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自殺的消息傳來,估計并沒有多少人知道林冠華是誰。學生反課綱的事情紛紛揚揚鬧了幾個月,無論是媒體還是看客亦或參與者,當“反課綱”的標語被橫七豎八舉起來時,大家眼中所能看到的都是一片黑壓壓的人群,這里沒有十幾歲孩子的單純笑臉,也沒有個人意愿的表達,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沉重的政治議題遮蓋,一如林冠華生前所說:“我們無法被社會看見”。
死亡,帶來更大的撕裂
盡管林冠華的母親一再強調兒子患有嚴重抑郁癥,“希望各位的媒體記者朋友,不要去提及冠華的任何過去,不要有任何抹黑造謠在孩子身上。”但“7月30日、反課綱學生、自殺”——這幾個附著在林冠華身上的關鍵詞還是引爆了臺灣社會。
當天晚上,數百名反課綱學生再次發起抗議,圍攻了“立法院”,在前門廣場撒冥紙祭奠,接著學生們又組織起來沖擊“教育部”,不斷高喊著“下臺”“殺人兇手”!在這些學生看來,繼續組織起來反課綱,完成林冠華未竟的事業,才是對他的最大安慰。這個時候,林冠華的死是一個刺激,而不是一個悲劇,悲傷和反思都是多余。
很快,臺灣媒體就將林冠華的自殺解讀為“為擋課綱以死明志”,并曝出林冠華日前在反黑箱課綱Line群組中的對話截圖,其中他不斷表示:“想到一個可以有很高機率擋下課綱的辦法”、“計劃七月三十進行”、“要讓媒體輿論瘋狂燃燒”、“你們放心,我幫你們擋下這課綱,起碼給你們一個施力點去擋”。
從一定角度來看,林冠華似乎真的做到了“讓媒體輿論瘋狂燃燒”,但他也許沒有想到的是,臺灣社會也好青年群體也好,并非鐵板一塊,這種激烈對抗引發的反彈是多方面的,一個分裂的臺灣社會因為他的死變得更加撕裂。這一點,從臺灣網友在相關新聞的留言中就能明顯感覺到:
“應該再辦一次反課綱大游行,不要讓冠華白白犧牲。”
“是誰告訴他們,他們正在做‘對的事’,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嗎?”
“請大家多分享反黑箱課綱的相關訊息,讓林同學的理想延續!”
“不要再被人利用了,醒醒吧!”
……
類似的爭論比比皆是,而且還在繼續,我們也無從設想林冠華是否知道,他為之自殺的臺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現實?他的死到底是警醒了臺灣還是只做了過眼云煙?當反課綱行動銷聲匿跡之后,還會有多少人記得有一個少年曾經為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林冠華去世當天,一位臺灣朋友給我發來訊息:“這個社會,你怎么說?李登輝把這里的價值觀全顛倒了。鬧罷,天下大亂,形勢大好。一次解決,沒轍了,往死里推吧。”我沉默了好久,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
林冠華手舉“教育不是政治工具”的標語,卻不知自己已經成了政治的工具。
是誰把學生推到了第一線
林冠華生前曾有一張照片,一臉稚氣的他手舉著“教育不是政治的工具”,這大概也是所有反課綱學生的口號。但在臺灣藍綠惡斗的政治生態下,教育從來都是政治的工具,從陳水扁的“95暫綱”到馬英九的“98課綱”、“101課綱”,再到最近的新課綱,幾本薄薄的教科書被改來改去,課綱修訂早已不是一個教育議題,而是赤裸裸的政治之爭。
不僅教育是政治的工具,年輕人也是政治的工具。李登輝上臺之后,國民黨青年政策不斷失利,民進黨逐漸搶奪年輕世代。隨著“臺獨”話語的一步步侵染,這一代臺灣青年對“一個中國”的認同感越來越低,他們身上的綠色也越來越濃。
就在林冠華去世前一個星期,臺“教育部長”吳思華就曾向媒體表示,“很多場合都可看到政黨社團介入這次反課綱活動,他們隱身于后,把學生推到第一線,這是不道德的行為”。7月25日,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德福出示反課綱學生購買雨傘發票,抬頭竟是民進黨,質疑民進黨就是策動學生的幕后黑手,要求黨主席蔡英文說清楚。
