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創新:深圳發展模式內涵

2015-05-16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劉深

  中國社科院新鮮出爐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深圳首次在城市綜合競爭力上超過了連續 12年位居榜首的香港。「中國的轉型和升級」是社科院此次競爭力報告一個最重要的研究線索。因此,該報告最新排名可說是對近年來中國各大城市經濟轉型和升級作出的一次「質量評估」。

  這一次為什麼是深圳?

  深圳之所以能拔得頭籌,正源於其以創新為城市發展新動力的「深圳模式」。經過30多年發展,今天的深圳不僅擁有招商、平安這樣能夠在傳統行業中引領創新發展的企業,更誕生了騰訊、華為、華大基因、大疆無人機這樣全球領先的創新企業。深圳「創新之都」的名號可說是眾望所歸。這一點報告亦有體現,在多個與創新相關的指標中,深圳都取得第一:單位面積經濟產出最高;萬元GDP水耗、能耗最低;創新能力最強……此外,在生態環境、產品質量合格率、市民質量滿意度等指標上,深圳亦屬領先水平。

  「創新」作用之巨大,亦可從深圳近鄰香港身上看出。香港雖在很多指標上仍具優勢,但終究還是在與深圳「新舊較量」中敗北。

  未來並非高枕無憂

  儘管深圳是次在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力壓群雄,但平心而論,若從長遠發展眼光來看,深圳未來發展仍舊存有很大隱憂。事實上,這一點社科院報告亦有明顯體現:深圳雖在「主要考慮城市的短期經濟發展情況」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取得第一,而在考察長期經濟發展潛力的「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方面,深圳僅列第五,落後於港澳京滬。

  正如學者所指,如今中國城市轉型正面臨「高端擠壓,低端蠶食」的內外壓力,深圳亦不例外。雖然深圳近年在鼓勵創業和創新方面取得不錯成就,但除了之前提到的幾家企業,真正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企業還不算多。一個明顯例子是,深圳在服裝、玩具、塑膠等低端製造業外遷之後,取而代之的一些所謂「高端製造業」仍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受制於核心技術的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的薄弱,許多「深圳製造」始終難以令消費者擺脫「山寨」印象。

  與產業困境相比,土地資源嚴重不足或許是深圳更加緊迫的問題。由此引發的土地荒和高房價將很有可能為深圳未來的產業發展埋下定時炸彈。

  眼界決定深圳高度

  解決深圳未來發展困局,眼光仍要闊大。

  其實,回望過往發展之路,深圳能有今日絕對離不開區域互動大棋局:改革開放之初,深圳承接香港轉移而來的低端製造業起家,在促進香港經濟轉型之時,自身建立起紮實的工業基礎;而在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香港金融市場和服務業,為深圳提供了關鍵的助力支持,周邊的東莞、惠州則成了深圳製造業的轉移基地。如今,伴隨交通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整個珠三角地區的區域融合已經水到渠成,但卻屢屢受制於地方政府和政策因素的牽制和困擾。

  或許,考驗高層決策魄力的時刻到了!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