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藝術

國家博物館文物征集背後的故事

2015-09-24
來源:中國文物網 

 \

錯金銀云紋鼎
 
現存唯一带有銘文的俎王子辰俎是什麼樣子?秦公的馬佩戴的馬胄到底有多豪華?西漢貴族家的環保燈是怎麼工作的?唐代美人天天用什麼工具梳妝打扮?經過數月的緊張籌備,薈萃了國家博物館近年征集的120余件(套)代表文物的“近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特展”終于如期揭幕。據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介紹,十余年來,國家博物館新入藏文物藏品總數達到453922件,這120余件(套)文物是從這40多萬件藏品中精選出來的。
 
展覽以文物征集為主線,這也是非常少見的。“文物征集工作是保障博物館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多年來,積極開展各種方式的文物征集工作。藏品來源主要有國家調撥、社會捐贈、組織征集、考古發掘等幾種途徑。國家大規模的調撥奠定了國家博物館藏品的基礎,海內外各界5000多人的捐贈為館藏添磚加瓦,國家博物館同時通過向國家財政申請重點文物征集經費等方式,彌補館藏缺項,充實展覽陳列內容。”國家博物館藏品保管研究部主任謝小銓介紹。
 
展覽分為“宗邦重器”“文人翰墨”“出世神韻”“傳世良工”“國寶回歸”五個主題單元。“宗邦重器”展出40余件國家博物館近年征集的、首次公開面世的青銅容器。這些青銅容器制作精美,且大多數都带有銘文,具有重要的科學、藝術、歷史和學術價值。例如,士山盤展現了西周王朝派遣使臣巡戒征察南土諸侯和方國的職事貢獻的管理模式,並填補了西周賓禮之缺;海外回流的 組青銅器件件带有長篇銘文,內容涉及西周的冊命制度、祭祀禮儀、宗法世系等,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文人翰墨”展出10余件宋至近代的珍貴書畫,其中的宋代冊頁《秋郊歸牧圖》、《柳蔭牧笛圖》等尤為珍貴。“出世神韻”展出佛教造像42件,其中包括著名的云岡石窟北魏砂岩佛半身像和宋代夾紵菩薩坐像……
 
如果說前面展廳的藏品讓人感受到古人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技藝,那麼第五單元“國寶回歸”則讓人不免唏噓痛心。這一部分通過虛擬手段展示國家博物館近年從海外征集的國之重器,其中包括子龍鼎、北朝石槨、唐代天龍山石窟菩薩坐像和頭像、宋代木雕觀音菩薩坐像、五代王處直墓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和圓明園獸首。
 
“這些回流文物大多非常珍貴,一入館便用于補充現有展覽的空缺。由于搬動不便,此處多用虛擬方式展出,如果觀眾想看實物的話,可以按照旁邊的指示去往相應的展廳。”本次展覽策展人單月英說。
 
近代中國先被西方列強瓜分,後被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在那段屈辱的國難歲月里,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遭到踐踏和蹂躪,加之猖獗的盜墓及文物走私,使不計其數的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根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有1000萬件之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顯示,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藏有164萬余件中國文物。剩下的大量文物仍散落在海外私人藏家和機構手中,成為現在國際文物拍賣市場的主角之一。
 
“這一對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失而復得的過程,就充滿了戲劇性和代表性。”單月英說。她所指的,正是1994年被盜于河北曲陽的王處直墓甬道兩側的浮雕。經歷多年的石沉大海,其中一件突然于2000年出現在紐約的佳士得拍賣行,引起騷動。國家文物局立刻照會美國使館,並依據國際公約在政府層面展開多方交涉。
 
“我們不知道的是,另一件石刻當時剛被美國著名收藏家安思遠先生購買。當得知這方天王像屬于被盜文物,他將其慷慨地捐贈給中國。這也促成了拍賣行那件石刻的回歸。”最終,2001年5月,這對失散多年的彩繪浮雕完璧歸趙,回到了祖國懷抱。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