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蒙滿民族对中华文明传承的贡献

2015-03-24
来源:共识网

清朝沿续了中国隔代修史的传统。元修《宋史》、《金史》、《辽史》,明修《元史》,清朝自康熙年间修《明史》,竟然修了90年。足见文字狱的高压下,处置历史为政治服务的疑虑。《明史》修完,却不见满人曾向明朝称臣的记录。

理学充当两宋之葬具,蒙受金元之辱,宋人犹不以为意,已是可愚可悲;明代统治者不以为鉴,以理学作治国之术,变本加厉,破败随之,更是愚不可及,悲之难诉!

史书云:当元世祖忽必烈与宋朝战事顺利进行之际,忽必烈已决定将自己的王朝建成承汉族封建正统的朝代。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意思是向世人说明自己所统治的国家不只是蒙古一个民族,而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继续。元朝实行汉制,这与忽必烈“遵用汉法”的主张是分不开的,但他除旧步新的治国方略没有被其继任者认真执行。

公元1279年宋亡。1286年元朝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回到故乡浙江湖州,亲往赵孟頫家。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时年32岁,从未在朝庭为官。这次会悟谈了什么没有记载,之后赵孟頫举家迁北京,面见忽必烈。赵在元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相当于副宰相吧),深受元世祖、元仁宗的宠信。元仁宗将他比作李白、苏轼。他的书法绘画在今天都是国宝级文物。他在岳飞坟前曾留下“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的名句。国际天文学学会将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赵孟頫山,彰显他以天下苍生为念,为促进民族融合,为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蒙古人敬孔子,元武宗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但不敬理学,把理学打翻在地。郑宪春说:“蒙古人将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强施于宋、金遗民的同时却把思想解放和思想自由归还给他们的臣民”。元朝统治时间不长,仅90多年,但中国四大名著有两部,即《三国演义》、《水浒》产生于元末。《三国》是具有民本思想的,刘备遭曹操追杀,仍不肯丢弃跟随他的百姓。《水浒》更奇,冯其庸说:“奇就奇在封建时代的文人,居然能予公开地歌颂造反,把反对封建统治的人物写成英雄,把英雄们聚义的水泊梁山写成是一个光明的、充满着正义的理想福地,把封建官僚和封建皇帝以及他们统治的天下写成一个黑暗世界,官僚和皇帝则是这个黑暗世界的魔鬼。”如此说来,这两部名著的产生也有蒙古人的一份功劳,这似乎是歪打正着。但不能否认,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元朝是思想最自由的王朝之一。由此可知,四大名著另两部只能产生于思想控制松动,批判理学形成社会风潮的明末清初。

蒙古人开拓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这一贡献不应小視。

蒙古人的贡献还在于汉民族原始传统的复苏。这又是歪打正着,換來元朝统治不足百年。无意中养了一只吞噬元朝的虎,这只虎就是新生的大明朝。

再来看看清朝。康熙的国学水平不会低于现在的大学本科。康熙皇帝曾亲赴曲府祭孔,以维护孔教为己任。他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晚清学人王庆云的《纪赈贷》记录了清初的赈灾:“凡赈,有赈米,有折赈,有振赈。大抵极贫便赈米,次贫便赈钱,稍贫便赈贷。”《纪蠲免》中记载,自顺治到嘉庆五朝,各朝时有租赋徭役全免者。仅乾隆十一年后,普免四次。全国免赋税租役,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从统计数据看,自西汉到明末的1600年间,中国人口几乎没有什么增长。最高人口大概出现在西汉盛年,为6000万左右。中国人口在清朝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真正突破性的增长。1720年,人口增加到了12500万。……到乾隆末期的1783年,人口数攀升到了28300万,比60年前增加了一倍有余。嘉庆年间(1812年),达到36000万。”(《人口增长与文明转型》穆光宗著)

