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5

李河君:如何从市值2千亿跨越到2万亿?

2015-03-04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在最新發布的2015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211億美元(約1,323億人民幣)的個人財富排名全球第38位,超過李彥宏和馬化騰而成為中國內地第三大富豪。不過,對李河君來說,這或許只是其個人財富在公眾視野中飛速增長的開始。
 
  近日,漢能控股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566.HK)股價一路飆升,總市值已超過2,000億港幣——不僅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業,而且是該行業全球市值排名第2到第6名的企業市值總和。作為母公司的漢能控股集團持有漢能薄膜發電約73%的股份,而李河君在漢能控股集團中的持股比例超過97%。
 
  “到2020年,漢能將成為一家銷售額達1萬億(人民幣)的公司,”早在2013年8月李河君接受《福布斯》中文版專訪時就透露了這一聽起來野心勃勃的目標,“漢能做到1萬億銷售額的難度相當于華為做到1千億銷售額的難度。”
 
  今年2月在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李河君再次強調了漢能的“121計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市值2萬億,盈利1千億(人民幣)。照此推算,5年內李河君可能超越比爾·蓋茨(2015年財富值為792億美元,約4,973億人民幣),問鼎“全球首富”。
 
  外界對于熱衷“口吐狂言”的李河君一直爭議多于褒獎。在光伏業內,李河君這位善于資本運作和“抄底”的后來闖入者被視為“破壞者”;在媒體的報道中,李河君宣稱漢能已經擁有3GW薄膜電池組件產能而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企業也長期飽受質疑——至今,第三方機構的光伏統計排名中仍然未見漢能出貨量數據排名的蹤影。
 
  今年1月,FT中文網發表的文章《漢能崛起的背后》中質疑漢能高市值背后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文章中廣泛引用了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楊立志(Charles Yonts)在2014年12月對漢能的質疑觀點文章《他們真的那么好嗎?》:既然其太陽能板產量“大致足夠一個歐洲小國使用”,為何“市面上一個漢能太陽能板也看不到”。
 
  然而,約兩個月后,2月27日,里昂證券楊立志再次就漢能發表分析報告《漢能的第10個觀察者》(The 10thman on Hanerrgy):一反此前對漢能的質疑,楊立志強調,投資者不應當僅局限于短期的盈利預期看待漢能,而應當放眼2020年的業務發展。他認為,“漢能是一家被低估、有遠見的高科技公司,成長空間無限”;他甚至把漢能與特斯拉、First Solar(目前全球出貨量最大的薄膜光伏企業)、聯想等公司進行比較,并認為李河君和特斯拉創始人Elon Musk一樣,都是真正有遠見的企業家。“如果你相信特斯拉的前景光明,你就應該相信漢能!”
 
  如果用傳統光伏應用的市場眼光來看,漢能在光伏產品出貨量“微不足道”的狀態下獲得資本市場如此瘋狂的追捧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據第三方光伏咨詢機構NDP Solarbuzz統計,2014年全球新增光伏組件安裝量約為45GW,中國市場12GW,而其中薄膜光伏產品在光伏產品總量中的比例約8%。“過去幾年,薄膜產品的增長速度相比晶硅一直較慢。我們預計,2015年全球光伏市場的增長將達到20%,薄膜要到達這樣的增速可能很難。”NDP 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說。
 
  地面和屋頂電站一直傳統光伏應用市場的絕對主角,但李河君為漢能所做的規劃是:屋頂電站(BAPV)和建筑一體化(BIPV)將占漢能銷售的一半以上,光伏應用產品(結合柔性電池技術)占30%-40%,地面電站大概為10%。
 
  從傳統光伏應用的2B轉向2C,直接進入“民用市場”是漢能當前產品戰略的核心,也是李河君未來可能變身萬億銷售公司的基石。如果說在傳統光伏應用市場中,光伏產品的發電效率、發電成本和規模是光伏企業制勝的核心要素,那么當更具靈活性柔性光伏電池與其它民用高附加值消費品進行疊加時,核心競爭要素就會發生改變。
 
  例如,人們對太陽能充電寶、太陽能汽車中所用的柔性薄膜電池在單位成本上的敏感度顯然遠遠低于地面光伏電站的單位成本敏感度。地面光伏電站需要對抗的競爭是傳統的火電、水電等廉價發電方式,而柔性薄膜光伏電池的跨界應用則可以成為時尚的高附加值科技產品,因而可以創造幾倍、甚至幾十倍于傳統光伏電站單位功率電池的價值。
 
