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質造·莆田好鞋”第二期線上促銷活動啟動。此時,福建莆田雙威體育用品公司老板宋宗虎已在生產車間忙活了半個月。“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員工都加班到半夜。”為了保證活動期間庫存充足,公司全力以赴,停掉大部分為其他品牌代工的生產線,提前趕制5萬雙自主品牌的鞋子。其中一款彩虹高幫帆布鞋,在第一期促銷活動中創造了3萬多雙的銷售奇跡。他原本以為,能賣出1萬雙就不錯了。
若不是上一次促銷嘗到了甜頭,宋宗虎可能還在與兒子宋斌的激烈爭執中。從開拓實體店,到擁抱電子商務,這是一次不簡單的轉身。
“代加工現在好做,可往后呢?”
“1995年、1996年那會兒賣鞋,供不應求,只要是雙鞋,就有人買。”宋斌聽父親這樣描述。
正值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的鞋廠入駐莆田,在這個勞動力成本低、又靠近臺灣的城市,大批人加入做鞋的行列。眼看家鄉的鞋子產得越來越多,宋宗虎決定北上,賣鞋子。
賺到幾百萬的宋宗虎,在東北開了20多家店,成為莆田三個鞋商的東北地區總代理。不僅如此,他還將鞋子遠銷俄羅斯。但2004年俄羅斯調整海關政策,市場發生疾風驟雨般逆轉,宋宗虎一下子虧了2000多萬元。
無奈之下,他回到莆田和朋友一起辦鞋廠。此時,鞋業已成為莆田的支柱產業,以代工為主,主銷國外,訂單猛增。
為國際品牌代加工是一條簡單的路,收益穩定,投入也不高。宋宗虎說,加工高端鞋利潤率為15%—20%,中端10%—15%,低端8%—12%。
但在外銷中吃過苦頭的宋宗虎,執意要創個自己的牌子。2007年,他開始試著申請品牌,專攻國內市場空白——硫化鞋,就是大家熟悉的帆布鞋。
“朋友說,我錢賺多了,腦子進水了。做代加工一年賺一兩千萬,為什么要養一個小牌子,背那么大包袱?”宋宗虎說,“現在代加工好做,訂單還在往上漲,往后呢?做自己的品牌,我們可以內銷,還有價格優勢。”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2008年,國內運動品牌迎來發展高峰,而代工型企業約占八成的莆田鞋業卻因國際市場的波動而遭遇瓶頸。近兩年,雖然訂單逐漸有所回升,但前景仍不樂觀。莆田鞋業協會會長陳文彪分析:“從整個市場環境來看,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處于瓶頸期。勞動力成本占整個成本的20%—30%,我們的工資比東南亞高2—3倍。歐美國家進口東南亞國家生產的鞋子逐漸實行零關稅,這對我們出口的沖擊也很大。”
鞋業遭遇最冷寒冬,互聯網雪中送炭
2009年,宋宗虎所創的品牌首次亮相,在北京參展了中國體育用品博覽會。2011年,公司自主品牌的業務超過代加工業務,占總量60%,品牌推廣投入超過3億元,組建了三個設計團隊。鼎盛時期,門店開到了1100多家,年銷售額達2億元。
但好景不長。
2014年,受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宋宗虎身邊的企業接連倒閉,他自己的國內銷售額也下滑到1億元,加上互聯網對零售業的沖擊,他的實體店關停到只剩400多家。倒閉企業引發的“跑路潮”,讓銀行收緊貸款,宋宗虎企業的1500萬元貸款授信被撤回,現金流瞬間緊張。
為了保住企業不倒,宋宗虎將20多萬雙庫存鞋折本處理,損失了1000多萬元。與此同時,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兒子宋斌向他發起了“挑戰”,他們陷入了最嚴重的一次分歧:繼續投入實體店,還是觸網電商?
