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超八成大學生網購曾被騙 近半放棄維權

2015-09-10
来源:半島都市報

  近日,青島市消保委針對島城在校大學生的網購現狀及維權情況進行了專門調查,通過5000份調查問卷,覆蓋了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7所高校,回收有效問卷4569份,受調查學生中女生占57.28%,男生占42.72%。9月8日,《青島市大學生網絡購物及維權情況調查報告書》出爐,統計數據顯示,島城99%的大學生通過網絡購物,其中,超過8成的大學生有過被“坑”的經曆,有7成大學生意識到自己在網購中被侵權,但是,45.7%的大學生最終放棄維權,選擇了沉默。

  誰在買

  99%有過網購經曆

  調查數據顯示,99.08%的學生進行過網絡購物,這一數據充分說明網購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率極高。沒有過網絡購物經曆的人數僅占0.92%,他們不選擇網絡購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擔心商品的質量問題,其次是質疑網絡的安全性。

  從網絡購物 頻率上來看,63.58%的學生平均1個月至少會進行1次網絡購物;而23.83%的學生網購頻繁,平均1個月3次以上。“想要的東西在學校周邊買不到,每天都有課,也沒時間去逛街,就從網上解決。”青島理工大學在校生田帥告訴記者,他的日常消費行為主要在網上發生,選擇網購的唯一理由,就是省時省事。

  根據調查,“購買方便、節省時間”是大學生選擇網購的首位原因,在有過網購經曆的學生中,有61.59%的學生抱著跟田帥一樣的消費心理而選擇網購。從地域范圍而言,距離商圈較遠的學校網購需求也相對較盛,比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海洋大學等,學生會因出行、購物不方便而傾向於通過網購來滿足日常需求。

  其次,網上售價比實體店便宜,有活動時折扣更大,促使大學生願意購買。此外,部分大學生還表示,網購的可選度非常高,就拿服飾來說,有些款式剛一上市,網上就會出現同款,這切合了大學生追求新穎時尚、張揚個性的需求。

  買什么

  服飾話費小飾品最多

  大學生網購,都買些什么呢?統計數據顯示,服飾、話費、小飾品三大消費類別位居島城大學生網購商品購買量的前三位,與此同時,書本、運動用品、數碼產品等也正在成為新增的消費需求點。

  “平時吃的玩的用的基本都從網上買,交易次數挺多,但是每一筆的單價並不貴。”接受記者采訪時,在校生王穎稱,她平均每個月的生活費有1500元,花在網購上的額度在400元至600元之間,“遇到特殊的節日會稍高一點。”可見,島城大學生網購支出已在生活費中占有一定比例。

  統計數據顯示,80% 以上的大學生生活費在6000元至18000元/年;84.26%大學生的網購費用在500元至1500元/年。

  大部分高校學生的生活費都是家庭供給,少部分依靠勤工儉學或業餘打工自給,受支配費用額度的影響,學生們的網購消費水平也存在局限,因此,大學生的網購交易金額普遍不高。

  咋付款

  易成分期付款嘗鮮者

  目前,多家電商平台推出的“分期付款”方式悄然興起,甚至還有專門針對大學生消費群體推出的網購分期付款活動,通過調查也證實,在校大學生往往更容易成為“分期付款”的嘗鮮者。此次調查收集的數據顯示,島城大學生有16.74% 體驗過“分期付款”。

  但青島市消保委表示,體驗過分期付款方式的765名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都曾遇到過諸多限制。其中,33.90%的學生表示,商家雖然允許購買商品使用分期付款,但購買時需要通過第三交易方,即款項付給了中間賣家,而不是直接與原始賣家和網站支付平台交易。23.90%的學生表示,購買的商品處在網購信用卡還款期,一旦申請退貨,會遭遇手續無法及時終止且退費難的問題。還有22.52%的學生表示,雖然進行了分期付款的相關手續,但沒收到貨,且無法舉證。21.71%的學生表示,被分期付款商品“零首付、零手續費”所吸引,聽取了賣家建議,采用了“快遞代收”模式進行交易,被騙取了“快遞代收費”等費用。

  ■對策

  校方官方多宣傳維權意識要加強

  一方面是大學生網購活躍度的極大升高,另一方面是遭遇侵權後的束手無措,大學生的網購消費維權路就此走進了“死胡同”嗎?市消保委分別向校方、官方、大學生自身和學生家庭等多方面提出對策。

