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4日在北京说,中美应避免相互刺激的行为,加强对两国关系中风险问题的管理,防止危机的发生和失控。
当天,傅莹在北京出席中国社科院举办的“《美国研究报告(2015)》发布式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新挑战”学术研讨会并在致辞中作上述表示。
除加强危机管控,傅莹同时建议,中美需要开展更加有效的沟通;中国需要更快地适应新型大国的地位,学会及时和清楚地向世界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谈到最近访问美国国会和智库的印象,傅莹说,美国当前对华看法比较多元。第一类是“悲观派”,强调祗要中国按照现在的速度成长下去,中美冲突难以避免;第二类是“乐观派”,对与中国合作期待很高,认为一个成长起来的中国将带来更多机会,创造共赢的结果;第三类可称为“谨慎派”或“焦虑派”,担心大国关系滑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会重现。
傅莹认为,在美国智库和媒体看来,正是因为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做什么都会引发美国的关注和疑虑。双方在南海问题、网络安全、高科技和军事问题等领域的分歧和问题都容易被放大和政治化。
傅莹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就是希望中国和美国这两个重要的大国避免陷入大国竞争冲突的老路,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为探索世界大国的相处之道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她认为,中国处在大而不强、似强未强的阶段,作为一个学习中的大国,可以从对美国这个有经验的大国的观察中学习和趋利避害,同时也需多向美国和世界介绍中国的观点,避免外界在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基础上对中国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