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龐氏騙局為何能夠屢屢得手

2015-02-09
来源:東方網

  據媒體報道,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三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曆時7年多建立的非法集資帝國,坍塌了。

  這一代號為“12.18”的非法集資案件,涉及全國16個省、市,僅河北省就涉嫌非法集資80多億元,農戶135168戶。而這家合作社在2007年7月10日注冊成立時,組織入社的農戶僅37家,膨脹速度之快,可謂是幾何級數。

  事實上,這家合作社的非法集資手段並不高明,就是普通的類似於傳銷的高利息、高回報攬存。由於沒有實體做保證,沒有實實在在的投資回報。因此,隨著規模的越做越大,窟窿的越來越深,風險爆發是必然的。只是,三地合作社能夠堂而皇之地存在7年,且沒有引起任何監管機構的重視,甚至還被媒體廣為宣傳、力挺,就讓人無法理解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龐氏騙局,近年來可謂是四處爆發,儼然已成為一個產業,幾乎沒有一個地區沒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發生過這樣的事件或案件,並成為影響社會穩定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真的很難想象,為什么這樣的騙局會如此盛行、如此猖獗,以至於到了有點無從下手、如何下手的感覺。

  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風行過企業集資的做法,甚至這一做法還被相關部門作為經驗推廣。由於當時的企業集資,都是以實體為核心,只是利率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高出一截,從而引起了公眾的興趣。後在決策層的關注下,被定性為擾亂金融秩序的非法金融活動、非法金融行為,最終被大力清理和嚴格禁止了。甚至一些地方,為了取締這些非法金融活動,還出現過嚴重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迅速崛起,房地產暴利的盛行,特別是資本大量流向房地產等虛擬經濟領域,實體經濟融資難度越來越大,新一輪的非法集資、地下金融也再次爆發。所不同的是,這一輪非法金融活動,不再以實體為核心,而是用子虛烏有的方式,構造出很多誘人的泡沫,讓參與者瘋狂地進入,並在泡沫中享受短暫的快感,很快地就被風險所掩蓋了。三地合作社,只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之一。

  需要引起關注的是,這些龐氏騙局行為,大多發生在地方政府和監管者的眼皮底下,方式、方法、手段等也存在著明顯的違法痕跡,為什么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都坐視不管,任其風險不斷積聚、不斷積累呢?難道只有等到風險徹底爆發,才願意去監管和處理嗎?就象三地合作社一樣,違法違規現象整整維持了7年,才在合作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下得以暴露,當地政府和監管部門難道不應當承擔責任嗎?如果早些采取措施,使其不要快速膨脹,後果是否要小得多、社會危害和影響是否也要少得多呢?

  眾所周知,龐氏騙局發生在上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距現在已經有100多年時間。而在這100多年時間內,發達國家的金融監管辦法和手段已經非常健全了,類似於龐氏騙局這樣的低劣手段,也很難再在金融活動中出現了。而即便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者,也會很快在嚴厲的金融監管體系下得到遏制,並對當事人采取極其嚴格的制裁措施。可在我國,金融監管體系似乎還不如發達國家100多年前的水平。畢竟,龐氏騙局也就維持了短短的一年時間,投資者也就3萬多。而三地合作社卻維持了整整7年,且參社者超過了13萬戶。顯然,這不是三地合作社比龐氏更聰明,而是我們的監管實在太滯後、太缺位了。

  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三地合作社已經險象環生的情況下,當地及一些帶“中”字頭的媒體,還在力挺這些非法集資行為、為三地合作社進行正面宣傳,使其更加利欲熏心,更加一發而不可止,導致風險越積越大。媒體能夠如此不顧一切、不顧事實地為一家非法集資單位進行宣傳,可能也決不是為了報道三地合作社為廣大農戶“謀取利益”,而極有可能是自身在宣傳中獲得了不菲的利益。更直接地說,也成為非法集資活動的參與者之一。我們不禁發問,媒體宣傳的正面導向作用在哪裏?相關媒體的記者有沒有深入到三地合作社的現場,全面深入地了解三地合作社的情況,並進行實事求是的報道。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顯然是沒有能夠做到。可見,這些媒體在報道相關情況時,是何等的不負責任,何等的脫離實際。

  除此之外,這么多的人入社,且其中不乏跟農戶掛不上鉤者,難道都對非法集資活動毫無警覺之意嗎?可以肯定,這些參與者已經習慣於投機,而不習慣於勞動致富了。甚至在以往的生活中,已經充分嘗到了投機行為的甜頭,以至於可以讓自己也成為非法集資者參與到非法集資活動中去。對這樣的參與者,其所造成的損失,不僅不應該補償,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以教育其他從不要寄希望於天上會掉陷兒餅,而應該踏踏實實地通過勞動致富。

  眼下,金融改革工作仍在試點,尤其是溫州的金改試點工作,更具有緊迫性和重要性。如何盡快取得突破,尤其象非法金融活動這樣的行為,如何在改革中規范和取締,是更為緊迫的課題。否則,對經濟社會生活的沖擊和破壞是相當大的。(作者:譚浩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