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唐良智武漢調任成都 執政4年武漢GDP翻番

2014-12-27
来源:经济观察报

  12月11日下午,在武漢科技大學一場鼓勵大學生創業的“青桐匯”活動現場,唐良智登臺講話,并為獲獎大學生頒獎——這是唐良智最后一次以武漢市市長的身份公開亮相。

  一天之后,武漢市委市政府召開臨時會議,宣布唐良智不再擔任武漢市市長一職。與此同時,關于唐良智將赴川任職成都市長的傳聞,開始在坊間流傳。

  直到12月24日謎底揭盅。當日下午,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范銳平宣布中央和四川省委關于唐良智任職的決定,唐良智將出任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提名為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人選。

  至此,這位湖北洪湖人,現年54歲的唐良智,將正式告別“主政”近四年的武漢,赴蓉上任。在出任武漢市長期間,唐良智提出將這座中部重鎮打造成國家級中心城市,并相繼推出工業倍增、城管革命、城建攻堅等“鐵腕”措施。

  在系列政策刺激下,盡管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武漢經濟依舊保持“逆勢增長”。如果不出意外,2014年全年,武漢GDP將首次邁入“萬億俱樂部”——這也將成為唐良智留給武漢的一份不俗的“成績單”。

  但在現實的另一面,面對武漢兩大支柱工業——鋼鐵工業的持續低迷和汽車工業將面臨的增長瓶頸,武漢的工業結構不可避免地將面臨轉型挑戰。不止于此,過于依靠國有經濟,民營經濟發展不足,依舊是武漢經濟結構中存在的短板。對于唐良智的繼任者,這都是不小的考驗和挑戰。

  工業興市

  “有產業,才有城市的發展。”這是唐良智在多個場合反復提及的觀念。事實上,這樣的執政理念,也一直貫徹其“主政”武漢的始終。

  2011年2月,唐良智正式當選武漢市市長。此前的2010年,武漢市實現GDP總量5515.76億元,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2位。上任當年,唐良智即提出“工業倍增”計劃。

  彼時,2010年,武漢市的工業生產總值為6424.59億元,按照“工業倍增”計劃,到2015年,武漢市的工業總產值目標將達到1.5萬億元——相當于五年時間,再造一個“武漢工業”。

  為此,武漢市還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業倍增領導小組,武漢市政府各職能部門,將招商引資工作作為自身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武漢市的大型工業項目投資亦是快馬加鞭。2012年6月6日,由上海通用汽車投資70億元興建的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廠,在武漢市江夏動工。該項目一期總投資近140億元,整車及零部件年產值將超2000億元。

  同年10月,聯想在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產業基地落戶武漢東湖高新(8.51, 0.53, 6.64%)區,按照計劃聯想在該項目的總投資將超過50億元,預計未來該項目將形成年產1億部手機的產能,年產值逾1000億元。

  2013年12月,法國雷諾在華的首個合資項目,正式落戶武漢經濟開發區。2014年5月,TCL集團(3.92, 0.05, 1.29%)旗下的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的第6代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落戶武漢東湖高新區,該項目總投資160億元——是近年來武漢市單體投資的的最大項目。

  在幾乎一年一個大型項目上馬的拉動下,盡管宏觀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武漢市的工業增長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幅。來自2014武漢工業發展倍增計劃工作會議上的信息顯示,2013年,武漢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394萬億元,增長18%。2014年,武漢全部工業總產值將突破1.3萬億——照此增速,到2015年武漢市將實現1.5萬億的“工業倍增”預期目標。

  另外,2013年武漢市的GDP總量達到9051億元,進入全國城市前十名行列,位居第九。根據目前的初步統計數據,2014年,武漢GDP有望突破萬億元,首次邁入“萬億俱樂部”。

  作為武漢“工業倍增”計劃的“掌舵人”,唐良智的雄心顯然不止于此。在今年9月,武漢市經濟總量“萬億倍增”謀劃推進會上,唐良智表示在實現“工業倍增”的基礎上,武漢還要實現GDP的倍增:“經濟總量(指GDP)實現翻番,綜合經濟實力走在全國城市前列。用6-7年時間,地區生產總值比2014年翻一番,突破2萬億元。”

  繼任者的挑戰

  在武漢逐步實現“工業倍增”計劃的同時,其自身的經濟增長方式,也面臨另一層隱憂。

  在武漢的工業結構中,汽車工業長期處于“支柱性地位”,在唐良智“主政”的四年中,這一趨勢有增無減。來自武漢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424.59億元,其中汽車工業產值1212.28億元,占比18%。2013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0192.99億元,其中汽車工業實現產值2069.58億元,占比提升至20%。

  從近年武漢引進的大型招商項目上海通用、東風雷諾,也可看出唐良智對汽車工業的重視。但在現實的另一面,隨著一線城市陸續實施“限購政策”和私家車保有量的逐漸飽和,汽車銷售的高增長時代將面臨考驗。

  汽車市場一旦遭遇“銷售瓶頸”,武漢的工業增長何以為繼?這是唐良智留給繼任者的一道難度不小的考題。

  不止于此。在武漢的經濟主體結構中,過于依靠國有經濟,民營經濟發展不足,也是另一層現實困境。

  經濟觀察報記者從武漢市統計局獲取的《武漢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及建議》顯示,長期以來武漢市民營經濟占GDP比重始終在40%左右。2013年,武漢市民營經濟占GDP比重約41.2%。同年,全國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60%,高出武漢市約20個百分點。即便是在湖北省內,2013年,湖北省民營經濟占比為53.1%,也高出武漢市12個百分點。而跟國內中西部同等城市相比,武漢市也差距較大,例如,比長沙(61.2%)低20個百分點,比成都(58.3%)低17.1個百分點。

  不止于此,上述報告還指出,武漢市民營經濟還存在產業層次較低的問題:“武漢市民營產業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和交通運輸等傳統第三產業,在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等高端行業中占比較低。”

  對此,唐良智也在多個場合提及武漢的經濟結構要進行轉型升級。經濟觀察報記者曾參與旁聽了一場湖北省“兩會”武漢組的討論,會上唐良智直言,武漢市類似小商販、小餐飲這樣的“底層經濟”占比較重,與武漢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嚴重不符。

  為此,唐良智力推聲勢浩大的“城管風暴”,一方面是凈化城市環境;另一方面是通過機制倒逼,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但在武漢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式上,武漢政府依舊側重于“立竿見影”的招商引資模式。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曾對此評價:“在過去幾年,武漢市的經濟增長,基本還是以投資性需求拉動為主,因為這對GDP的貢獻最顯著。”

  在依靠招商引資的模式下,武漢市民營經濟發展的“短板”依舊未解。從武漢市2013年的工業產值構成看,前三位分別是汽車、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無一例外均由國有經濟主導。如何提升武漢民營經濟的活力,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的占比,將是唐良智留給繼任者的又一個課題。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