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怎麼發展 資本技術能否兩翼齊飛?
【香港商报网讯】「2015媒體融合發展論壇」昨日在深圳舉行。隨著數字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對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力、市場競爭力和人才凝聚力正帶來空前嚴峻挑戰。論壇嘉賓表示,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全新的事業,目前傳統媒體面臨的困境本質上是服務能力的危機,加快媒體轉型、推動融合發展已經成為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的時代命題,同時也是媒體提高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迫切需要。香港商報記者童越、林麗青、王曉蕾
傳統與新興媒體一體化
與報業集團「命運」相近,廣電媒體也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索。湖北廣播電視台副台長張建紅稱,2014年6月在湖北衛視《如果愛》實現了全國廣電行業的「微信第一搖」。此次跨屏互動是廣電媒體與移動社交媒體融合的新嘗試,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微搖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公司已經實現了整體估值1.46億元,是註冊資金的14.6倍。張建紅表示,新媒體集團要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一體化發展理念,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重點項目為抓手積極推進工作。
上海廣播電視台在傳統主流媒體市場化、產業化、證券化以及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上作了多年的探索。這兩年在資源整合、業務轉型、體制重組方面又作了一系列動作。江西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楊玲玲稱,為加強平台建設,江西台投入5千多萬建設了一個全媒體演播室,用以打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制作平台,實現電視節目多平台一鍵分發、多屏共享、跨屏互動,打造全新的媒體生態。而接下來,還將抓緊建設全新媒資系統——「雲媒資庫」,把廣播電視的全部內容生產匯聚於互聯網平台,在「雲」組織的即時調度下,實現所有節目資源共享。
堅持優質內容至上
「危」與「機」從來都是相伴而生。移動互聯時代,大眾新聞信息需求空前強烈,媒體傳播空間和覆蓋範圍大大拓展,媒體輿論引導的針對性、互動性顯著增強,為主流媒體創新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作為地方報業集團代表,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方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莫高義在發言中表示,優質的新聞內容始終是擁有市場的。現在大量自媒體涌現,專業機構在弱化,但是優秀新聞需求在增長。
所以,從南方報業集團來講,所有轉型和融合,就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著重提升服務能力。莫高義稱,目前正在建設的集團全媒體采編一體化平台,將於9月初正式上線,以物理平台促化學反應,打通報網端,理順采編發,提高全媒體生產、多平台傳播能力,真正實現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
資本眼中傳媒是個香餑餑
媒體融合發展,資本市場會提供怎樣的資源?能帶來怎樣的機會?以造富神話備受矚目的資本市場與新鮮熱詞「媒體融合」相結合,又能夠開出何等絢麗的花朵?這一連串問號,讓昨天下午的「媒體融合與資本市場」分論壇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在與會業內人士看來,由於市場想象空間巨大,不管是傳統媒體也好,還是新媒體,目前在市場里都能獲得一個很好的「價位」。
