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传统胶片:不可替的医疗影像介质

2015-08-14
来源:中华网财经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为人类利用X射线诊断与治疗疾病开拓了一条新途径,医生第一次得以洞察人体内单靠肉眼所无法看到的器官变化。胶片也由此进入医用领域,用于记录放射影像。当时英国一位著名外科医生托马斯·亨利称之为“诊断史上一个最大的里程碑。”

  尽管一百多年来,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但国内外大量的诊断应用与临床实践证明,胶片被公认为是诊断影像输出、影像存储的最佳介质,仍然是当今世界上诊断影像输出的不二之选。

  据了解,胶片之所以能忠实地记录影像,关键在于它用来记录影像的最为核心部分是涂布于塑料片基上作为明胶乳剂的感光化学物质,也即卤化银。

  卤化银是卤族元素(氯、碘、溴)分别与银结合产生的化合物的总称,例如氯化银、碘化银、溴化银等。卤化银又被称为“银盐”,它的最大特性是见光分解,具有记录影像的作用。当光线透过镜头作用于卤化银时,它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受光的卤化银慢慢地结成块状,形成一种潜在的影像,再通过显影和定影,就可得到所拍摄物体的影像。

  具体到医学放射领域,医疗影像输出是诊断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手段,诊断介质作为放射诊断的依据和质量控制的根据。毫无疑问,使用胶片作为诊断影像输出的介质,具备图像清晰、轮廓分明、稳定度高等特性,大大提高了医生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这也是胶片百年来一致担当记录放射影像重任的重要原因。

  从使用角度来说,传统胶片不受潮,不受损,不褪色,耐撕耐磨,哪怕经常拿在手上,也不会产生褶皱。此外,传统胶片储存时间较长,时间达10年以上。

  正是由于胶片的上述优势,使得胶片作为医疗影像输出的介质成为医学界的广泛共识,早在2013年8月,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学分会和咨询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了一场高规格的“现代医院影像科室标准化管理研讨会”,来自医学影像界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纵论医学影像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众多与会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采用连续色调输出技术的胶片打印仍然是国内外诊断影像输出的唯一选择。

  然而,近些年来,出于种种原因,一些医院用使用纸张或PET介质打印诊断影。业内专家一针见血指出,虽然喷墨打印技术和激光打印技术广为使用,但其图像质量无法满足医疗诊断与临床治疗的要求,此举会增加误诊的可能性,损害病患的利益,增加医患纠纷。这也由此证明:传统胶片仍然是无法取代的医疗影像介质。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