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9

拿什麼支撐阿裡影業逾300億港元市值

2015-02-02
来源:新京报

  阿裡做電影的計畫,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3月,文化中國宣佈,阿裡巴巴將斥資62.4億港元,入股60%,這意味著阿裡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這比文化中國收購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買下這家公司60%股權之後,阿裡並不省心,很快發現這家公司的種種財務問題,並展開調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裡影業宣佈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準備,直接導致大幅虧損。今年1月26日,阿裡影業發佈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

  財務問題之外,阿裡入主前公司原有的業務也出現了種種變化,有消息稱,阿裡入主之後,不少文化中國的老員工也相繼離職。

  阿裡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於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對於阿裡影業的未來,趙薇夫婦看好。去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買下19.3億股,這一價格幾乎是阿裡影業近幾個月的最高價。

  最新的消息是,CEO張強也將與這家公司深度綁定。

  1月28日,阿裡影業公告稱,張強將以每股1.67港元的價格,獲得這家公司2.1億股股份的購股權。1.67港元,幾乎是阿裡影業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有網友稱,阿裡影業幾乎是以一張白紙支撐著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這也意味著,張強要想從資本市場獲利,必須帶領阿裡影業奮力一搏。

  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 北京報導

  阿裡陷文化中國“財務陷阱”

  2014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相繼佈局電影領域。騰訊成立了騰訊電影+,百度成立了電影事業部,優酷和愛奇藝則分別成立了合一影業和愛奇藝影業……不難發現,這些互聯網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內部孕育電影專案,或者成立主營電影的子公司。

  與這些公司選擇內生性的發展不同,阿裡直接在香港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國。2014年3月,阿裡宣佈將通過認購新股的方式,獲得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

  文化中國是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掌門人是國內影視圈“大佬”級人物董平。這家公司曾投資2013年國產片票房冠軍《西游·降魔篇》,獲得該項目30%的股權,並與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等諸多電影圈大咖有長期合作協定。

  阿裡對文化中國的高估值,曾讓眾多業內人士頗為驚訝。

  阿裡出資62.4億港元,認購了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這意味著,阿裡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而就在阿裡宣佈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國的市值僅為53.4億港元,阿裡對文化中國的估值幾乎是這家公司市值的2倍。

  這家重金買入的公司,還沒有讓馬雲實現電影業務的快速佈局。去年6月,阿裡完成了這樁交易,隨後將公司更名為阿裡影業,直到今年1月,阿裡影業才發佈了第一個項目——《擺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裡影業發佈停牌公告稱,新任管理層對財務和經營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後,發現“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不足”。

  這一次停牌長達4個多月之久,複牌時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這期間,阿裡聘請了普華永道,對入股前公司的諸多財務問題進行調查,時間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終,阿裡影業宣佈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準備,直接導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虧損。這些減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內地銷售藝術品、電影、電視版權時在繳納稅款、適用稅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處。

  資產減值,只是阿裡影業業績大幅虧損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這家公司原有電影、電視劇發行業務的延遲。

  2015年1月,阿裡影業宣佈去年全年虧損可能達到6億港元,原因就是推遲發行了原定于2014年發行的若干電視劇,取消或是推遲了若干原定去年製作、發行的電影,並且,雜誌行業不景氣、運營團隊變更(文化中國旗下還有《費加羅》雜誌的運營權)。

  300多億市值背後的資產

  業績大幅虧損預期,導致了阿裡影業股價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裡影業股價長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複牌之後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個月當中,股價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趙薇夫婦持股的消息,股價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週五收盤,阿裡影業報收1.54港元。

  這樣的股價,對應阿裡影業的市值已是32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60億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

  有港股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26億港元的市值,已經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裡影業的業務事實上並未充分開工。

  有股民在投資者論壇中發言稱:“支撐阿裡影業300多億港元市值的,只有對阿裡集團的想像,以及公司與幾個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定。”

  在阿裡入主前,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定,並且向這四位影視界資深人士分別支付了5000萬元預付款。

  正因為此,阿裡影業獲得了2014年國慶檔大賣的電影《親愛的》的投資份額。阿裡影業2015年開年後宣佈的第一個項目——《擺渡人》,就是由王家衛監製。

  此外,阿裡影業旗下的資產還有《還珠格格》的電影改編權,以及《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

  趙薇、張強與阿裡影業“深度綁定”

  與阿裡影業前董事會主席董平減持不同,與馬雲私交很好的趙薇夫婦卻入股阿裡影業。

  阿裡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並且入股的價格為1.6港元,已經高於上週五的收盤價1.54港元。

  換句話說,趙薇夫婦的入股已經出現了浮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阿裡影業方面曾回應稱:“既然股票沒賣,所謂貶值的情況就不是定論。阿裡影業接下來將會有一系列大動作,趙薇買我們的股票肯定不會虧!”

  比趙薇入股價格更高的,未來可能是這家公司的CEO張強。

  1月28日,阿裡影業公告稱,將授出2.85億股的購股權,這其中的2.1億股由CEO張強獲得,購股權10年有效。不過,這一購股權的價格是1.67港元,比當前的股價還要高。

  這也意味著,張強如果想真正從股權激勵中獲得資本收益,必須努力讓阿裡影業的股價獲得大幅提升。

  “支付寶+中影”組合靠譜嗎?