  在最新的戰略調整中,李河君把漢能的光伏發展定位為分布式和移動能源。在他看來,民用太陽能的市場容量非常大,漢能目前成立了8個事業部,包括BIPV、戶用發電、農用設施、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商用無人機、特種產品,據稱每個細分市場的容量都超過萬億。
 
  在嘗試全球首輛太陽能汽車方面,李河君的確有所實踐。在2013年接受《福布斯》中文版采訪時,李河君就已經透露將薄膜電池與汽車外殼整合,從而驅動汽車行駛的想法和故事。李書福當時告訴我,“驅動一輛汽車行駛100公里大概需要10到12度電。”李河君說,由此產生了涉足太陽能汽車的想法。
 
  去年8月,漢能收購掌握全球領先砷化鎵(GaAs)柔性薄膜電池技術的公司Alta Devices,據稱其雙結電池片的發電效率可高達30.8%。今年2月,漢能通過上市公司公告發布移動能源戰略稱,漢能薄膜正在與國內外5家汽車企業合作,預計今年10月推出3到5款太陽能全動力汽車。
 
  毋庸置疑,讓汽車曬曬太陽就能行駛數十甚至上百公里如若變為現實,那么漢能的創舉的確可能超越特斯拉——當然,這也會讓漢能一躍而為全球最多人眼球的科技概念股。據漢能透露,根據現有電池性能測算,將6平方米高效砷化鎵柔性薄膜電池安裝于車身,在日照4小時的情況下,可以驅動一輛重量為1000斤的汽車,正常行駛80至100公里。
 
  除了吸引眼球的太陽能汽車概念,漢能還推出一系列與移動光伏戰略相關的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據漢能透露,今年3月中旬,漢能將在全國開設數十家光伏產品旗艦店和體驗店,銷售包括太陽能充電包、充電器、可穿戴設備、家用光伏系統、光伏一體化建材產品等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商品。同時,漢能還將開設電商平臺展示和銷售薄膜發電產品和解決方案,打通線上線下,通過互聯網加速薄膜太陽能產品的民用化進程。目前,漢能自己的電商平臺已經上線。
 
  從漢能的公布的信息來看,其在海外探索光伏終端消費市場的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果。在2012年9月漢能與家具零售企業宜家的合作中,漢能的薄膜家用光伏系統在英國、荷蘭、瑞士的宜家店鋪中已經售出1,500多套發電系統,宜家集團計劃在歐洲其它國家繼續推廣。
 
  漢能究竟會成為下一個Elon Musk,還是下一個施正榮(曾經全球最大光伏企業無錫尚德創始人)?人們各執一詞。但對于漢能來說,盡管從戰略上來看,其從工業轉向民用、跨界發展的思維有著出奇制勝的可能,但李河君無法逃避的問題是,其一直堅持的薄膜光伏電池在實際生產中何時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量產?如何保證生產制造的良品率?如何讓量產后的產品在商用檢驗中確保其此前宣稱的“高轉化效率”?面向消費者產品的品質、壽命等售后問題如何保證?3GW的工廠產能究竟何時能真正的投產運營?
 
  盡管薄膜技術目前在光伏行業中比例仍然不高,但行業專家對其技術發展速度表示驚訝。“First Solar的碲化鎘薄膜電池在2014年的量產轉化效率比2013年提高了整整1個百分點,達到了14.4%——這是很大的進步。”廉銳說。而身處薄膜行業的李河君則對薄膜的前景更加自信,在他看來薄膜電池通過化合物改變可能創造的轉化效率突破遠高于晶硅電池物理改善的結果。
 
  近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向新華聯集團銷售總金額達6.6億美元薄膜光伏一體化設備的訂單公告似乎讓飽受內部交易質疑的漢能股票持有者得到一些安慰。李河君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解釋:早先的關聯交易是“父母保護孩子”的舉動,而2015年后,這樣的關聯交易會越來越少。在2013年接受《福布斯》中文版采訪時,李河君也曾預測,2015年以后漢能將進入發展快車道,年增長速度將達到40%-50%。
 

  從水電轉型到光伏,敢賭、敢說、敢做的李河君創造萬億銷售帝國奇跡的成功可能性有多大?他一定時常想起當年做金安橋站的痛苦與決心:“金安橋建設長達8年,每一天的資金投入都像磨盤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最困難的時候,漢能將多年積攢下來的風險準備金全部投了進去,金安橋卻像無底洞一樣總也填不滿······一位部級領導對我說,如果漢能能把金安橋這個項目的難關跨過去,未來沒有什么事情會過不去。”或許,時間是唯一的檢驗。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