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湖北:為長江經濟帶壯腰

2015-03-01
来源:香港商報

繁忙的武漢新港

  【香港商報網訊】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中央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謀劃中國經濟新格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與「一帶一路」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一起,長江經濟帶成為中國近年來重點實施的三大戰略,對於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經濟學家認為,長江經濟帶這一巨龍之上,地處「腰身」位置的湖北省,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樞紐和集聚功能將展露無遺。

        「努力把湖北省長江經濟帶打造成引領未來發展的強大引擎,使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格局中最具發展潜力和生機的新的增長點。」搶抓戰略機遇,湖北的號角已經吹響,加速實現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目標指日可待!香港商報經濟導報記者李石林陳進

  長江經濟帶將成鄂省引擎

  母親河長江,中國第一大河,世界內河貨運量排名第一的黃金水道,自東向西,連接著沿海和內陸,聯動11個省市,覆蓋超過1/5的國土,約6億人口。

        2014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長江經濟帶成為融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成為釋放經濟新活力的關鍵布局。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同列為2015年要重點實施的三大戰略。

        處於長江經濟帶之「腰」的湖北,在「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征程上,更肩負著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共同使命。

        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在前不久表示,目前,國家將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予以推進,這為長江流域各省市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創造了更加廣闊的前景。在經濟新常態下,長江流域各省市肩負著「加快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雙重任務,發展難度更大、要求更高。在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戰略中,湖北省的戰略定位是: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祖國立交橋」,長江中游核心增長極,內陸開放新高地。

        基於此,在1月27日召開的湖北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湖北省長王國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牢牢把握長江經濟帶建設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加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極帶動、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王國生說,長江經濟帶是世界上最具開發價值的流域經濟帶。要務必倍加珍惜重大歷史機遇的惠顧,精心策劃,務實推進,努力把湖北省長江經濟帶打造成引領未來發展的強大引擎,使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格局中最具發展潜力和生機的新的增長點!

        他表示,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要更好地發揮政府規劃和政策的引導作用,完善推動湖北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政策措施,高起點高水平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紮實推進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三峽翻壩綜合運輸體系、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重大工程,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同時要依託沿江國家級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承接產業園區、漢孝臨空經濟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沿江工業走廊、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和新型工業化示範區,打造長江中游全產業鏈高地。

  祖國立交橋」漸露「崢嶸

  在湖北省戰略定位中,「祖國立交橋」建設被擺在先決位置。去年9月,國務院已經發布《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以下稱《指導意見》、《交通規劃》)兩個文件,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出指導。

        根據國務院《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20年長江經濟帶將建成橫貫東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便捷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在這之前的一年前,湖北省已經對外正式發布了《「建設祖國立交橋」綜合交通戰略規劃》。

        根據規劃,未來湖北將加快形成由多種交通干線構成、聯結各市、對接國家綜合交通網的「五縱三橫」綜合運輸通道。以2020年為目標年建設「鐵公空水郵」五大交通運輸樞紐。

        針對提上國家層面的長江經濟帶戰略,湖北省將更有針對性地推進以下交通項目建設:

        正在選址的武漢-西安客運專線、武漢-九江客運專線,配套宜昌、襄陽城際鐵路的鄭萬鐵路;正在建設的蒙華和江漢平原貨運鐵路;來鳳至咸豐、建始至恩施等多條高速公路;有天河機場T3航站樓擴建、襄陽機場擴建工程、武當山機場和順豐速運全國核心樞紐項目等;還包括武漢地鐵7號線、8號線、嘉魚長江大橋等19條過江通道,涉及武漢、宜昌、黃岡等多個市州。

        除此之外,針對長江黃金水道,2013年9月,總投資43.3億元的長江中游荊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開工,預計用3年時間徹底結束「九曲回腸」的河道現狀。

        在此基礎上,湖北還積極推進「645工程」(武漢至安慶6米、宜昌到武漢4.5米水深航道整治)模型試驗,今年6月完成相關專題研究工作并上報國務院,爭取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力爭早日實現萬噸貨輪全年直達武漢。

        除了資金投入搭起硬底盤外,湖北還積極推動港航企業改革,爭取年內在武漢挂牌成立華中地區最大的港航集團。據了解,湖北正對長江港口資源進行整合,先期整合武漢、黃石、鄂州、黃岡、鹹寧5市的港航資源,組建集建設投資、港航經營、航運物流為一體的港航集團,加快湖北港口建設現代化、專業化進程。新集團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70億元。后期,還將繼續整合宜昌、荊州等地港口資源,形成全省一盤棋。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湖北省交通投資突破千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中部第一。作為武漢新港的核心,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52萬標箱,成為長江中上游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并成功躋身世界內河港口第一方陣。

  「中四角」合作具示範效應

  目前,長江經濟帶形成了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等幾大城市群,除長三角城市群之外,其他城市群的發展程度還比較低。

