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學曆認證,好大一樁生意!

2015-04-24
来源:南方都市報

 

  越來越覺得,“證明”是個很有學問、張力十足的詞,比如把不少人搞得近乎精神錯亂的“無犯罪證明”,以及想要開“無犯罪證明”而不知道找誰先給開的“需要出具無犯罪證明”的證明。證明成了一樁技術活,內在邏輯異常強大,路徑依賴明顯,人為設計出的各種制度門檻與辦事不便,在怨聲載道背後,可能最終還要歸結到各種證明、認證背後的生意盤算。

  比如說“學曆認證”這個東西,明明懷揣著從學校領來的、原裝正版學曆證書,偏偏在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一紙淡藍色底紋並蓋有公章的認證報告才作數。明明通過網絡查詢就可以輕松、便捷獲取的學曆信息,卻不得不額外支付一筆費用去獲取那一紙證明。明明一分鍾能辦妥的事,對不起,請等15個工作日;想要加快,請再交加急費,不讓收加急費,那就換個名字,叫“VIP服務”。官方的加急那叫VIP,民營的生意則是“咱裏面有人”,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收錢,收錢,收錢。

  客觀來說,有一部分曆史久遠的信息查詢,尤其是網絡管理尚未普及的時間段,相關查詢可能真需要點時間。具體到學曆認證,1991年以前的畢業證書認證,“要靠教育部學曆認證中心發函到畢業院校的檔案室去核實,根據回函的內容作出認證結果”,聽起來是要費點時間。但2001年至今的學曆信息,明明檔案齊備、網絡信息唾手可得,卻同樣要面臨“前網絡時代”的拖遝辦事效率,令人費解。不對,也不是所有的查詢都拖遝,只要交了加急費,一切都so easy了。

  沒錯,為了收費,似乎只有這一個解釋。有句話說得好,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具體到收費這樁生意上,很多收費的門檻、空間幾乎都是人為刻意創造出來的。《南方周末》記者向國家發改委及教育部全國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提交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學曆認證收費的具體依據以及每年收支情況,得到的答複裏居然明確提到了“內部商業秘密”。這答複倒也稱得上坦蕩,一個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收幾十倍於網絡查詢的費用給公眾把學曆信息打印出來、蓋上章,最後落了個“自收自支略有結餘”,這個盈利模式雖然利潤率低點,但好就好在無噪音無汙染、自帶公章求發展,所謂制度創新,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吧。

  互聯網帶給人們的些許便捷,要靠人為設置行政障礙才能重新換來部門利益的不減損,憑空設置一個路障,生意自己會上門,這其實沒多少技術難度,有權嘛,就是這么任性。每一個奇葩收費背後,都有一整條完備的利益鏈,想要切斷它所遭遇的阻力,不可低估。這也提醒人們,對簡政放權的行政改革,究竟簡了哪些,是不是真的簡了,需要更認真的評估。如果各級部門權力下放清單毫無阻力地順暢出籠,或須警惕部門的真利益依然藏身於清單之外,甚至以其他更冠冕堂皇的名義在大行其道。

  “學曆認證”之類的人造行政成本,在侵蝕和剝奪普通民眾對改革成果的獲得感與信心,切斷其利益鏈條,以及盤根錯節的部門勾兌,看起來事兒不大,做起來也挺考驗改革魄力的。目前的關鍵在於,是不是非得要公眾一項一項把各種奇葩收費都列出來,都哭訴一遍?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