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媒體調查“倒奶殺牛”

2015-01-12
来源: 香港商報網綜合
奶農一邊倒牛奶一邊喊著“心疼”。

  奶農一邊倒牛奶一邊喊著“心疼”。

在濟南,90頭奶牛一個月要虧1400元。

  在濟南,90頭奶牛一個月要虧1400元。

但是超市裏的成品牛奶依舊沒有降價。

  但是超市裏的成品牛奶依舊沒有降價。

  原標題:調查“倒奶殺牛”事件:濟南奶農邊倒牛奶邊喊心疼

  山東:牛奶比水賤 90頭奶牛一天賠1400元

  眼下節氣進入三九寒冬,而我國不少地區的奶農,也正在經曆著新年的第一個寒冬,山東、河北、內蒙古等地出現奶農大面積“倒奶殺牛”事件。對此, 記者在濟南等地的養殖場、超市等環節,進行了調查。

  奶牛場一個月賠四萬 養殖戶稱產奶越多賠得越多

  濟南濟陽縣仁風鎮興瑞奶牛場,劉中平共養了90頭奶牛,每天草料就得一千七八百塊錢,產奶量在500公斤。按照這個成本計算,鮮奶的價格低於一公斤三塊錢,養牛戶就只能是賠本賺吆喝。劉中平說,“一天賠一千三四,一個月就是賠四萬。從今(去年)年8月份開始,一公斤奶七毛七、一塊錢,還沒水貴呢。”

  按理說,奶牛在產奶期,每多喂一斤草料,就會多產一斤半牛奶。但由於奶比水賤,現在奶牛場是掐著牛脖子喂食草料,“產奶越多賠的越多。”

  養牛大戶趙傳利,養著100多頭奶牛,近期短短四個來月,他已經賠了20多萬。趙傳利的媳婦告訴記者,“最便宜的五毛錢一公斤。”

  因為趙傳利、劉中平沒有和乳品企業簽訂供奶合同,所以現在剛擠出來的牛奶,根本沒有企業前來收購。“奶牛又不是個機器,說不幹停了,奶牛不擠奶又不行,它憋出病了。”

  就在前不久,濟南遙牆的一些奶農幹脆把白花花的牛奶倒掉。

  超市成品牛奶價格堅挺 鮮奶吧奶價價格翻36倍

  鮮牛奶價格暴跌,市場上的成品牛奶,是不是也該降價了?我們在跟隨記者,到超市等銷售環節去看一看。各大品牌的盒裝奶,包裝很精美,價格也很堅挺。銷售人員說,前幾天元旦假期,盒裝奶有過短暫的促銷,但是優惠不是很大。冷鮮櫃的鮮牛奶,更是沒有任何優惠。

  超市銷售人員說,“沒降價,這個不搞活動,鮮牛奶都不降價,新鮮的,高品質的牛奶。”

  除了超市,路邊的鮮奶吧裏,一公斤牛奶賣到18塊錢,比起奶農現在5毛的批發價,翻了整整36倍。鮮奶吧工作人員說,“不降價,我們都不夠,我們有自己的奶牛場。”

  部分乳企奶粉可用到2015年下半年 消費者不信任國內品牌

  一邊是奶賤、賣奶難, 一邊卻是牛奶產品價格堅挺。 如何才能避免“倒奶殺牛”悲劇?我們來聽聽業內人士怎麼說。

  奶賤如水,很多專家都認為是受到了進口奶粉沖擊。從2013年底國家全面放開進口奶粉後,不完全統計,進口數量已經達一百萬噸,如果換算成原奶,就是850萬噸,相當於140萬頭奶牛一年的產量。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濟南試驗站站長趙鯤說,“進口奶粉原料價格在5萬元/噸左右,而現在平均降到了2萬元/噸,乳企選擇進口奶粉原料的成本要低於選用國產鮮奶源。”

  專家表示,前兩年,國內乳業處於黃金上升期,加上業內分析盲目認為在2018年前原奶都是供不應求的行情,很多乳企在去年大量購進價格低、口碑好的進口奶粉。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濟南試驗站站長趙鯤說,“有些企業的奶粉,可以用到2015年的下半年。”

