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課綱”學生在地上塗鴉,卻把“撤回課綱”的“撤”寫成了“撒”。
7月24日淩晨,50餘名台灣學生和民眾以“反課綱微調”為由闖入台當局“教育部”,警方逮捕其中33人。台“教育部長”吳思華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將對入侵者提告,他批評,某些政黨與社團把學生推到第一線,是不道德的行為。
不清楚反什么卻底氣很足
今年1月底,台教育部門通過了高中語文、社會科課綱調整,新課綱將於8月1日開始實施。調整包括改稱“中國”為“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慰安婦增加了“被迫”的字樣。
這次調整課綱是對“台獨史觀”的一次撥亂反正,跟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對教材大肆“去中國化”相比,此次僅是范圍極小的微調,但仍引發“獨”派激烈抗議。在綠營推動下,一些高中學生被推到了抗爭第一線。
7月13日,部分學生聚眾包圍台當局“國教署”,22日又在“教育部”前靜坐示威,24日淩晨則闖進“教育部長”辦公室。據台灣媒體報道,22日開始的示威行動,原本宣稱有300學生出席,但現場“獨”派團體人士遠超過高中生。
跟去年的反服貿學生運動相似,這些學生同樣並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反什么。台媒記者近日上街采訪這些鬧事的中學生,受訪者一問三不知。該記者詢問“這次課綱微調,到底調整了什么”,學生表示“沒仔細看過”、“沒時間去了解”;記者又接著問道,“‘二二八事件’部分內容被刪,是否知道究竟是哪些內容”,學生的回答“不太清楚”、“這我不是很了解耶”。
這些對新課綱不了解、對史實不熟悉的學生,鬧起事來卻底氣十足。他們弄壞“國教署”大門,在“教育部”圍牆外噴漆,向吳思華比中指,將其名字寫成“濕滑”,肆意侮辱。
民進黨被指幕後藏鏡人
吳思華24日表示,很多場合都可看到政黨社團介入這次反課綱活動,他們隱身於後,把學生推到第一線,這是不道德的行為。
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德福25日出示反課綱學生購買雨傘發票的一張照片,發票抬頭寫著民進黨。他質疑民進黨就是策動學生的藏鏡人,要求黨主席蔡英文說清楚、講明白,國民黨團並表態全面支持吳思華提告。
林德福說,法律秩序不能因政治而扭曲,反課綱學生入侵公署屬違法行為,網絡上民調90%網友支持吳思華提告。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表示,集體闖入教育部門已構成《刑法》侵入住居、建築物罪,如教育部門不追究,等於認同以後有類似行為都不算違法,勢必誤導年輕人法治觀念。
“去中國化”貽害漸顯
島內輿論認為,此次反課綱行動,折射出台灣社會不少問題。李扁主政時期,在教育領域大搞“去中國化”,將中國史變成“外國史”,力推“台灣同心圓史觀”,現在看來,已對台灣年輕一代產生了深刻影響。
“台獨”史觀在校園立足,反過來影響到台灣政治生態。台灣名嘴黃智賢表示,校園話語權已被民進黨掌握。民進黨和其外圍組織幾乎把持了所有的校園團體,配合讀“台獨”教科書長大的新世代,一呼百應。“校園裏只有綠色和寂然無聲”,民進黨趁機讓國民黨徹底與年輕人隔絕。
台灣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近日投書媒體表示,綠營放火燒旺“反課綱運動”,馬當局卻不敢強硬以對,以為退讓就可息事寧人。殊不知避戰無法止戰。他批評,國民黨因缺乏闡述“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能力與熱情,只好以鴕鳥心態應付綠營的進逼。
反課綱事件也反映出,自去年3月爆發“太陽花學運”以來,台灣學生日益成為政治運動的先鋒和擋箭牌。國民黨2016年“大選”候選人洪秀柱26日表示,很多參加抗爭的年輕朋友根本不清楚課綱問題,呼籲大家要冷靜,尤其是背後的政黨,“放過年輕的孩子吧,讓社會回歸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