東方富海總裁程厚博認為:「為什麼給這麼高的一個價位?因為首先,老百姓對文化傳媒方面的需求大增。其次,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對傳統媒體模式的顛覆,給了市場一個較大的想象空間。其次,隨著國家對文化傳媒管制的逐漸放開,又增加了不少想象的空間。此外,文化傳媒類的上市公司目前數量稀少。這幾個要素構成了中國所有的跟傳媒相關的公司估值都比較高。」「但我認為,這些公司的估值高具備其合理性,因為,文化傳媒是一個高速成長的行業,完全用市盈率去簡單地看待肯定是不合理的,必須多因素一起綜合評判。」程厚博說。達晨創投合夥人、高級副總裁胡德華也指出,文化傳媒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與其他行業的估值主要是看收益和利潤不同的是,在文化傳媒行業里,即使是新媒體,看的也不是利潤和收益,而是和互聯網企業一樣看流量,即客戶,其價值與其流量的多少挂鉤。深創投副總裁陳文正認為,傳統媒體多為對受眾收費,變現模式主要依靠廣告收入;新興媒體,大多數都是對用戶免費,主要依靠廣告和內容變現。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媒體融合是軟因素的融合,包括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的結合,從原來的紙質現在到電腦,從原來固定的到現在手機移動的等等。譬如人民網,現在IP數超過兩千萬,APP和公眾號關注也超過了幾百萬。
投資人看重改制機會
目前,新三板挂牌文化傳媒業公司46家,發生併購金額超過700億。根據數據顯示,近3年廣播電視與娛樂傳媒領域共發生VC、PE投資案例207起,涉及金額高達300億元人民幣。作為投資人,會具體看重哪些機會呢?陳文正表示,第一個是傳統媒體的改革改制,很多出版社、報紙已經上市,我們希望通過引入更多的資本,除了匯聚資金,更主要的是帶來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各方面的變化,讓企業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其次,是媒體發展中的技術變革,投資新興的媒體渠道。另外,還有媒體的發現功能也是個投資機會。陳文正說,投資媒體融合也存在一些挑戰,第一媒體政策性敏感性強,存在較高的不可控性。外資禁止進入核心傳媒領域,而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無法接受外商投資等。同時,媒體融合的過程也是困難的,不在於有沒有技術,更多的在於經營理念,這種管理核心意識,如何轉變成一個市場化的意識,在這個融合過程中對媒體企業的管理和發展至關重要。其次,傳統媒體如何在融合過程中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當傳統媒體加上新的東西時,可能反而變成負擔。如果你不能讓新渠道有效地為你的用戶增長,為你的用戶變現帶來價值,反過來就是你的成本。新興媒體也受制於版本盈利模式等,有的很紅火,但是到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引領模式。
傳媒公司想上市并不容易
傳媒估值高,想上市卻不容易。「對於大部分傳媒業創業者來說,如果長遠來看的話,大多九死一生。」合鯨資本合夥人霍中彥語出驚人。也得到現場多數專家們的認同。
「由我運作IPO的傳媒類公司,從申報材料到最后上會,最快的一個公司花了6個月的時間,而最慢的一家公司,我從2007年開始服務他,為他做IPO,但至今未能實現IPO。」國信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執行總經理汪怡透露。他舉了一個例子,如其中一家廣告公司,是2009年報上去的,但一開始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對於廣告公司到底有多大的價值,其存在的價值是怎麼樣的,整個資本市場當時都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認識,那個時候,資本市場都覺得這樣的公司沒有價值的,直到后來,隨著市場的變化,它才變成了一個炙手可熱的標的。另外,我們在跟證券市場各種領導、專家溝通中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傾向,就是從國外的資本市場來看,廣告行業應該是非常集中的,幾家巨頭在市場上的占有率至少超過30%,瓜分了整個市場。但國內的廣告公司市占率非常非常低,幾乎沒有龍頭出現。就拿電視台來說,目前國內大大小小電視台至少有八千個,如何來實現產業的整合,如何讓行業資源能夠有效的配置,都是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最願意看到的,更期待一個能夠整合行業資源龍頭的出現。除了IPO不容易外,傳媒公司若想走其他的上市之路似乎也顯得并不是那麼容易。「一個是併購,併購在借殼方面給了很大的尺度,使這些想借殼上市企業,只要自己有足夠盈利便可以實現,但最近股市漲漲跌跌之后,這個途徑也開始變得有些糾結。事實上,對於企業來說,最好最簡單的上市渠道就是去上新三板,成本特別低,對於投資人來說也是很好的變現渠道。但目前有一個問題,就是新三板的流動性太差,尤其是今年下半年7月份到現在這段時間,流動性幾乎出現了停滯的局面,如果沒有流動性,那麼對於企業的未來估值、定價等都會造成較大的傷害」汪怡說。
資本運作需建保障收益制度
