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10月CPI同比上漲1.3%,為5月以來最低水平;PPI同比下跌5.9%,已連續44個月為負。專家分析稱,通縮陰影揮之不去,再加上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料持續寬松,降息降準仍是必要手段。
食品價格漲幅回落
「CPI回落主要受蔬菜價格影響,拉低了物價走勢,今年以來中國一直有通縮風險,但僅從10月份數據并不能說中國就已經通縮,畢竟中國GDP增長7%左右,」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稱,「而PPI持續44個月連續下降,顯示工業領域壓力很大,工業領域通縮已經明確。」
他指出,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美國可能加息,中國會繼續保持穩健政策基調,降準可能性更大;財政上今年該花的錢都花出去,今年財政擴張空間已經不大;目前最主要的是降低融資成本,但這不是靠降息降準能解決的,仍要依靠改革。
統計局新聞稿顯示,10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9%,環比下降1.0%;其中,豬肉和鮮菜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5.8%和4.7%,漲幅分別比上月回落1.6和5.7個百分點;蛋價和羊肉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3.8%和7.0%,降幅分別比上月擴大3.6和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稱,CPI同比漲幅回落主要是因為豬肉和鮮菜等價格同比漲幅回落,同時蛋價和羊肉等價格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
「CPI跟預期差不多,主要是食品價格漲幅回落的影響,通縮魅影再現,」中信建投宏觀分析師胡豔妮稱,「貨幣政策繼續寬松,年內餘下時間降息不太可能,降準概率更大一些。」展望明年,她持謹慎看法,認為通縮陰影存在,經濟下行概率較大,降準降息仍是必要手段。
貨幣寬松對抗通縮
內地CPI同比漲幅在最近逾一年時間一直在2%下方徘徊,只有今年8月曾短暫觸及2%外。與此同時,國外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及內地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持續去庫存,也導致PPI同比已經連續44個月負增長。
通縮陰影纏繞不去同時,中國經濟增速也在持續放緩,三季度已經跌破7%。「通縮隱憂再顯,結合外貿繼續回落,反映目前內外需形勢仍不穩定。」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建議,應繼續加大宏觀調控政策力度穩增長。他指出,按慣例,每年最后兩個月是財政支出投放較為集中的時期,財政政策有望繼續發力,增加公共投入,改善民生;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放松的空間,適時再次「雙降」,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改善內外需求。
「三季度GDP平減指數下滑并再度轉負,成本端的糧價、油價等重要生產要素成本下跌帶動物價下行,總體通縮已成現實風險,下調四季度CPI預測至1.2%,下調2016年CPI預測至1%。」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稱。
他們認為,物價下行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央行仍需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減輕中國經濟整體債務杠桿率;寬松周期遠未結束,未來降息抗通縮仍必要,雖有約束,但空間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