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浩宇
黎叔在電影《天下無賊》中說了一句話:「21世紀最寶貴的是什麼?人才!」黎叔是明理的人,他說出了什麼是最重要的東西,但他沒有說出怎樣獲得這樣東西,黎叔只知道目標,而不知道路徑和方向,不過,錢學森早看出了,他在晚年的時候質問中國教育,「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
人才培養不出來和很多方面有關,如自由的學風,公開的說理辯論,對不同觀點的寬容共存條件,人才甄選的機制等。這里就簡單拿人才的甄選機制來說,近日,27歲女生陸盈盈成浙大教授、博導一事備受媒體關注,不過,這消息剛出來不久,浙大就澄清說,她的職務不是教授、博導,而是特聘研究員。
惡風阻礙人才出頭
在講資歷、論輩分、重關系、拼背景的內地,只憑能力出頭的年輕人總是引起爭議和關注,人們很難相信不走關系「活動活動」就可以把這些事情辦成。這一點在內地官場體現得特別明顯,在官場甄選人才中,有能力+有關系+有背景,這是晉升的一個潜規則。官場的人才甄選歪風折射到其它領域,不可避免就糟蹋了甄選人才時最重要的考核因素——能力,這就使得那些寬泛和抽象的考核指標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最終選出的不是那些最有能力和最能做事的人,這也使得「劣幣上位」成為了新常態。
回到陸盈盈這事上來,看她的簡歷,2010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4年6月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在康奈爾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從事能源材料領域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選「青年千人計劃」;其學術論文曾在世界知名學術期刊如《自然化學》、《材料化學》、《應用化學》等發表過。陸盈盈的導師曾評價過,她解決了持續40年的學術難題。所有疑雲隨之消散。其實,學術水平和能力,才是與任職資格相關的。
聯想到1917年出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在任用人才上面,廣聘天下豪杰,大膽起用魯迅、陳獨秀、梁漱溟等人,培養出了一批名師和大家,再看看現在,有關部門在人才的選用上,拘束太多,任用年輕人怕被人說「資歷和年齡」不夠,提拔有能者怕被人說不符合「程序和制度」。其實只要這些年輕的有能力者,確實能夠拿得出過硬的、能解決問題的實用干貨,不拘一格用人才,外界不會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