有的学者说康熙对宋明理学也推崇备至,钦定理学为官方哲学,但我认为康熙是重孔孟轻理学的。理由有三:一是从政绩看,康熙是努力实践民本治国之道的。二是康熙包容汉学。明末清初兴起全面否定宋明理学的汉学,后形成著名的乾嘉学派,汉学学人不仅没被镇压,不少人还在朝庭为官。三是康熙曾下旨禁止妇女缠足,但未能执行。据说不仅汉人不从,就连满人亦有跟着汉人学起缠足来。倘若康熙真的把妇女裹小脚给禁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大概可提前100年。

在文化建设上,康熙字典至今一版再版,但康熙钦定的《古今图书集成》知之者不多。该书正文10000卷,分装5020册。

康熙在公元1715年重建杭州岳坟。

康熙之后是雍正。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向孔子下跪的皇帝是清朝的雍正皇帝。他做过一件大好事,解放了被明朝判为只能从事下等职业,永世不得翻身的乐户和惰民,将他们除籍为良,这相当于解放奴隶。

雍正组织编纂了《二十一史》,下令校勘十三经。

乾隆为超过爷爷,组织编纂《四库全书》。郑宪春介绍了成书经过——乾隆下诏于天下征求图籍,收效甚微,后又说民间个人藏书不想出售者,可由政府借抄后归还,仍遭冷遇。再后来,求书变为搜书,解送四库馆。违碍图书或全毁,或抽毁。全毁图籍主要集中四个方面:其一,具备故国之思者。其二,诋毁新朝者。其三,因人毁书者(著书者本人触文网)。其四,抵触传统思想或程、朱理学者。其所禁毁图书,绝大多数为明代著作。郑宪春说:“历经《四库》浩劫,明代的许多图籍烟消水沉”。

我认为郑宪春的“浩劫”之说值得商榷。上文中的其四,不全是事实。清朝中期,戴震是反理学的首要人物,任《四库全书》纂修官,他的著述很多,流传至今。任总纂官的纪晓岚也是嘲骂理学之人,他将清初汉学代表人物顾炎武的学术著作也收进《四库全书》。凡古代科技类图书及历代儒道经史绝不会毁。那时书能印刷,明代李贽的《藏书》,非圣排孔,要求全毁,不也流传至今?就是严令不得私藏,务必毁尽的《扬州十日》,最后也从日本出口转内销。《四库全书》共79039卷,总字数近8亿,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该书的编纂功大于过。

清朝沿续了中国隔代修史的传统。元修《宋史》、《金史》、《辽史》,明修《元史》,清朝自康熙年间修《明史》,竟然修了90年。足见文字狱的高压下,处置历史为政治服务的疑虑。《明史》修完,却不见满人曾向明朝称臣的记录。

满人对汉文化的接受是全面的,但唯独对理学持有戒心。郑宪春说:“乾隆朝颁布学官供士子诵习者为《十三经注疏》,而非明代所颁《性理大全》(明朝宠臣胡广奉命编纂的理学大全)。”看來,乾隆已悟理学奥妙,《性理大全》是让汉人读的,这对满人统治有利。直到清朝灭亡,皇宫内的满族女人没有缠足。

“文字狱”清初已出现,但康熙年间针对排滿思明,且定罪有据,以维护政治统治为要;到了雍正年间已如明朝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在乾隆年间达到高潮,成为禁锢思想,文化专制的武器。推行理学在清朝中期才成气候。我认为从科学角度看,这是由满族统治者的阶级性决定的,与民族性无关。倘若换了汉族皇帝,推行理学可能更狠。在某种意义上讲,清朝皇帝由清初的尊孔孟转为推行理学,是因为他们汉化远比蒙古人彻底。

由于国家强权的压迫和科举的政策导向,一度被汉学颠倒的学术天地再次倾覆,宋明理学重占统治地位,乾嘉学派不得不背离经世致用而遁入考据训诂。在帝国主义军舰的隆隆炮声中,清朝再蹈明朝覆辙。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