  阿裡正在給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裡影業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已經發起了大規模的招聘計畫,招募的員工幾乎都是90後,而一些文化中國的“老人”則悄然離職。

  接受新京報採訪時,阿裡影業CEO張強表示,“我們的主力電影觀眾平均年齡是21.8歲,很年輕,但主力導演的平均年齡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來,電影製作人員必須實現年輕化。

  在選擇投資哪部影片時,阿裡影業的原則是“接地氣”。張強說,既然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在網上泡著的,那麼電影從演員到臺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臺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阿裡影業第一部主投的影片並非大製作,而是一部由暢銷書作家張嘉佳執導的情感喜劇片,這樣的投資路數,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韓寒在電影領域的成功。對此,張強回應,大明星、大導演並非電影票房的保證,相比之下,他更願意信賴熱門文學的銷量、點擊量、口碑等資料。

  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張強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國最大的地網發行團隊。目前,這一風聲已在電影圈悄然發酵,在電影發行領域,光線和樂視是地網發行做得最好的兩家。

  所謂地網發行,通俗地說,類似于廠商在超市里派駐的促銷員,他們的任務,是幫助電影在各家影院獲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張強表示,這支發行團隊將由原來阿裡B2B的業務骨幹負責搭建,未來人數將多達200到300人,一個人負責10家電影院。

  張強交給這些地網團隊的任務,與以往的電影發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張強的話說,就是通過支付寶的使用者資料系統,説明電影院將周邊3公里的支付寶用戶發展為電影院的會員,而另一方面,這些電影院的售票系統,未來都會“搭建”在淘寶電影的平臺上。

  與阿裡在電商領域的做法類似,張強要將全國電影院的售票系統全部搬上阿裡雲;與現有的線上售票網站不同,未來阿裡強調的並非自己來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統,讓影院實現在淘寶電影平臺上的電影票銷售。

  此外,阿裡還打算為全國的電影院免費建立電商平臺。“觀眾看電影的時候,用手機對著螢幕就可以實現付費購買衍生品,最後送貨上門。”張強說:“由於是在電影院產生的利潤,我們跟電影院分成。”

  對於這樣的計畫,國內前四大電影公司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這些計畫如果能在阿裡影業真正實現,那麼這家公司將獲得巨大的想像空間,但這一系列宏偉的藍圖,都需要具體的執行者,阿裡影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一位長期從事院線管理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阿裡擁有淘寶電影的平臺,線上上發行上有很好的優勢,做好線上的工作,對影院排片就已經可以有強大的說服力,龐大的地網發行團隊固然有助於疏導使用者、組織活動等等,但對於阿裡來說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規模的線下發行可能也要斟酌。

  對話

  馬雲的電影情結 專訪阿裡影業CEO張強

  馬雲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

  自從去年6月更名為阿裡影業以來,這家上市公司尚未對外正式發佈過公司的發展戰略,只是在今年1月發佈了主投的首部電影。

  坐擁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阿裡影業已是國內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這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方向如何,一直是眾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今年1月,阿裡影業CEO張強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阿裡影業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不僅服務於電影院,也服務于觀影人群,把數億支付寶用戶變成電影院的會員。

  新京報:馬雲為什麼要做電影?

  張強:阿裡做電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慮。

  感性方面,馬總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這個情結是很深的。去年10月,馬總帶隊去洛杉磯,專門去了派拉蒙的片場,坐在“阿甘”坐過的椅子上拍了一張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馬總深談過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未來這個市場會達到2000億的規模,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們一致認為,2000億的市場規模中,票房只占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費點播再占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現在另外兩塊幾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裡要做的事情。

  新京報:線上點播這一塊,您曾說要用60多億資金來購買版權,是這樣嗎?

  張強:這一塊可能大家有誤解,不是上市公司阿裡影業來做,而是阿裡集團旗下的數字娛樂事業群來做,阿裡影業與阿裡數娛打配合。

  新京報: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方面,阿裡跟一般的影視公司有什麼不同?

  張強:我們會更加關注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期待,大量使用大資料作為參考的首要條件。

  我們要拍中國年輕觀眾最喜歡的電影,主要集中在三類:

  第一類是奇幻類電影,尤其是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把視覺做到極致;第二類是有情感共鳴的本土喜劇;第三類是青春愛情類、懷舊類題材。

  未來,我們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劇。對於奇幻大片,故事是國內的故事,特效我們可以請國外的團隊來做。

  我們的下一部電影會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也是一本超級暢銷書。我們非常看重IP的價值,IP可能是書、漫畫、遊戲。

  新京報:您對題材選擇的要求是什麼?

  張強:我們要做的是接地氣的東西,“接地氣”這三個字我一直非常強調。

  現在的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是比較新興、獨立、有特點、有個性的一代。這一代,他們適應互聯網帶來的各種衝擊,從演員到臺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臺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新京報:阿裡影業成立至今一直沒有公開發佈公司戰略,一些投資者也比較困惑。未來阿裡影業要做哪幾件事?

  張強:我們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電影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電影模式;第二是在電影和電視劇業務裡面打通電商模式;第三是拍電影和電視劇。

  新京報:電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裡有什麼不同?

  張強:過去我們看到,電影的線上發行,就是格瓦拉、貓眼;線下發行,就是樂視、光線。

  未來我們既有線上的淘寶電影,也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過去阿裡B2B的鐵軍有1萬多人,我們地面部隊就是從B2B那邊抽調了核心成員來組建,會有兩三百人,一個人負責10個電影院。

  300多億港元市值的支撐點

  與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定: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定

  市場空白:衍生品,付費點播

  管理層與公司綁定:CEO張強會認購股份

  明星股東月臺:阿裡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

  “支付寶+中影”組合戰略模式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