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與各國領導人出席第十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大會。中新社發 劉關關 攝
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今年是中國和東盟戰略夥伴關係第二個十年的開局之年,也是「一帶一路」建設全面實施的開局之年,中國和東盟關係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新起點,有何新作為?
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政府將堅持把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支持東盟發展壯大,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主導地位。他同時表示,中國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本身就是在一個更高水平、更大範圍開放戰略的充分體現。中國要通過自身的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惠及世界! 香港商報記者 蔡寧 李靜
「一帶一路」
助推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
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如期建成,此後,雙方經貿持續增長、人文交流頻繁。目前,雙方合作領域覆蓋農業、交通、人文等20多個領域,正向金融、高新技術、綠色產業、海洋等新興領域拓展。
隨著雙方合作進入深水區,一些制約因素逐漸顯現:中國-東盟自貿區利用率不高,其他限制還很多,交易成本高,許多領域的開放沒有涉及,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已成各方共識。
與會東盟國家領導人認為,由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將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空間,並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泰國副總理塔納薩說,「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東盟和中國,高速鐵路系統也將成為本區域交通網絡的重要連接。因此,泰國充分支持中國提出的融資計劃,特別是絲路基金、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及亞洲投資銀行,泰國和其他東盟成員國作為創始成員參與了上述項目,泰方期待有效利用這些基金來滿足本區域互聯互通發展需要。
緬甸副總統賽茂康亦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協議反映出彼此之間具有活力的經濟合作,同時它也是東盟和對話夥伴國所簽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東盟—中國自貿區升級版建設,將會為雙方未來合作奠定堅實基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將成為東盟互聯互通的補充,並且有助於東盟共同體的基礎設施發展和一體化。
可以預見,「一帶一路」戰略將為自貿區升級版注入新的活力。根據中國和東盟初步協商目標,自貿區升級版的目標是爭取到2015年雙方雙向貿易額達到5000億美元,到2020年達到1萬億美元,今後8年雙向投資達到1500億美元。
開幕式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姜增偉的講話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他透露,2015年,「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東盟經濟共同體即將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預計年底完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投入運營,絲路基金開展實際性投資運作工作已邁出重要步伐。所有這些,都為中國—東盟工商界進一步深化互利合作,開闢新的發展空間帶來新機遇。
「藍色經濟圈」
構築中國—東盟合作新支柱
目前,中國正在布局「一帶一路」戰略,而和東盟國家互聯互通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為此,張高麗副總理提出6項合作倡議: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加強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戰略對接;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共同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進一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建設,構築高效便捷的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開展海上合作,構建海洋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密切人文交流合作,不斷鞏固睦鄰友好基礎。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中國與東盟共同確定將2015年設立為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今年的東博會,「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創海洋合作美好藍圖」成為主題。在雙方6項合作倡議中,進一步開展海上合作,構建海洋合作夥伴關係,成為中國與東盟下一階段合作的主要內容。這一高度契合,正是對海洋合作的最大重視。
東博會期間,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表示,中國與東盟都享受著海洋帶來的巨大利益,但目前雙邊海洋合作還不夠深入,還存在一些挑戰,雙邊應增進互信,加強溝通,爭取取得更多成果,將海洋合作打造成為地區和平發展的「穩定器」。
中國貿易促進會副會長于平分析,隨著經濟發展,東盟各國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快速增加;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步伐逐步加快,區域內互聯互通成為中國—東盟新經濟格局建成的要點。而隨著中國與東盟進入「海洋合作年」,雙方在加大海上互聯互通建設基礎上,也在共同開拓「藍色經濟圈」。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表示,海洋合作在促進中國—東盟關係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雙方應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推動雙邊海洋合作的新動力,加強各領域海洋合作,努力使海洋合作成為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的新支柱。
國際產能合作
成為中國—東盟合作新熱點
目前,全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新興經濟體面臨更大壓力。作為全球發展最快速的新興經濟體之一,在全球經貿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背景下,中國和東盟只有加強合作,才能有效應對困難和挑戰,獲得更大發展。
那麼,中國和東盟未來合作的新增長點在哪裏?
