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塢是用於修造船舶的水工建築物。布置在修造船廠內,主要是用於船舶修理。船塢是造船廠中修、造船舶的工作平台,是修理和建造船舶的場所。是船廠中經人工處理的用於修造船的場地設施,船舶的建造和大修就是在船塢中進行的。船塢是中國宋朝人張平發明的。據史料記載,張平公元925年生於臨朐楊善,歷任北宋馬步都虞侯、監市木、供奉官、監陽平都木務兼造船廠、崇儀副使、如京使、客省使、鹽鐵使等職,公元987年病逝,回原籍御葬,「在村西起陵冢,墓前石人石羊,十分顯赫」。公元977年,張平任供奉官、監陽平都木務兼造船廠,住今陝西省寶鸡市以東之陽平鎮。當時,在渭河邊造船,容易被水將船冲走,只好派一船三戶守護,一年徵集調民工上千戶,勞民傷財。張平遂命民工在岸邊挖一大坑,在其中造船,船造好以后,掘開一口子,引水入坑,船漂起,駛入河中。大坑稱之為「船塢」。在宋代,隨著造船業的發展,開始出現了船塢。船塢是一種建在水域岸邊供修船和造船用的長方形水工建築物。它的建造方法是修建一個三面封閉的深水池,另一面與河道相通,裝上可以啟閉的閘門,并在池底安放一套支撐架。引水灌滿深池,把需要修理的船駛進池中正對著支撐架。然后關閉閘門,抽乾池里的積水,船便懸空在架上,這樣就可以施工修理了。這種船塢是固定式乾船塢(相對於浮動式浮船塢而言),有的船廠仍然使用這種裝置修造船舶。據文獻記載,中國第一座船塢是在北宋太宗時(公元976-997年)由一位名叫張平的船官建造的。在西方,直到1495年,英皇亨利七世才在朴茨茅斯修建了歐洲第一個船塢。這比中國已經晚了五百年,較之沈括的記載也晚了四百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