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 余一 8月19日報道
明星跨界科技產品圈,汪峰并不是第一人。在他之前,韓庚、周杰倫和水木年華等明星都推出過手機產品,但是這些貼牌“明星定制機”都是曇花一現的命運,透支了消費者的信任。
汪峰主導投資的fiil耳機,會不會又是一個粗暴消費粉絲的“庚Phone”?或者只是汪峰創造新話題“上個頭條”?對此,很多消費者似乎不是懷疑,而是確信如此。
“我們知道有很多人在等著看fiil耳機的笑話,但這并不是壞事,看笑話是關注度和嘗試傾向。如果fiil是款好產品,前期的質疑反而能幫助這款產品爆發。事實上,我也曾經對汪峰很有偏見。”
fiil耳機CEO彭錦洲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彭錦洲此前曾出任華為榮耀副總裁,后接受汪峰邀請掌管fiil耳機的研發。
據騰訊科技了解,目前fiil已完成1000萬美元天使融資,汪峰以幾百萬美元的投資和影響力作價,占fiil耳機四成左右股份,彭錦洲在內的創業團隊共占四成股份,外部投資者則是吳世春領投。fiil耳機還計劃在近期開始A輪融資。
彭錦洲向騰訊科技透露,fiil的目標是做成類似于Beats的中國品牌,借鑒小米模式,定位是輕奢產品,走高端路線,并涉足流媒體播放和音樂社交。目前耳機產品設計已經完成,現在正在代工廠做試生產,正式上市時間暫定在今年11月份。
汪峰組局:三個男人一臺戲
fiil耳機是名副其實的“三個男人一臺戲”,吳世春、汪峰和彭錦洲共同組成了fiil耳機的核心。汪峰是主演,彭錦洲是導演,而吳世春是制作人,劇本是嘗試用Beats模式和小米榮耀模式打造中國的音樂耳機品牌。
2014年8月,汪峰在鳥巢演唱會首次嘗試了在線直播,正處于對互聯網著迷的階段,他的老朋友、天使投資人吳世春發微信問他,“有沒有興趣做一款獨立品牌的耳機,不是代言而是深度參與模式?”
吳世春之前投資過唱吧、趣分期、蜜芽寶貝等上百家創業公司,也有華為和百度的創業經驗;而汪峰也覺得音樂耳機可以成為他音樂事業的衍生,并且為未來的音樂行業帶來一些新玩法。兩人一拍即合,有了fiil最初的框架。
硬件行業和互聯網創業不一樣的是,有話題影響力、懂互聯網傳播固然重要,但是產品本身和供應鏈才是真正的根基。
汪峰雖然有品牌號召力、話題傳播力和對音樂音效的把控能力,但是在光有皮肉缺骨架的情況下,耳機的行業人士對團隊和產品前景依舊充滿著懷疑,也讓fiil耳機在招募專業耳機研發公司繽特力中國研發中心的前員工時,遇到挫折,雙方幾次接觸都未能達成共識,談判差點破裂。
這個時候,吳世春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彭錦洲,把彭錦洲和汪峰湊在一起進行了一番深聊。
彭錦洲是華為老員工,1993年進入華為,后跟隨李一男創辦港灣,最終又回到華為。在華為時參與了榮耀的創立,主管銷售,在供應鏈和渠道方面有經驗。吳世春聯系彭錦洲時,他已經有了創業的念頭,但是卻沒有明確的創業方向。
“在見汪峰之前,我對汪峰也有很大偏見。”彭錦洲告訴騰訊科技,但是聊過之后,他發現汪峰確實比較具有產品思維,在他過去的音樂作品中也把產品意識貫穿地很好。
純粹的藝術家是很難做好或者持續產出普及性的產品,因為這需要放棄非常自我的東西,抓住大眾普遍能理解和引起共識的關鍵詞,作出一些妥協和放棄。在彭錦洲看來,汪峰不是純粹的藝術家,但又不是純粹的商人,也有自己的專業性和堅持,這些因素讓他最終決定和汪峰一起創業。
作為核心領頭人的最后一塊拼圖,彭錦洲確定加入之后,fiil耳機進入了快車道。繽特力中國研發中心的幾位重要前員工也被他的互聯網產品傳播模式說服,技術團隊成型。
打造中國版Beats
fiil耳機的模式和Beats很像,在發展路徑上也大量地借鑒了Beats的經驗。
