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第三方理財產品轉向調查:量化投資產品受寵

2015-08-07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現在打新產品無法發行,定增類產品做得很謹慎,本來打算重點引入量化對沖產品,但隨著滬深交易所對一些量化對沖產品限制交易,我們又開始擔心自己代銷、投資的這類私募產品會踩雷。”一家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部人士感慨道。

  隨著股市深度調整,不少第三方理財機構發現,自己目前處于左右為難的境地,一方面代銷的股票多頭型私募產品凈值大幅下跌,面臨投資者的問責壓力;另一方面要在接下來的慢牛行情里找到理想的私募產品代銷,也非易事。

  “我們打算降低股票多頭型私募產品的代銷、投資比重,轉而加大量化對沖產品。”上述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部人士稱,這也是多數三方機構的共同選擇。

  然而,這種產品轉型走起來并不容易。

  一度被視為“低風險+穩健收益”的量化對沖產品,同樣面臨未知的政策風險——尤其是此前滬深交易所一次性對24個涉嫌量化對沖投資的賬戶限制交易,不少第三方理財機構在引入這類產品時變得謹慎,生怕自己會“踩雷”。

  “總體而言,我們現在是一保一收一引,即保住現有打新產品不虧損,避免提前清盤風險;收緊定增與股票多頭產品風控門檻,避免凈值再出現大幅下滑;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引入量化投資產品。”他直言。

  打新產品提前清盤風波

  上述產品部人士稱,不久前他曾遭遇打新產品提前清盤的風波。

  今年以來,他所在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累計發行六款打新產品,目前有三款產品處于凈值虧損階段。

  主要因為三款產品均生不逢時,剛面世不久就遭遇證監會叫停新股發行,自然沒有申購新股的收益。但由于打新產品通常向銀行申請杠桿融資,每月就得支付不菲的融資費用;而且打新產品還需要5%股票持倉滿足申購新股條件,目前這部分股票價格出現大幅下跌,也會拖累產品凈值虧損。

  然而,這些解釋未必能說服投資者。

  “他們認為打新產品就是無風險收益,不愿接受產品凈值虧損的事實。”他直言,不少投資者便提出三款產品必須提前清盤。

  但這對投資者未必是好事,由于產品提前清盤會導致違約罰息,反而令投資者本金損失更大。

  幾經溝通,他所在的第三方理財機構與投資者重新敲定了一份凈值扭虧方案,一是加大投資銀行間市場固定收益產品的額度,確保每月能獲得2.5%收益,用于應對產品杠桿融資利息支出等經營開支;二是調整打新產品的投資范圍,即允許50%產品資金投資定增類私募產品。

  “但在選擇定增產品方面,我們也是小心翼翼。”他說,以前第三方理財機構主要將定增產品投資顧問的以往業績、凈值波動率等財務因素作為投資決策依據,但現在他們會要求投資顧問必須拿出擬投資的定增項目清單,經自身風控部門審核確信這些投資項目具備不錯投資價值,才獲準投資。

  記者多方了解到,甚至有些第三方理財機構對定增產品的風險考核更加細致——不但關注產品管理團隊以往投資業績與項目儲備狀況,還會考察團隊每個交易員的拋股調倉時機是否恰當,以此判斷團隊面對突發性股災的應變能力。

  量化投資類產品受寵?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股市深度回調,一度在牛市期間備受冷落的量化投資類產品,突然成為眾多第三方理財機構的新寵。

  海銀財富首席投資策略官惠曉川表示,在該公司新發行的一款證券投資類FOF里,股票多頭策略的比重被大幅調低,市場中性、跨期套利、管理期貨CTA等對沖套利投資策略占比紛紛上漲。

  “應該說,第三方理財機構也在回歸理性,在資產配置方面更強調風險分散,及多策略、多產品的均衡策略。”惠曉川表示。

  在他看來,如今量化對沖投資策略之所以受到第三方理財機構追捧,一個重要原因是這類策略可以不受股市大起大落的影響,獲得相對穩健的投資回報。

  “我們考察過一家量化投資機構,令我們驚訝的是,這家30億-50億元規模的機構在此前股市跌幅超過30%期間,最大凈值回撤率只有3%-4%,凈值下浮率僅有1.7%。”他認為,這對驚魂未定、擔心本金大幅虧損的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不小的吸引力。

  在多位第三方理財機構人士看來,他們之所以紛紛青睞量化對沖產品,還有另一番考量。隨著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類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兌付違約風險日益增加,這些機構希望引入量化投資產品進行替代。

  然而,他們的如意算盤能否落地,仍是未知數。尤其是近期滬深交易所突然對24個具有異常交易行為特征的證券賬戶采取限制交易措施,令不少第三方理財機構對布局量化投資產品變得格外謹慎。

  “被限制交易的24個賬戶,主要是量化對沖投資賬戶。”一家第三方理財機構人士直言,他們最擔心的,是自己所投資、代銷的第三方理財產品會踩雷,同樣被列入限制交易之列。

  也有第三方理財機構對此顯得相當淡定,他們普遍的看法是此次被限制交易的賬戶,主要采用具有欺詐性的、掠奪性算法交易進行量化對沖投資獲利。

  所謂掠奪性算法交易,即充分利用個別大型計算機服務器對交易反應速度的相對優勢,將大單買賣指令先分割成眾多小單指令,并以不間斷的小額下單及撤單,欺騙其他交易對手做出錯誤的下單指令,造成股價短時間異常波動,從而賺取其中的價差套利收益。

  “我們的應對策略,就是專門派風控人員不定期到現場觀察量化對沖產品交易團隊的交易模式。”這位第三方理財機構人士直言,若他們發現這家機構采取掠奪性算法量化交易模式,就將它剔除出投資組合。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