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外媒稱機器人的興起或將導致近半美國人失業

2015-11-06
来源:騰訊科技

   [摘要]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全球總市場規模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527億美元。

外媒稱機器人的興起或將導致近半美國人失業

 

  騰訊科技訊 11月6日,英國《衛報》援引最新的研究結果報道稱,隨著機器人逐步接管人類的各種工作,其引發的“機器人革命”將在未來二十年改變全球經濟,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但同時也將加劇社會的不平等現象。

  目前,機器人可以從事打掃客廳衛生以及組裝零部件等體力工作,而人工智能的發展則意味著計算機的“思考”能力將不斷加強,機器人進而可以承擔一些以前需要人類進行判斷的分析類工作。

  在一份300頁的報告中,投資銀行美國美林銀行(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師就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他們心目中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帶來的影響。

  報告的作者指出:“我們正在面臨一場變革,這將改變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步伐在近幾年已經從直線型轉變為拋物線模式。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每個行業,並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

  報告援引牛津大學的研究成果稱,這場革命將導致未來二十年有35%的英國工人和47%的美國工人面臨被科技取代的風險。此外,這些失業可能集中在收入階層的底層。

  美國美林銀行稱:“這一趨勢在美國等市場引發擔憂,因為近些年所創造的很多工作就是低薪酬、體力勞動或是服務性工作,而普遍觀點認為這些崗位被科技取代的可能性大。”

  

外媒稱機器人的興起或將導致近半美國人失業

 

  報告指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逐漸接管人類工作導致的主要風險在於可能進一步增加勞動力的兩極分化,這種情況對於低收入的崗位尤其明顯,例如服務性質工作,並使得處於中等收入的體力勞動崗位空心化。

  報告的作者還預計,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全球總市場規模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527億美元,而使用這些技術的某些行業可能將生產率提高30%。

  報告還指出,穀歌(微博)在2014年的兩個月時間裏收購了八家機器人公司,其中包括BigDog機器人的研發公司Boston Dynamics以及專門從事深度學習的DeepMind。

  在最為先進的制造行業,例如日本汽車生產商,機器人已經可以在無需監管下不間斷工作30天。雖然通過向低成本經濟體外包制造工作可以最多節省65%的勞動力成本,但用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動力成本可最高節省90%。

  

外媒稱機器人的興起或將導致近半美國人失業

 

  目前,全球范圍平均每10000個勞動力中有66台機器人。不過,在高度自動化生產的日本汽車制造行業中,同等數量勞動力中,機器人則占了1520台。

  不僅是流水線這類低技術含量的工種可能被取代,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還指出,當計算機接管了分析消費者信用評級和提供金融咨詢這類知識密集型工作後,全球薪酬成本最高將減少9萬億美元。

  對機器人崛起持積極態度的支持者認為,他們進行的工作可以避免人類在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報告還列舉出,法官們往往在臨近午餐時間時更加嚴厲,而在餐後卻表現得更加寬容。

  報告還敦促消費者投資那些已經因采用新技術而受益的行業,其稱“早期采用將成為關鍵的比較優勢,而在這方面投入滯後的企業將造成競爭力減弱”。

  

外媒稱機器人的興起或將導致近半美國人失業

 

  不過,報告也指出,隨著機器人的普及,倫理和社會問題也會隨著產生。例如戰爭中使用的無人機數量在增加以及反對性愛機器人群體的呼聲日益高漲。

  人類被機器所取代的恐懼早就存在。19世紀初期,憤怒的盧德派分子就砸碎了導致手工業者失業的蒸汽動力織機。

  這份報告的主筆人Beijia Ma(馬倍佳,音譯)表示,在過去的200年,甚至更長的曆史中,人類社會最終都找到將技術發展轉變為優勢的方法。

  馬倍佳還表示,對於那些擔心機器人搶走飯碗的人來說,最好的建議就是提高其技能。她表示:“這不是一份悲觀失望的報告。在我們看來,人類能夠幫助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教育。”

  不過,馬倍佳還列出了一份皮尤針對產業專家的調查報告,其顯示出技術樂觀派和悲觀派之間的明顯分歧。

  皮尤的報告稱,幾乎半數,也就是48%的受訪者認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出現“將對社會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數字化員工將取代藍領、白領,導致收入不平等,社會秩序的紊亂。”而另外52%的受訪者則“預言人類的才智將克服困難並創造出新崗位和產業”。

  

外媒稱機器人的興起或將導致近半美國人失業

 

  智庫New Weather Institute的安德魯•西姆斯(Andrew Simms)則認為,新技術的興起可能有機會實現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突發奇想。凱恩斯當時預言技術將使得一周的工作時間減少到15小時,而剩下的時間則可以進行休閑。

  不過,若不重新思考工作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這一結果可能將導致經濟上的贏家和輸家之間的不平等進一步加劇。

  西姆斯說:“我們處於創造了大量並不需要的人口的困境中,這在曆史上尚屬首次。問題應該是,到底需要哪種經濟模式用以滿足人類的需求?”

  哪些崗位受到威脅?

  美國美林銀行預計,大量的工作崗位將最終被機器所取代。

  漢堡制作工

  位於舊金山的初創企業Momentum Machines已經設計出一款機器人,其可以完成漢堡制作工所進行的重複性勞動,例如做肉餡、烤餡、烤面包,加番茄、洋蔥、醃黃瓜等佐料。

  制造業工人

  富裕國家中相對低技術含量的產業工人已經習慣與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工人進行競爭,但使用機器取代他們似乎更省錢。現在,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產業機器人發展速度很快,其他國家也在發力追趕,將有越來越多的崗位被技術取代。

  

外媒稱機器人的興起或將導致近半美國人失業

 

  財務顧問

  談到財務咨詢似乎是典型的個人服務,但很快會被日益精准的算法所替代,這些算法能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回答。

  醫生

  去年,“機器人外科大夫”主刀的手術達到了約57萬台。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腫瘤專家已經在使用IBM的沃森超級計算機進行腫瘤診斷。此外,醫學界運用的計算機技術還包括顯微攝像機和機器人控制化導管。

  護理工

  美林預測,包括看護機器人在內的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未來五年內將增加到170億美元,其推動力主要來自“人口老齡化加速,護理工出現短缺以及對於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幫助和複健的護理要求的提高。”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