Beats的創始人Jimmy Iovine與Dr. Dre分別是知名唱片制作人和說唱音樂教父,在美國黑人音樂成為重要文化要素的時候,兩位創始人本身就是Beats最好的產品標簽,在吸引年輕群體時有著天然的優勢。
汪峰和搖滾樂在中國的地位,雖然比不上Dr. Dre和黑人音樂在美國的地位,但是搖滾在中國也同樣帶著叛逆、潮流的標簽,汪峰也是話題性和國民性兼具的音樂人,有自己穩定的粉絲群體。但近一兩年汪峰由于被過度消費所帶來的負面標簽,也給這個項目帶來了額外的風險。
對Beats而言,魔聲的代工也十分關鍵,耳機的高品質得到保障之后,才有可能講好一個品牌的故事。
彭錦洲告訴騰訊科技,fiil耳機在找代工廠商的時候,也只考慮了那些給國外大牌耳機代工的工廠,例如豐達、富士高、易力聲、美律、得泰等等,談的過程很艱難,這些廠商之前幾乎都沒有給國內耳機做代工的先例,但是fiil耳機最終還是拿下了其中一家。
“跟代工廠溝通的過程,其實和投資人溝通很像,你不可能用現有的產量說服他,只能用前景打動他。fiil的優勢是,小米和榮耀模式給傳統廠商震動很大,所以他們能很快地理解fiil耳機的互聯網模式。加上我們團隊的背景,讓它們愿意做一次風投式的押寶。”彭錦洲表示。
目前fiil耳機團隊成員在40人左右,分布在蘇州、北京和深圳。蘇州團隊是耳機和聲學的研發團隊,深圳團隊有10多位團隊成員固定長期駐守代工廠,和代工廠團隊一起做供應鏈管理,北京團隊則主要是負責互聯網app的開發。
除了耳機外,fiil團隊也想做流媒體播放和音樂社交的探索。而流媒體也是Beats正在做的事情。
彭錦洲說,汪峰和fiil團隊的所有成員的目標都是慢慢把fiil耳機做成一種文化標簽和生活方式,品牌的創立上,fiil也會向Beats學習一些經驗,例如發揮音樂圈、娛樂圈和體育圈等名人的明星效應等等。
Fiil還希望能夠研發一些類似麒麟芯片的技術,樹立國產耳機品牌的創新標簽。而大圣歸來的爆發,證明了目前國內對于國產品牌的技術創新其實是處于渴求狀態。
靠什么賺錢?
“fiil耳機面向的群體是熱愛音樂或者有音樂特長的大眾音樂人,這個群體對質量的要求也比較高。”
對于fiil的商業模式,彭錦洲表示,目前而言,硬件的營收會是收入的主要來源。fiil耳機沒有打算走低價路線,定位輕奢。作為fiil耳機的重點對標產品,Beats耳機在2013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0億美元。
fiil耳機銷量目標是10萬以上。如果首批銷量能達到幾十萬臺的量級,硬件方面就已經有了幾個億的銷售額。
“即便極端情況,耳機銷量沒有預計的高,我也并不是非常擔心。耳機和手機不一樣,手機更新換代的太快了,耳機相對慢一些,好的耳機銷售周期是很長的。”彭錦洲認為。
另外流媒體也是fiil耳機生態鏈的重要一環。至于音樂社交如果成功,所帶來的用戶量商業變現,彭錦洲表示也會做一些探索。
在中國版權不斷收緊和正規化的大背景下,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音樂硬件與流媒體服務綁定的形式,或許能幫助加快向音樂付費時代過渡。汪峰聲稱,將藝人以股東、合伙人的身份簽署,恐怕也是為未來的流媒體做準備。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在《2015年數字音樂報告》顯示,目前Spotify、Deezer等知名流媒體訂閱服務商擁有近4100萬全球付費用戶和1億的活躍免費用戶。2014年,這些付費訂閱用戶為唱片公司創造了超過16億美元的收入。
另外,fiil團隊告訴騰訊科技,希望未來能對耳機進行區間模塊化定制,設立線下體驗店,對用戶的耳朵左右平衡、音量接受程度、喜好等等做聲音的個性化定制。目前fiil正在和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進行探討,但真正立項最早也要在明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