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非狼即羊?

2015-03-02
来源:香港商報

  明汉

  從甲午到乙未,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干地支紀年,春節過后就開始進入羊年了。不過,一部春節檔的電影《狼圖騰》,似乎在網絡上擾亂了這個本該喜洋洋的節日,關於狼性、羊性的討論甚囂塵上。

  一種聲音認為,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與中國人的羊性有關,這種論調進而認為,中國人應該摒弃所謂的集體羊性而去尊崇嗜血、團結且狡黠堅忍的狼性,大有狼性才能拯救中國的意味。法國導演所拍的這部電影,據說獲得「豁免」,未剪掉「敏感」內容,將那個狂躁的年代與壯美的草原對襯起來。從冲突的中心到寧靜的原野,這似乎也是原著作者——那位下放到內蒙古的北京知青,提供了一個思考狼性羊性的外部環境。作者通過這部小說,把中國歷史上的強弱朝代與融入「狼」文化多寡聯繫起來,認為狼性多則強,反之則弱。

  每個物種都是傳奇

  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這部小說就曾在內地引起熱議,當時正處於內地改革開放的關鍵期,一些渴望迅速富裕起來的國人將狼性文化奉為圭皋。在那場討論中,狼性顯然占了上風。轉眼二十年過去了,尽管電影將狼在生態鏈中的作用進行了強化,并且加入了當下最時髦的國際化環保概念,但仍然改變不了邏輯上的凌亂。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每一種生物都是億萬年進化的結果,它們存在的背后本就是一部傳奇。物類之間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優劣之分,滅絕一類必然會對另一類,甚至對食物鏈上多個物類產生巨大影響。若羊都變成了狼,那狼去吃誰?是自相殘食還是去吃草?吃草的狼還是狼嗎?

  中國圖騰必是多元

  所謂狼性,是由狼這種犬科動物自身條件決定的,它們沒有獅、虎、熊那樣的個體能力,在嚴峻的自然環境里就必須抱團求生,它們的團結、狡黠、堅忍,甚至其具備的社會性都是物競天擇的結果。

  在中國這樣一個經過大融合數千年的國家,用一種動物的特性去概括,或者要這樣一個多民族廣地域的國家去膜拜某一種動物,將某種特性鮮明的動物作為圖騰,都是不切實際的徒然之舉。如果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變成富有侵略性的惡狼,難道不是人類社會的災難嗎?

  事實上,炫麗的世界正是因為它是由多元物種構成的,絕不是非狼即羊的二元結構,不得不說,中國的先智聖賢已經給出了答案:中國人的圖騰是牛頭鹿角蛇身鷹爪獅尾的龍——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強大組合。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