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商报专稿】Q3数据解读

2015-10-20
来源:香港商報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跌破全年增长目标,显示中国经济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9%,降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投资和进出口等多项数据回落幅度较大。受访专家认为,第三季度的中国经济相当疲软,能取得6.9%的增长实属不易,疲软态势有待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发力。专家指出,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成效,逐渐由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向消费和服务导向型转变。香港商报记者朱辉豪

      国内外因素相叠加

  昨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出炉,据统计局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三季度GDP同比增幅为6.9%,这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GDP增速首度跌破7%。从数据来看,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降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

      对於经济增速回落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国际层面的因素和国内层面的因素相互叠加,加大了三季度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是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盛来运指出,从国际层面来观察,美国的加息预期进一步强化,造成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股市、汇市出现大幅动荡,许多国家货币出现进一步贬值,这样加大了中国出口的压力。所以三季度中国的对外出口是-5.7%,降幅比二季度扩大了2.8个百分点,所以「三驾马车」中出口的下行压力是加大的。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仍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不仅在去库存,而且是实实在在地去产能,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前三季度,粗钢产量下降了2.1%,水泥产量下降了4.7%,从这可以看出,这些传统产业是实实在在地去产能,短期来讲对工业下行产生了压力。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前期增长比较快的,像汽车、手机这些行业,市场容量进入了调整期。

  消费拉动作用增强

  从传统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角度分析,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进出口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08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博士熊衍飞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消费来看,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9%,逆势回升,与节日拉动和房地产销售回暖的滞后拉动有关;从投资来看,1至9月,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全线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於同期0.6个百分点;从进出口来看,三季度受美国强加息预期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17.7%。

      另外,从政府支出来看,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和其他政府转移支付领域未发生实质性进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基本维持不变。「从各项数据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增强,投资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从未来几年来看,这种趋势将持续发酵。」熊衍飞说,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销售增速均大幅放缓。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05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0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6%,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58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

      瑞银分析称,处於困境的房地产业预计将把中国今年的GDP增幅拉低1.5个百分点。尽管近期在某些地区房地产出现回暖,但中小城市仍有大量未售房屋,所以开发商投资意愿低落,而购房者持币期待开发商进一步降价。

  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对於三季度经济数据的解读,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湖北银行独立董事左晓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9%是正常的增速,在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下,这个增长速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新常态发展的特点,外界不应有过度解读。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已成为外界共识,「三期叠加」时期的经济正逐渐发生变化,正由投资和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和服务导向型的方向转变。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於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另外,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左晓蕾认为,服务业和消费占比逐渐升高,是经济结构逐渐发生转变的一个好现象,外界不要纠结零点几个百分点的涨涨跌跌,而应更多关注这种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变化。「这种结构调整也是中国政府所期待的,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远远不够,当下最重要的是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上下工夫。」她说。

  内需增长成「稳定器」

  熊衍飞认为,从目前来看,消费量能不足以支撑经济下行的压力。从中长期来看,在美国加息预期、资本外流的背景下,进出口不容乐观。另外,主要投资领域仍处於去库存阶段,因此在这些压力下,内需增长的可持续性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器」。他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难题,包括美国加息预期背景下出口下滑、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外资企业「逃离」、电商冲击线下企业倒闭、地产投资观望情绪渐浓和地方债务清理进展缓慢等。

      左晓蕾分析认为,中国未来经济走势会很平稳,6.5%到7%的增长都是正常的。她指出,政府不应过於简单的去实施稳增长政策而忽略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自身要认同这个增速放缓的变化,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经济增长的过渡期才会更平稳,如果结构没有解决,去简单的稳增长,就会固化结构性的矛盾。中国经济放缓过渡期应更大程度的关注结构调整和对新的增长动力的培养。

      对於未来经济增长点的分析,盛来运认为,中国稳定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支撑力还是比较强的。这种支撑力首先是来自於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跟新技术结合会创造出新的增长动力。第二个支撑力来自於中国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仍然具有后发优势。第三个支撑力来自於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升级这个势头是不可挡的。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