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21日刊登該報編委太田泰彥發自新加坡的一篇報道,題為《經濟安保亮起黃燈》,文章稱,假如南海置于中國的軍事控制下,日本經濟的生命線——海上通道將不穩定,東盟各國將不得不受到中國的壓力。
文章稱,每天有350艘船從新加坡穿過馬六甲海峽,其中有四分之一屬于日本企業。在海運公司的運行室可以看到海運航線圖上閃爍的無數光點,那是船只的坐標,光點匯聚成云,覆蓋著亞洲全域。
從南海橫貫到新加坡、臺灣島附近海域的一條直線非常醒目。這是通向日本列島的最短航路。南沙群島位于直線的正中,中國聲稱對該海域擁有主權。
文章稱,為何美國要提拔經濟自由化落后的越南和馬來西亞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談判?從海洋地圖來看一目了然。因為南海是制造業供應鏈和運輸能源的海上交通線上的要沖。如果要通過貿易協定構建經濟秩序,首先就需要將這一中心納入“法制”之下。
越南、馬來西亞,加上實施自由貿易的新加坡和文萊,可以對南海形成合圍。落后了一步的菲律賓在南沙群島問題上與中國對立,也在就參與TPP進行水面下的談判。
文章稱,2009年奧巴馬政府上臺之初,美國站在地緣政治角度,由白宮牽頭,國務院和國防部一同參與制定了TPP構想。同時也是基于“亞太再平衡”、在軍事和經濟兩方面提高地區穩定性的外交方針。
但實際操作則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承擔。談判在汽車、醫藥品、農業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利益協調色彩。原因是USTR受到美國國會及其背后的各業界的影響。
7月底在白宮召開的TPP部長級會議無果而終。在乳制品問題上,最關鍵國家加拿大10月19日即將舉行大選,面臨苦戰的哈珀政府在此緊要關頭無法答應靈活開放市場。
文章稱,如果東亞經濟圈的要沖被置于中國的軍事控制之下,地區經濟將會如何發展?日本經濟的生命線——海上交通線將不再穩定,東盟各國的政策運營將受到中國的施壓。
文章稱,那么日美主導建立經濟秩序將無從談起。通過TPP確立透明的規則,提高東亞經濟安全的理想將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