        多數專家認為,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巨大的發展差距,構建以三大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的城市體系是當務之急。湖北地處長江之「腰」,境內長江干線長達1000多公里,正積極聯合湘贛皖三省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構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2015年新年第一天,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個城市的住房公積金繳存開始實行异地互認。以長沙為例,在武漢工作繳存公積金的長沙人,回長沙買房子,同樣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或提取。

        在此之前的2014年11月7日,武漢已經和周邊的南昌、長沙、合肥共同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急救與緊急醫療救援合作建設意向書》,正式達成四市急救聯盟,共同利用江西、湖北、湖南和安徽四省急救網絡救援傷患,此舉將提升長江中游地域醫療急救整體水平,惠及四省近2.5億市民。

        四城市將開展空中急救與緊急救援合作,充分利用國際救援組織固定翼飛機、民用航空公司飛機、警用直升機等,開展跨省空中急救和緊急醫療救援。

        四市還將互相為救護車跨省轉運提供相關支持;建立信息互享機制,互相開放急救中心120調度指揮系統數據庫與電子病歷庫等;建立高速公路急救網銜接機制,協作開展地域相鄰區域的重大交通事故緊急醫療救援等。

        在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日益提上日程的背景下,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合作共贏探索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示範效應。

        早在2013年2月23日,由湖北省倡議,在武漢召開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首屆會商會上,四市簽下《長江中游城市群暨長沙、合肥、南昌、武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四市宣傳、經信、教育、科技、規劃、環保、交通運輸、商務、文化、衛生、旅游等11個部門還簽署了具體的合作協議。

        從那時開始,長江中游城市群就開始圍繞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合作機制,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市場建設、文化旅游、生態環保、科教人才等方面深化戰略合作,共同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戰略性、引領性項目,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取得更大實質性進展,為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壯腰」、促進中部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湖北和江西為例,兩省正致力於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過程中保持密切聯繫,加強溝通協調。

        未來,兩省將合作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推動沿長江和京九線城市群合作發展,加快九江、黃岡等毗鄰地區務實合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加強鐵路、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設施規劃建設的溝通協調,努力打造更加暢通、更加便捷的大通道;突出重大產業合作,強化兩省裝備制造、汽車、冶金等優勢產業合作,加強新材料、航空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深化旅游開發合作,以長江黃金水道的提升和高鐵建設為契機,共同打造長江中游沿江精品旅游圈和國內外知名旅游品牌。

  世界級產業帶呼之欲出

  長江經濟帶擁有廣闊的中上游的腹地空間,發展潜力非常巨大。其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向內需戰略轉型的重要支撐,有利於提高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增強國家發展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中國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精華大部分匯集於長江經濟帶。

        尽管如此,長江沿岸特別是中上游,處於全球產業鏈高端和產業科技制高點的領域還比較少。依託武漢是國內第一大高校基地這一湖北省最大的科教優勢。近年來,湖北對科技成果轉化高度重視,使市場主體進一步上升。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武漢東湖高新區為例,該區連續推出「創業十條」、鼓勵創新「黃金十條」等舉措,引領了湖北高新技術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據了解,根據《關於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送審稿)》,圍繞長江經濟帶建設,除了綜合立體交通、跨區域合作外,湖北省將重點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支撐帶,以學習上海自貿區經驗為契機,結合長江經濟帶建設和漢江生態經濟帶規劃編制實施,推動沿江產業轉型升級。

        據介紹,按照區域劃分,湖北正在加速推動武漢建成全國重要的新技術創造中心和新興產業生成中心;培育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汽車等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鋼鐵、石化等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中部現代服務業中心,提升以江漢平原為重點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推進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開發。

        除此之外,具體到產業本身,湖北省將加快優勢產業升級發展,推進食品、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資源循環利用、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以及醫藥六大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加快新興產業壯大發展,強力推進智能制造、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北斗導航、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十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服務業提升發展,突破性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消費、高技術服務業、電子商務、工程設計、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

  建設長江經濟帶開放是關鍵

  針對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戰略,長江沿線十一省市均提出,要抓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大機遇,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爭取2015年有所作為。

        長江經濟帶一盤棋,開放是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基礎和靈魂。全面建設長江經濟帶,必須堅定信念,把開放擺在第一位,以開放合作的態度凝聚開放共識,在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上求突破,不斷增強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動力,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作為長江之腰的湖北省,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雄厚,在中部地區率先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概念。近年來,以開放為指引,湖北省在交通建設上建設「祖國立交橋」,打造開放紐帶;在跨省合作上積極破除行政壁壘,建立區域性統一市場體系,打造開放市場;在提升開放水平上打造多元平台,與湘贛皖等省份積極健全完善「大通關」機制,并攜手開發綜合性、專業性公共信息交換平台,打造合作開放渠道。以上開放舉措,正切實帶動周邊各地實現更高水準、更有品質的長江經濟帶開放發展。

        目前,新一輪開放型經濟機遇已經到來,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合作號角已經吹響,沿江各省市應抓住時機,加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發展,合力打造長江經濟帶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