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古人認為常食枸杞可以「留住青春美色」、「與天地齊壽」,枸杞花被稱為「長生花」,枝條是「仙人仗」、「西王母杖」。歷史各個時期,留下不少枸杞的神奇傳說。
記者在寧夏當地的枸杞博物館、寧夏紅枸杞產業園均看到一個相同的故事,上溯至戰國時期,解釋人們發現枸杞的經過:戰國時秦國境內黃河南岸,香山北麓(今衛寧平原)一農夫,乳名狗子,娶妻杞氏勤而賢惠,夫妻奉養老母,勉強度日。秦拓疆征戰,狗子被召戍邊。十年后歸來,家鄉正饑荒,田園荒蕪,餓殍遍地。到家見到老母、妻子,卻面色紅潤如常。妻曰:「吾采山間紅果與母充飢,方免其餓。」鄰人聞之,爭相采食紅果,謂之「狗杞子」。
后民間醫生發覺「狗杞子」有補肝腎等功效,采之入藥,改稱為枸杞子。
另一個頗有神話色彩的傳說來自北宋《太平聖惠方》的記載:一使者赴河西公干,路見一個烏发紅顏少婦,手持竹竿追打一位八九十歲的老翁,上前責問。少婦答:他是我的曾孫。使者大驚,追問原因。原來此翁不遵循祖傳養生之道,不肯服用祖傳的仙藥,以至於八十多歲就步履惟艱,鬢发斑白,故遭責罰。而這位面如少女的曾祖已經372歲了。這個傳說里的祖傳仙藥就是枸杞。
唐朝《保壽堂方》亦記載一味益壽延年的「地仙丹」:昔有异人赤腳張,傳此方於猗氏縣一老人,服之壽百餘,行走如飛,发白反黑,齒落更生,陽事強健。此藥性平,常服能除邪熱,明目輕身。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壽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陰乾,用無灰酒浸一宿,曬露四十九晝夜,取日精月華之氣,待乾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早晚各服一丸,以隔夜百沸湯下。
在道家養生大家葛洪眼里,枸杞子是仙藥:「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萬靈,體生羽毛,行廚立至……」久服輕身不老,成仙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