  針對校方,市消保委建議,高校要加強對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組織舉辦多種類消費維權宣傳活動。同時,利用在校團委、校學生會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打造出一條維權渠道,讓學生針對維權問題隨時留言、提問。一般大學裏都有學生會,消保委特別建議對學生會消費維權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專題培訓,提高校園維權工作人員的素質。

  針對官方,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定期定點在校園發放消費維權方面宣傳冊、開設假冒偽劣對比宣傳台、舉辦專題活動等形式普及維權知識。行政部門依托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加強對網絡交易平台及網商的信用管理。有關職能部門建立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機制,通過行政抽檢及比較試驗等多種方式,強化對消費者日常關注的重點商品進行質量監管。

  對於大學生自身,市消保委建議,要科學理性消費,日常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學會對自己的每項開支做出預算和記錄,努力樹立節約消費和適度消費的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要增強消費維權意識,大學生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要學會從我做起,增強法治觀念和消費維權意識,在遇到侵權時敢於積極利用法律等各種有效方式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從數據看問題

  89.19%網購時曾被坑

  與消費經驗更為豐富的有收入人士相比,還在“象牙塔”裏的大學生們網購時遇到的糾紛和困難更多。根據此次調查數據,有89.19%的島城大學生表示,在拆開快遞見到商品實物的一刹那,感覺被“坑”了。

  在眾多被“坑”因素中,“商品與商家描述不符”是島城大學生最大的不滿。調查顯示,64.65%的大學生收到過“實物與網絡描述不符”的商品;其次,56.93%的學生買到過“存在質量問題”的商品。因“給賣家差評而被騷擾甚至威脅”的人數占比23.20% ;因“商家違背承諾不能在七天內無條件退貨”而不滿意的占14.22%。

  由於“購買的貨物沒有三包等服務”而感到不滿意的人數占12.15%,由於“網絡已支付貨款,但未收到貨物”和“網站單方面取消訂單”而不滿意的分別占8.60%和3.09%。

  45.7%選擇放棄維權

  買到的東西出現問題,被“坑”的大學生又會如何處理呢?“肯定是第一時間先找賣家啊,但是遇到不講理的賣家的幾率很高,那也沒辦法,如果價值不是很高的東西就算了。”經常網購的大學生田帥如是回答。當記者詢問是否會向維權部門求援時,田帥直搖頭,“求援更麻煩,感覺能成功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不大。”還有些大學生接受采訪時表示,並不清楚找哪個部門求助。

  大學生遭遇網購侵權後的消極態度,在調查數據上則有更加直觀的反映。統計顯示,有74.04%的大學生認為在網購中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過損害,其中,有45.7%的學生放棄維權,息事寧人;而選擇進行維權的學生中,有39.64%的學生在權益受損後沒采取過向相關部門進行投訴、申訴、舉報的方式進行維權。

  就此,市消保委對有過維權經曆的大學生進行了一對一訪談,他們雖然曾為自己的合法權益爭取過,但結果多是與網店店主協商不滿意,或者到相關部門投訴後發現證據不足、法規不健全等,繼而在沒有達到自己的訴求之後,會選擇消極行動來對待,包括一是給商家“差評”,拉黑店家;二是采取置之不理的態度,以後不再選擇該店家。

  超50%不懂自我保護

  經過更深層次的探索,市消保委在調查中發現,有50%以上大學生在實際網購過程中,並不懂自我保護。在被調查的島城大學生當中,大家普遍反映對“網絡購物”的相關規定不了解,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應該遵循哪些義務,對於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如何進行維權等問題亦模糊不清。

  數據顯示,有54.72%的大學生沒有關注過新消法中對網絡購物的相關規定,有51.48%的大學生要求就網購及日常消費中的商品識假辨假、網購陷阱的防范及維權方法等問題 進行知 識普 及。70.17%的學生表示在網購前從來沒有閱讀過網站所提供的規則、條 款便 進行購物;56.16%的學生在進行網絡購物消費時,從來不會主動向商家索要發票。

  目前,網購平台的誠信體系尚不健全,經驗不足、認知不足的大學生就更容易受騙。虛擬的網絡購物市場中,商家、電子商務平台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並不對稱,商家存在虛假宣傳、商品和服務名不副實等各種問題,有54.67%的大學生認為“店鋪刷信譽、評論是假的”是導致自己上當的主要因素。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