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騙子盜竊網銀進行電話詐騙 全國超千名用戶受損

2015-08-21
来源:IT时报

  一種新的電話詐騙正在蔓延,與以往騙術不同的是,騙子不僅掌握了你的個人信息,更侵入你的網銀,“幫”你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然後憑此精准的信息,以退款為由,騙取用戶的手機驗證碼,最後將賬戶中的錢轉走。卷入此騙局者,輕則損失贖回理財產品的手續費,重則餘額全部被盜。

  IT時報 吳雨欣

  近兩周來,《IT時報》多次接到利用如意金積存(一種具有投資性質的貴金屬銀行理財產品)進行詐騙的投訴。根據投訴用戶提供的線索,全國至少因此事組成了12個維權群,而僅《IT時報》記者加入的兩個維權群,受損用戶便已超過千人,其中一位廣州用戶一分鍾內被支出23.98萬元,全部用於購買如意金積存。

  用戶懷疑,該行的網銀有漏洞。

  23.98萬元一分鍾內被“強買”

  8月3日晚,林強(化名)正在值班,突然收到由銀行短信客服“955××”發出的4條短信提醒。短信顯示,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裏,其手機銀行支出(如意金積存)共23.98萬元,卡上餘額僅剩100多元。緊接著,林強接到了一通歸屬地為深圳的電話。對方稱自己是某公司員工,接到林強的4筆訂單,因數額較大詢問是否本人操作。如果不是,系統會發給林強一個驗證碼,提供驗證碼後,即可取消訂單。

  掛掉電話,林強趕緊登錄了自己的手機銀行,交易記錄顯示確有23.98萬元的支出,同時林強的手機上收到一條驗證碼。在此期間,對方不停地來電,要林強盡快提供驗證碼。所幸,林強馬上致電了銀行客服,客服說,這是一種新型的詐騙手法,騙子通過某種渠道獲得了林強的網銀密碼,然後在賬戶內購買了如意金積存,導致賬戶發生變動,以此來“嚇唬”用戶。而對方索取的驗證碼,實際上是用於申請一種名為“e支付”的功能,根據官方介紹,“e支付”完成小額電子支付交易,無須開通網銀或申領U盾,無需安裝控件驅動程序。

  然而,和普通電話詐騙不同,即便林強識破了騙子的手段,拒絕提供驗證碼,也會受到不小的損失。因為賬戶資金已經被購買了如意金,要想贖回,需要繳納1克15元的手續費,還要承擔金價波動帶來的差價;不贖回,則要面臨金價下跌的風險。

  更糟糕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林強一樣警覺,僅上海的一個維權群裏,就有近60多位受害人在猝不及防下向騙子提供了驗證碼。一位被騙者告訴《IT時報》記者,騙子會先退回一部分錢取得受害人信任,騙取驗證碼後再將剩餘資金轉走。

  8月19日,記者以被騙者身份聯系該行客服,客服回應稱,最近確實接到多起此類投訴,被盜刷是因為用戶的上網習慣導致網銀泄露,建議修改網銀密碼或掛失。至於贖回如意金積存面臨的差價風險,客服稱可等金市利好再贖回,還會賺錢,不一定都是賠。對於是否因該行網銀和理財系統漏洞導致騙子有機可乘,客服一再強調是用戶自己原因導致,與銀行無關,不會賠付。

  “騙子就像銀行賬戶裏的蛔蟲”

  與林強有類似遭遇的馮鏗,也被盜買了98000元的如意金積存,但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在8月3日注銷舊卡辦了新卡之後,8月11日,馮鏗再次收到銀行短信,手機銀行支出(保證金入)40000元,只不過騙子這次沒有購買如意金積存,而是把錢存入了貴金屬保證金。從沒有使用過新網銀、並開通了手機銀行購買貴金屬需短信驗證功能的馮先生,由此對該行網銀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騙子為何會對我的網銀變化如此了如指掌?密碼究竟是被誰泄露的?”而客服對此的回答是,存入貴金屬保證金不需要短信驗證。

  從7月開始,“如意金積存騙術”所引發的投訴漸漸在網上發酵,騙子也因此開始改變手法。除了“如意金積存”外,貴金屬保證金、外彙保證金等同樣不需要手機驗證碼二次確認的網銀操作,也被騙子染指,賬戶變動後的詐騙手法則與“如意金積存騙術”如出一轍。

  陳麗(化名)在8月14日收到了手機銀行支出1000多元並轉換美元的短信提示,於是她立刻修改了網銀密碼並設置了登錄短信提醒、個性化定制賬號信息。然而,8月17日,網銀再次被盜。

  “騙子就好像我網銀裏的蛔蟲。”有被騙者如是說。在維權群中,一名受損用戶抱怨,自己剛剛將賬戶中的餘額現金取出,還未走出銀行大廳,卡便被騙子掛失了。

  “我的錢去了哪裏?”

  不少人的錢就此失蹤。

  王強將自己的驗證碼給了騙子後,騙子將資金從外彙保證金賬戶中退了出來,然後轉走了他賬戶中的餘額,從交易明細來看,部分資金分20筆打入上海瀚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賬戶(第三方移動支付公司),最後以手付通的方式,每筆498.5元充入山西晉中的11個手機號中,其中9個手機號是重複充值。但這只是騙子轉移資金的一種渠道,有些人的錢則被轉到了同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快錢。

  手付通是瀚銀科技推出的無卡支付產品,只需關聯用戶的銀行卡,無需開通網銀即可遠程購物及支付。事後,記者一一撥打這11個手機號碼,均已停機。而瀚銀科技相關人員的回複則是:“銀行沒告訴我們付款人信息,我們也不知道充卡人的信息,具體錢從哪裏來,賬號是否異常,我們不能把控。”

  騙子使用過的IP地址,經查詢,分布全國各地,甚至還有國外的IP。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多名受騙者則對網銀的安全表示出更多的疑惑:為何新網銀也會被盜?為何多次修改密碼,賬戶卻依然被盜?網銀登錄時的安全控件為何沒起作用?眾人認為,是該行的系統設置有漏洞,使騙子有空可鑽,甚至有人質疑,該行手機銀行登錄接口可能有漏洞。在著名白帽子網站烏雲上,7月6日,該銀行被曝“安全控件可被繞過”,屬設計缺陷,可輕松繞過對鍵盤記錄器的保護。

  林強認為,由於該銀行對於購買理財類產品電子密碼器驗證功能默認關閉,騙子只需盜取網銀密碼,不需要短信驗證、U盾認證,即可利用賬戶開通如意積存貴金屬交易業務,並以此騙取用戶信任。此外,如意金積存在當天晚上10點前贖回是可以免收手續費的,而他當天投訴時,客服卻從未提醒過他這點,銀行應對此承擔責任。

  8月19日,該行相關負責人向《IT時報》記者表示:“事情發生後,已經對系統進行了完善。銀行也一直在搜集相關信息並統計受害人數。由於受害人的情況各不相同,不會針對全部用戶制定方案,只能逐步處理。”

  為了止損,林強和馮鏗贖回了如意金積存,為此,林強損失了17000元,馮鏗損失了4000元。還有更多的人,依然被迫持有“如意金積存”,這幾天黃金價格一直不穩定。

  據記者了解,已有受害人得到了某行工作人員全額賠付的承諾。在受害者提供的錄音中,某支行的領導回複:“只要你把網上有損我們銀行形象的帖子刪了,我們滿足你全額賠付的要求,但這只是出於人道的補償,不是賠償。”

  (文中林強王強馮鏗陳麗均為化名)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