考慮再三,宋宗虎偏向了兒子的意見,把原來外包出去的電商收回來自己運營,也正好趕上了阿里巴巴與莆田市政府合作,推出“中國質造·莆田好鞋”活動。
沒想到,活動第一天,他們就完成了4天的銷售目標,上線的7款鞋子也實現了平均4秒賣一雙。活動結束,線上銷量比以前增了七八倍。
之前還在觀望的莆田鞋商,看到了希望,參與意愿強烈,第二期線上促銷活動的參與商家從4家變為17家。
第二期活動中,17萬雙莆田鞋,短短4天便告售罄,是這17個品牌過去4年在線上的銷量總和。宋宗虎企業推出的一款輕跑鞋上線不到兩天,兩萬多雙就銷售一空。
宋斌說:“電商降低了創建自主品牌的成本,大大加速了發展,降低了轉型門檻。”在過去,他們曾邀請明星來代言,每年150萬元的代言費卻未帶來明顯效果。現在阿里巴巴卻可提供最低成本的平臺做宣傳,產品可更大程度地抵達市場終端。
一面關死制假的門,一面打開電商的窗
要讓消費者重新認識并認可莆田的鞋子,并不容易,因為“假鞋之都”名聲在外。在代加工的流水線上,莆田人學到了技術和經驗,也嗅到做仿冒鞋的利潤空間。據業內人士透露,仿冒鞋的利潤是代加工的三倍,而莆田人做的仿冒鞋,真假難辨,價格低廉,不少消費者知假買假。
相比之下,投入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推廣自主品牌,最后卻難收成本,這樣的例子太多,不少企業家望而卻步。假冒的污名讓轉型難上加難。
從2010年開始,莆田市加大了打假的力度。莆田市經貿委副主任吳海端,當時還在區縣工作,市里對他說,“吳海端,如果你不把假冒偽劣‘端’掉,就把你副區長的位子‘端’掉。”
2014年來,莆田市共搗毀制售假鞋類窩點146個,查處案件總數5732個,涉案金額2.6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56人,繳獲假冒鞋類176萬雙。
電商平臺上,售假團伙為了規避自己的莆田身份,甚至選擇異地注冊、異地發貨。阿里巴巴不得不對持有莆田身份證的商戶實行實人、實地認證,不僅要人證對應,對于“高危”商家還要實地查看其產品、廠址、發貨地等。一旦發現疑似違規違法行為,便交予莆田公安、工商處理。
然而,莆田有2099戶鞋類生產性個體工商戶,鞋類規模工業企業278家,約20萬人在從事鞋業相關工作,光靠嚴打,似乎也不能解決問題,轉型迫在眉睫。“我們要疏堵結合。”莆田副市長蔣志雄說。
今年3月,考慮了幾天后,莆田市市長翁玉耀終于決定,頂著被人指責“作秀”的壓力,親自在淘寶上為莆田鞋業的自主品牌做廣告。市政府為鞋業“背書”,阿里巴巴引入流量,在淘寶上推出“中國質造·莆田好鞋”營銷活動。宋宗虎的企業便是首期推廣的四家之一。
一面關死制假的門,一面打開電商的窗。為緩解企業創品牌所面臨的最大問題——“融資難”,市、區政府聯合企業籌資1000萬元成立電商產業專項風險補償基金,總授信額度將超過1億元。政府又牽頭投入1000萬元,與風投合作,設立創投基金,以1∶30比例帶動電商投資3億元。
夜里,走在過去高仿鞋的集散地——莆田市城廂區安福小區,燈火通明,鞋商和快遞員繁忙地裝運、發貨。有的品牌還殘留著國際大牌的影子,盡管鞋企盡力創新,可要完全擺脫“模仿”,還需要時間。但貓和老鼠的故事似乎已經有了結局:那些在“嚴打”時轉入地下、如今已難生存的高仿鞋老板,偷偷給電商管委會打電話,想要“改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