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畢福劍也許沒法律責任 但要承擔其他責任

2015-04-08
来源:法制日報

  畢福劍(資料圖),央視主持人,文藝部導演,2012年至201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

  原標題:名人不妥言論應接受公眾質疑

  【事件回顧】一段疑似央視著名主持人畢福劍在飯桌上唱評《智取威虎山》的視頻6日在網上流出。視頻中畢福劍唱了該京劇裏《我們是工農子弟兵》的著名選段,並且邊唱邊戲謔,對毛澤東使用了羞辱性詞彙,稱他“把我們害苦了”等等。網上輿論因此大嘩。

  一段唱評《智取威虎山》“不雅視頻”的流出,將如日中天的娛樂大腕兒“畢姥爺”置於公眾輿論的批評之下。視頻中,疑似央視名嘴、春晚主持人畢福劍清唱《我們是工農子弟兵》的片段,邊唱邊評,言詞頗為不恭,嬉笑弄罵、嘲諷戲謔,還涉嫌侮辱開國領袖毛澤東。

  目前尚不清楚畢福劍的回應,也不清楚他對“不雅視頻”的錄制和上傳網絡是否知情或默許。如果“不雅視頻”系偷錄並擅自放到網上,則這種泄露和偷偷放到網上的行為本身應受譴責。但無論如何,畢福劍在“不雅視頻”中的表現及其對開國領袖毛澤東充滿嘲諷戲謔的不敬、不妥言論,應受到公眾的質疑和譴責。這種質疑和譴責,關系到對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發表言論的理解,也關系到一個社會健康的言論環境。

  毫無疑問,畢福劍和任何中國人一樣,都應該享受到憲法所規定的發表言論的自由。但是,這種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更不是無條件的。作為普通公民,他所發表的言論必須是合法的,不能有損於國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作為公眾人物,他所發表的言論還應該考慮到社會中不同群體的感情和反應,不能有悖於社會的公序良俗和主流價值觀;而作為某個機構和團體的一員,他的言論還應符合其所在機構或團體的形象與利益。否則,他就應該接受法律或公眾的質疑與責問,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對這些方面的清晰辨析和正確理解,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闡述言論的自由和發表言論的權利。

  在討論或辯論中,“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樣的話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我們卻未必真地理解這句話的全部含義,也並未看到這句話所存在的內在邏輯張力。不贊同並不意味著反對,有時候可能是不置可否,或者僅僅消極地表示不支持,因此不一定得去誓死捍衛什么。當然,誓死捍衛對方說話的權利,也並不意味著不能反對其觀點。

  這就提醒我們對言論的自由要有更精細的理解,在言論的自由中,與言論權利一樣,批評言論也可以是一種權利,因為兩者在本質上都是言論,都能體現言論的自由。因此,對某些言論的批評並不意味著是在批評發表言論的行為本身,而是在批評言論的質量。簡言之:公民有發表言論的自由,但其他公民也有批評其言論質量和品格的自由。

  因此,對於名嘴畢福劍而言,他享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哪怕是發表錯誤言論的權利。只要這些言論不違反法律、不對國家、社會和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就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不承擔法律責任,不代表不承擔道德責任,台前幕後兩個樣,人前人後兩個樣,會導致公眾對其品行的懷疑;不承擔法律責任,也並不意味著不承擔社會責任,其言論如果有違公序良俗,挑戰社會主流價值觀,也會影響到其社會形象;不承擔法律責任,還不意味著不承擔相應的紀律責任或契約責任,如果言論有損於其所屬機構或團體的形象或利益,則根據兩者之間的勞務契約或者所屬團體的紀律,他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畢福劍因言論惹非議並非第一遭,去年1月份的“辱佛事件”殷鑒不遠。鑒於發表言論的自由並不能否定對言論質量和品格進行評價的自由,畢福劍此次的不妥言論也許不應承擔法律責任,但他仍然要接受公眾的質疑,並承擔其他相應的責任。 (作者:支振鋒)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