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9

講寺與禪寺

2015-04-07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早期佛寺建築的布局,大致沿襲印度形式。爾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風格,遂呈現新貌。其建材以木為主,多設於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故后世寺院除寺號、院號外,亦附加山號。又有以年號名寺者,如北魏之景明寺、正始寺、唐之開元寺。

  此外,寺院若依創設者而分,可分成官寺(由官府所建)、私寺(由私人營造)。若依住寺者而分,有僧寺、尼寺之別。若依宗派,則分為禪院(禪宗)、教院(天臺、華嚴諸宗)、律院(律宗)或禪寺(禪宗)、講寺(從事經論研究之寺院)、教寺(從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類。

  創建於東漢明帝時的洛陽白馬寺,為中國佛寺的濫觴,其后續有建業(南京)建初寺(依出《三藏記集》卷十三《康僧會傳》所載,孫吳赤烏十年即公元247年,孫權為康僧會造建初寺)、武昌昌樂寺、慧寶寺、金陵瑞相院、保寧寺、蘇州通玄寺、揚州化城寺、四明德潤寺等。西晉初年,京洛一帶造寺塔圖像而禮拜之風盛行,不少達官顯貴或舍舊宅,或於各地立寺塔。當時佛教建築概稱為「浮圖」。后因高峻層塔漸為寺院的重要象徵,「浮圖」遂轉而專指高塔。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