  除了進口奶粉的沖擊,專家同時也表示,鮮奶難賣,還有消費者對國內品牌不信任,高端奶消費力下降等原因。當前,奶價的波動是我國奶業處於轉型期出現的“陣痛”: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快速推進,由此導致的養殖散戶迅速退出、奶農利益受損。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場競爭下優勝劣汰的結果。但是,奶價大起大落,需要用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來調節。 (來源:齊魯網)

  過去幾年我國奶業市場屢屢陷入“倒奶殺牛”和“奶荒牛貴”的養殖怪圈: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受消費者恐慌心理影響,全國生鮮乳價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達到最低點,內蒙古、河北等全國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2.30元/公斤,黑龍江和寧夏生鮮乳價格甚至跌破2元/公斤。奶牛養殖效益下滑,直接挫傷了奶農積極性,賣牛殺牛現象嚴重,奶牛存欄量迅速下降。

  2009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市場對乳制品的需求逐漸恢複,生鮮乳價格觸底回升,奶業開始恢複性增長。國家出台舉措鼓勵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引導乳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散戶奶農面臨生存壓力。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衛生不達標”為由拒絕收購散戶手工擠奶,吉林長春等地出現倒奶賣牛現象。

  2012年以來,由於奶牛散養戶大量退出,但是規模化牧場未能填補缺口,全國奶牛存欄量大幅減少,“奶荒”嚴重,原奶收購價格直線攀升。至2014年初,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攀升到每公斤4.27元左右,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與2009年的低穀相比將近翻了一倍,乳業市場“漲聲一片”。

  為應對“奶荒”困局,國內乳業巨頭加大“走出去”力度,把常溫奶高端產品的奶源更多轉移到海外。與此同時,在全球奶價疲弱的背景下,低價進口乳制品開始不斷沖擊國內市場。國內生鮮乳平均價格自2014年春節過後迎來拐點,進入下滑區間。到2015年1月第一周,全國主產區生鮮乳價格為每公斤3.67元,同比下降12.4%。由於飼養成本高企,奶企限收甚至停收生鮮乳,青海、河北、山東、廣東等地頻發散戶奶農倒奶殺牛事件。

  奶農“倒奶殺牛” 政府豈能袖手旁觀

  奶價有漲有跌本屬正常的市場現象,奶牛或買或屠也是奶農的自主行為,但如果每隔幾年就出現價格大幅漲跌的“過山車”現象,每隔一段時間奶荒和殺牛在奶業領域不斷交替上演,那么這樣的市場就不太正常了。

  市場反常的背後,存在無理因素。“滯銷降價—倒奶殺牛—緊缺漲價—買牛擴容—滯銷降價”這一魔咒在奶業已存在多年,暴露出的是市場的失序,以及政府的失位。在奶業市場秩序尚未有效建立時,一味放任市場,任由市場之手揮舞,只會加大價格波動,出現更多“倒奶殺牛”極端事件,不但奶農利益遭受損害,也直接危害中國奶業發展。

  奶農“倒奶殺牛”,政府豈能袖手旁觀。在市場無形之手不能有效發揮作用之時,各級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減少“倒奶殺牛”極端事件的出現。

  政府不袖手旁觀,就是要加強政府、乳品企業、行業協會、養殖戶聯動機制,積極協調乳企和奶農關系,鼓勵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把損失降到最低,保護奶農養殖積極性,穩定奶業生產。

  政府不袖手旁觀,就是要進一步加大對奶農的救助舉措。奶牛養殖是不少農民脫貧致富的唯一路徑,在“賣奶難”嚴重地區,地方政府應對陷入困難的奶農實施基本救助,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奶農渡過難關。

  政府不袖手旁觀,就是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同時,加強對市場秩序的培育,啟動生產監測和風險預警機制,建立收儲機制,合理調節洋奶進口供需,減小價格的大起大落。

  政府不袖手旁觀,就是要加強宏觀政策指引,制定乳業發展長遠戰略,引導我國奶牛養殖由“散、弱、小”走向規模經營,引導我國乳業從傳統走向現代。(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宇 於文靜)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