「國際產能合作」是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熱點,也是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重要議題。與會人士認為,中國與東盟加強國際產能合作,能夠促進東盟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泰國副總理塔納薩說:泰國深信中國積極與東盟擴大工業產能合作,將為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從短期和長期來說,老撾都有對於先進產能的需求。」老撾計劃投資部副部長本達維·西蘇潘通說,短期來看,老撾非常歡迎在能源製造、農業、教育、醫療和服務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支持和轉讓。從長遠角度來看,老撾希望得到人力資源發展的幫助。緬甸外交部副部長吳丁烏倫說,中國與東盟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將會為政府和企業帶來更多機遇,也將促進各自產能釋放,實現合作項目對接。
「中國始終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把東盟國家作為國際合作的優先方向之一。」在昨日舉行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說。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胡鎖錦認為,通過產能合作,中國將幫助東盟國家提高生產能力,從而推動中國優勢產能「走出去」,與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重點對象國家完成產能合作對接。
對於國際產能合作,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高度贊賞:產業合作首次被提到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新高度。加強產能合作,建立健全地區產業鏈、價值鏈,提升中國和東盟產業在全球的競爭力是雙方共同的現實需求,將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對接中國國際產能合作,兩者相得益彰。
八音合奏 絲路共鳴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正所謂『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闡述「一帶一路」時提出的宏偉願景。
在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的花旦吟唱、越南的箏琴回響、緬甸的僧侶鐘鳴……匯聚於匠人製作的彩磬裏,最終交融成東博會主題曲《相聚到永久》的主旋律。隨後,啟幕嘉賓以槌擊磬,瞬間噴泉騰空組成激蕩「海浪」,象徵著各國齊心協力激蕩合作之海。
實際上,「八音合奏」這一幕,在中國—東盟攜手合作的平臺上,早已變成現實。
東博會成為合作助推器
去年舉辦的首屆中國—東盟網絡空間論壇,提出了共建「中國—東盟信息港」倡議。時隔一年,這一設想變為現實。在本屆東博會開幕大會上,特別安排的成果展示環節,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啟動巨型鼠標,在大屏幕上「點」起光影交錯的數據流,最終匯聚到信息港中,寓意中國與東盟共建共享「信息絲綢之路」。
項目合作離不開資金流通。泰國商務部部長和中國銀行代表共同為「中小企業跨境投資與貿易合作洽談會」揭幕,展示了東博會服務貿易專題的最新成果,表明東博會將為中國與東盟各國的中小企業跨境投資、貿易結算等提供金融支撐,為中國—東盟資金融通探索經驗。
同樣,在去年東博會開幕式上,主題國新加坡的國際港務集團、太平船務公司與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開展國際港口和航運合作。一年來,三方已成功組建運營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就在今年9月15日,新加坡港與北部灣港集裝箱船成功首航。今年的主題國泰國也將在國際產能、海洋合作等多個領域與中國和其他東盟國家進行廣泛深入合作。
深耕友誼,廣聚商機。12年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成功匯聚了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優質資源,吸引了超過47萬各國客商參會,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跨區域的交流合作機制,已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增進政治互信、開拓自貿區市場、推進全方位交流的重要平臺,被譽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晴雨表和助推器。
中泰鐵路 可望年底開建
昨日,出席本屆東博會的泰國副總理塔納薩表示:「泰國和中國已就鐵路合建進行七次協商,鐵路合作項目有望在今年12月開工建設。」
塔納薩說,中泰友好關係有1000多年歷史,今年是中泰建交40周年,鐵路合作項目開工具有重要意義。「泰中鐵路有利於中國倡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同建設」。
泰國地處東南亞中心位置,是中國倡導的「泛亞鐵路」和「南新經濟走廊」必經之地,中國可以充分利用泰國在物流方面的優勢。塔納薩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泰國的國家發展策略不謀而合,泰國將與中方一起為此努力,為中國及東盟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
印尼對高鐵等需求強烈
同日,印尼貿易部出口發展司長努斯亦表示,印尼基礎設施建設仍較落後,對公路、高鐵、港口等建設需求強烈,希望加強與中國等外國企業的合作。
作為東南亞人口第一大國,印尼擁有2.4億人的廣大市場,在基礎設施、物流配送、電子產品等方面需求強烈。努斯說,對於有意向到印尼投資的中國企業,電子產業是重要投資領域。她還指,雖然當前日、中兩國高鐵合作項目擱淺,但這並不代表印尼不需要高鐵,印尼正處在飛速發展的時期,對鐵路發展的需求強烈。
努斯表示,廣西南寧的快速發展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專門了解了南寧高鐵網絡,獲得很大啟發,希望回到印尼後將這些發展思想帶回去。
亞幣感冒 中國東盟聯手開藥方
最近,包括人民幣、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等在內的亞洲貨幣出現貶值。面對市場「感冒」癥狀,昨日揭幕的第7屆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上,中國和東盟央行官員紛紛建言,雙方要聯手開出穩定亞洲貨幣市場的「良方」。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指,受內外多種因素影響,當前東盟等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波動幅度增大。他建議進一步發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多邊平臺作用,加強多國之間的對話協商,提升聯合防範和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的能力。「中國希望與東盟各國繼續加大貨幣互換合作力度,推動人民幣與東盟各國貨幣之間,包括直接交易在內的多種形式的貨幣交易,為投資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資金通道,降低交易成本,共同維護區域貨幣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
「中國和泰國之間不需要使用美元,應使用本地貨幣或人民幣進行結算,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泰國中央銀行儲備管理司司長安彭.薩曼尼說。柬埔寨國家銀行行長謝振都表示,為分散風險,我們選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之一。緬甸中央銀行副行長欽索烏、老撾國家銀行副行長瓦塔納.達拉萊均表達了類似觀點,希望加強與中國合作,穩定本地區貨幣市場。
多渠道助人幣東盟化
范一飛表示,歡迎東盟投資者到中國金融市場投資,共同分享區域經濟發展的成果。他希望東盟各國央行和經濟管理部門未來能提供更多金融合作便利,促雙邊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保險市場、黃金市場等領域合作。
為促進人民幣早日實現「東盟化」,中國將廣西設為沿邊金改試點。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海上合作基金、絲路基金等項目投入運營,助力廣西與東盟金融交流。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彭清華表示,廣西將深化沿邊金融綜合改革業務,設立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探索建立跨境金融服務中心,打通人民幣雙向貸款、直接投資、股權私募等通道,支持企業和金融機構到東盟國家債券市場發行債券,與東盟國家金融機構開展多元化、綜合性的投資業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