7月30日當晚,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臺聯黨立法團總召賴振昌、民進黨“立委”陳其邁等人都到現場支援學生。林冠華自殺后,國民黨前“立委”邱毅直言是“蔡英文害死了林冠華,民進黨害死了林冠華,三民自害死了林冠華”,臺灣課綱微調召集人王曉波也痛批“政黨為了政治斗爭,利用學生來發動議題”,孩子是無辜的,希望蔡英文能夠放過孩子。
而臺灣媒體多被綠營把持,這個時候也往往為其推波助瀾,加上島內議題單一,一旦有類似政治對抗,媒體為搶頭條看點常常不遺余力。林冠華自殺之后,諸如“反課綱學生以死明志”、“林冠華被捕20小時臉書PO文崩潰”“【最后心聲】林冠華:不是泄憤是無奈”之類的報道充斥屏幕。由此也似乎可以了解,林冠華那句“讓媒體輿論瘋狂燃燒”,并非空穴來風。
林冠華生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透露:“學生運動并不好玩,過程中也要承受很多質疑、標簽”,我能體會到他說這句話時的疲憊。畢竟,這不是一場單純的反課綱運動,這背后裹挾著政治、政黨、輿論的多重利益爭奪,正是這些力量,把林冠華這樣的學生推到了最前線。
“政治是最大的邪教”
然而這件事情最讓我無法釋懷的是,一直期望在社會運動中尋找意義的臺灣青年,為什么還是走向了虛無,進而選擇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固然林冠華生前患有抑郁癥,并且很早就表示“不會活過20歲,會在生日的那天自殺”,他的死只能作為個案,但其他人呢?那些在林冠華死后繼續沖擊“立法院”、“教育部”的年輕學生們呢?他們從運動中、從林冠華的死當中找到意義了嗎?
反課綱抗議現場,周天觀和父母撕扯
這個疑問或許能夠在后來流出的一段現場小視頻找到些答案。7月30日凌晨兩點,周進華夫妻在抗議現場找到了兒子周天觀,他們將孩子抱入懷,周天觀卻扳開父母大喝“離我遠一點!”在后來的拉扯中,這孩子不但將老爸的頭壓在腋下,還痛斥“我在為臺灣的未來努力,你做了什么貢獻?”,一旁的學生一邊鼓躁一邊要求父母“不要拉了”。媽媽看不下去打了他一下,兒子立刻罵到“你走開”。
我想這個時候這些孩子的父母必定是絕望的,這種絕望并不亞于孩子們對于他們所認為的“臺灣現狀”的絕望。林冠華死后,林媽媽用了最大克制希望能夠平息輿論,維護親子關系,她也知道,一個孩子承擔不起這么沉重的社會議題。在她眼里,這首先是她的兒子。
退伍老兵指責學生擾亂社會秩序,卻被嗆“滾回大陸”
第二天,7月31日上午,抗議學生又轉進“教育部”廣場,一位退伍老兵斥責學生擾亂社會秩序,沒想到卻被學生反嗆“滾回大陸”。老人已經看不懂,為什么學生不在學校里學習而是要不斷上街,這種情感只是出自于長輩對孫輩的疼憐。但在年輕人看來,退伍老兵所代表的老保守、老頑固早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年輕人認為正義和時間都在自己一方,認為是在做“正確的事情”,不容任何人置喙,卻忘記了自己也會有孩子,自己也會有老的一天。
去年“太陽花學運”開遍臺灣之后,仿佛給死氣沉沉的臺灣重新注入了一股活力,人們通過這次運動再次看到了潛伏在臺灣社會中的政治熱情,重新發現了臺灣年輕世代,他們開始拋棄小清新式的安逸生活,不再冷漠、不再彷徨,努力尋找解救臺灣的道路。整個社會歡欣鼓舞,來不及分辨這股被釋放的政治熱情中有多少是民粹的戾氣。這些年輕人沉浸其中,反服貿而不知服貿為何物,反課綱也不知課綱為何物,狂歡!激情!熱血!命運!希望!在他們的眼中,但凡有人阻止他們,便是與正義為敵,與臺灣前途為敵,越被指責越要反抗,毫不猶豫地將對立者碾壓下去。難怪有人說:“政治是最大的邪教”。
眼下,臺灣選戰正酣,這樣的學生運動難說不是為了選舉造勢。當年輕的學生自以為是為了臺灣前途而抗爭時,卻不料自己已經被政治、被政黨出賣。在當天的抗議現場,也有一些市民默默高舉“臺灣拒絕文革”“撕裂親情”“學生的未來不在街頭”等標語,我們也希望群情亢奮的學生能夠回頭看一眼這些標語,為自己,也為臺灣。
吳嬛嬛:媒體人,現游學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