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兩車合併 兩鐵核電或接棒

2015-01-09
来源:香港商報

 

  在走出去大背景下,南北兩車分手14年後再度聯姻,資本市場憧憬將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有經濟學家估計,兩車試水成功,將掀起國企巨頭合併潮,點指兵兵下,兩鐵和核電企業接棒機會最大。

  香港商報記者 張威紅
 
          歷時3個月的南北兩車合併方案,終趕在2015年前落實。記者曾於去年11月底分析過具體合併方案,排第一位的就是現在這個版本,即南車(1766)通過增發方式吸收北車(6199),北車退市。
 
  根據兩車公布的合併預案,南車以1:1.1的換股比例,增發吸收合併北車在A股與H股所有股票,完成後北車作退市處理。合併後將換上新名字「中國中車」及新代碼。
 
  「回看兩車合併前世今生,與國家戰略發展息息相關。」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說,14年前,南北兩車原為一家,隸屬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為提升競爭力,將兩者的業務以南北區域劃分,隨著鐵路網絡日趨發達,這界限已經消除。如今兩者再次聯手,是為了更好走出去,避免內耗。
 
  兩車合併好處:1+1〉2
 
  林江分析說,兩者合併有四大好處。其一,規模效益,兩車業務幾乎重疊,合併後可以共享資源,避免重複投資,有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其二,高鐵走出去是國家戰略發展,合併後可以統一槍口對外;其三,可以產生協同效應,節省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其四,提高國際話語權,數據顯示,合併後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將成為世界級巨企,拿項目時議價能力更強。
 
  然而,有市場人士擔心,兩車合併後將成為全球軌道交通「巨無霸」,寡頭壟斷後或觸及反壟斷紅線。根據《世界鐵路技術裝備市場》統計,目前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中,南北兩車分居前兩位。其後是加拿大龐巴迪、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美國GE和日本川崎。以銷售收入計,幾乎相當於5家企業的總合。
 
  林江則認為,獲得壟斷地位沒問題,關鍵是將來會否濫用其市場地位,擠壓同業。「若合併後沒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就不會產生壟斷行為。」他說,兩車合併更惹人關注的是未來一企獨大後,會否出現「大而不當」的情況,譬如官僚主義影響決策等。
 
  接棒:兩鐵核電跑出
 
  一個可以肯定的趨勢是,在國企重組大背景下,兩車試水成功或掀國企巨頭合併浪潮,未來仿效者眾。「集約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好處是能降低成本,形成一種合力,鐵路、核電、電訊和銀行等均會走這條路。」林江說,未來幾年將迎來收購合併潮。
 
  「需要共同對外的國企合併或整合機會更大。」廣東正洲投資董事長李正雪說,點指兵兵下,兩鐵和核電企業接棒機會最大。中鐵(390)和中鐵建(1186)同屬高鐵走出去範疇,且業務雷同,合併誘因與兩車相若,避免內耗之餘,可以一致對外。「反觀主要業務在國內形成寡頭機會不大,走混合所有制或民營化更符合國家發展戰略。」
 
  現狀:中國核電三足鼎立
 
  目前中國的核電企業三足鼎立,包括中核、中廣核(1816)和國家核電。過去兩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始向世界推銷中國核電,同時重啟中國內部核電項目,其中中廣核於去年10月成功拿下羅馬尼亞核項目。最新趨勢可見,核電企業開始聯手對外,中核和中廣核聯合開發「華龍一號」,共同向海外推銷。種種跡象表明,核電企業合併整合是遲早的事。
 
  核電前景廣闊,世界核能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國際核電市場將新增大約160臺機組,新增投資達15000億美元。惟從目前的跡象來看,這些資金將流入核電強國,包括俄羅斯、法國、美國和日本等少數國家。中國核電如何分一杯羹,顯然是個考智慧的大難題。
 
  中國要從核電大國轉向核電強國,首要任務是釐清中國核電發展模式,進而提高核電出口能力。有內地專家指,中國核電企業尚處於「誰都不理誰」狀態,有別於俄羅斯的「大統一」和美國的「分線管理」。可以想像的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核電模式」或在核電走出去的背景下誕生。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