向。對于一定量級的電力能源企業,誰能做新領域、新市場的先行者,就會搶占先機,就會開拓一片新天地。”

  除了國內領域的市場份額,中電國際也緊抓國際化方面。中電國際副總經理趙亞洲告訴記者,2006年決定參與越南項目,到今年越南項目即將開工,已經過去了七個年頭,由此可見國際化并不會一帆風順。近些年,中電國際通過規模增長速度、成本下降速度、技術提升速度和優勢培育速度,具備了一定優勢,可以在國際上贏得一席之地。李小琳也表達“是時機大踏步地走出去了。”

  “中電國際的創業、治業史是充滿艱辛的。”這是趙亞洲在巡講活動中多次強調的一點,“但所有參與這場艱辛創業、治業歷程的中電人,都能夠驕傲于我們所創造的輝煌。我們有創業歷程,有戰略引領,有責任擔當,有大愛情懷,更有夢想追求。”這樣的總結在員工中引起了共鳴。

  十年磨一劍,磨劍又十年。歷史,清晰地記錄下了中電國際不斷變革、去舊履新的足跡。

  如今,中電國際已經將踐行“光明使者”的歷史使命延伸到構建碧水藍天的美麗夢想,迎接機遇、面對挑戰,中電國際在升級改造中不斷探索中國能源企業的發展之路。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