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何文熹表示,傳媒是新興行業,市場思想活躍,受到包括PE、銀行、債券投資人士的普遍看好,未來是傳媒企業運作的春天。他統計的數據顯示,截到本周二,傳媒類企業平均市盈率達到123倍,而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93.05倍。他認為,對於媒體企業來說,無論進行哪方面的宣傳,都具備先天的優勢。因為傳媒企業本身的長處就在於傳媒,對於自身的挖掘,包括其他方面都有更多的優勢,而伴隨著結構轉型,令大家對這個行業更加持續看好。在資本運作要點方面,他指出,傳媒類企業受到的約束較多,在一些事項上甚至可能高於大企業。他認為,需要建立保障制度,即合理的保障「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在規範性方面要有較好的法律諮詢顧問;需要比較專業的人力資源配備,包括財務總監都需要有一定的或者較強運作基礎。他表示,估值是不能繞開的話題,交易雙方對估值會有不同的判斷,在這方面可以與券商進行溝通。券商往往會對交易雙方進行預期管理,通過不斷引導,以便達到企業的訴求。他說:「在既定的規則之下,雙方都要有個比較理性的判斷,衡量企業最理性的是哪一塊,最終鎖定估值的水平。」他建議未來可以適當引入一些產業方面的知名的創業基金,他們的入股價格可以為以后的價值標杆打下一個基礎。
大數據雲計算助力媒體轉型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媒體融合與技術應用創新論壇」上,多位演講嘉賓認為,無論是傳統紙媒、電視媒體還是影視制作公司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實現轉型。
雲計算在媒體行業最受關注
以前互聯網時代抓流量才成就了BAT,現在的互聯網要以數據為王。現在的節目內容不僅要觸及觀眾內容,觀眾有話要講,然后還要讓觀眾方便講。那麼IT企業應如何利用大數據,在內容采編和播出反饋方面幫助媒體轉型?中軟國際文化事業部總經理楊海霞認為,大數據是滲透到各個環節里,可以在內容、渠道、營銷融合很好支撐媒體業務。在「采」的階段,一方面可以通過大數據快速在社交平台上發現有價值的線索,及時進行報道,觀眾更喜歡什麼題材,就在選題時根據用戶的口味有所側重。進入編輯階段,在選題方向定了后,大數據可以告訴你,在這個領域其它媒體怎麼報道,你就知道如何在后續報道中做到差异化。在發行或播出的環節,通過大數據可以知道用戶如何選擇自己的閱讀內容,以便在不同的傳播渠道以不同的內容來呈現。另外從受眾角度來看,用戶在互動過程生成的大數據也可以用於下一輪選題。不過她也強調,大數據不是獨立的系統,要與原來的采編進行融合,才能讓采編人員用起來更有依據,最終做到選題更快,更準,為運營提供支撐。華為企業BG媒體行業解決方案總工程師徐煌成說,Gartner在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媒體行業最受人關注的技術里,雲計算排在第一位。他透露,華為與行業夥伴索貝聯合打造了業內首個混合雲編輯的全媒體融合新聞中心,通過在電視台內搭建高碼流編輯的私有雲系統,台外構建了具備雲編輯、合成、渲染的視頻公有雲平台,記者可以隨采隨編隨發,比如記者可通過手機、PAD將所拍攝的現場照片、視頻片段上傳到融合媒體雲上,通過公有雲平台實現隨時隨地的內容編輯,并可通過多種網絡視頻、門戶網站、4K電視等多平台進行節目分發。
傳統廣播電視如何面對互聯網挑戰
傳統廣播電視如何面對互聯網的挑戰?中科大洋系統產品部總經理毛燁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兩種不同的DNA的融合就會產生新的物種,現在的融合就是為了創新,甚至可以創造新的產業。他認為,廣電需要找準兩個融合點,一是內容營銷實現與業務本身的融合;二是生產制作實現內容本身的融合。他說,從廣告的經驗來看,其實內容本身延伸了廣告的空間和時間,現在基於圖片或者音頻的識別技術,可以做到在看電視的時候可以帶來很多的鏈接廣告。比如觀眾在看電視,看到男女主角的发型、服飾,包括他的鞋,就會產生消費的冲動。實際上這種模式下,促進一些電商的快銷品的銷售是非常有效的。比如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運作在韓國證明是非常有效,在中國還有待挖掘和開發。「事實上一切產業皆是媒體,數據連接一切,智能的識別也會產生一些新的價值,當我們把這些數據連接在一起,就會有一些我們以前想象不到的場景。」毛燁說。
運用衛星社跑贏微博訂閱量
「今日俄羅斯」網站副總編輯兼理事長K.Kiryanov介紹,今日俄羅斯媒體公司有兩塊品牌,一塊是針對俄羅斯大眾的,另外一個是針對國外受眾的「衛星社」。他重點介紹了衛星社的精品項目--衛星調查,這是一項社會調查,委託一些全球知名的調查公司專門為服務。比如:幾周之前,他們一直在回顧70年前在日本廣島發生的悲劇事件,波布賴斯公司在日本進行了一項調查,61%的被采訪者認為美國對此要負責任。衛星社是怎麼樣闡述這些歷史事件?他介紹,首先把這個調查結果用幾種語言公布在他們的微信網站上,設計中心會專門為這些評論做一些圖解,把這些圖表做的都非常清晰易懂,這樣很容易引起用戶的注意。在廣島和長崎歷史事件中,「衛星社」用了三種媒體方式:網站,社交網和廣播,他們被引用的數量達到226條,在俄羅斯達到了80條。
「如果人們打開推特或者facebook,就可以看到他們感興趣的信息,然后就可以打開鏈接開始閱讀。」他說,這樣這些事件就通過一些社交網站傳播,然后也被其它的媒體引用,一些專家也會對此再次評論。而衛星社會把這些專家的再次評論發布到網站上,或者通過廣播來進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