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安娜的火车》:都与我有关

2015-11-17
来源:凤凰读书

“我记得那些广阔且沉寂的乡村,混乱而蓬勃的小镇,繁华也破败的城市,陌生又熟悉的远方;我也记得,在那些乡村、小镇、城市和远方里,浮现又消失的面孔。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故乡的炊烟、松林的积雪、鱼塘的落日、母亲的旗帜……在甫跃辉的笔下,故乡的山川如此温情脉脉地刻在“顾零洲”们的心间,而当所有香甜的记忆映在逼仄而疏离的都市夜幕下,华灯初上时的虚空与寥落,氤氲不清却又消散不去……

 

《安娜的火车》是青年作家甫跃辉的最新短篇小说集。从风随云动的边远小镇到华光异彩的国际大都市,甫跃辉的笔下从未停止过对于茫茫然不知所终的年轻人所经历的“有关”——乡村与城市、青春与爱情、自然与文明的捕捉与思索。每一代人都有专属于他们那一代的成长史与心灵史。本书便是在为漂泊在无尽远方的无数人们,为那些在“留不住的都市与回不去的故乡”间徘徊挣扎着的80一代,书写的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与精神疑难。

在急剧变迁的现代社会,“顾零洲”们的肩上扛着一生挥之不去的故乡情愫,却又不得不在漂泊的孤旅中寻找一片新的净土。他们带着留恋的过去,大踏步地走向未来,而昨天与今天的无缝对接在这个时代显得又是那么艰难、那么无奈。建设确实很难,他们仍在努力。在他们的身旁或身后,滚滚人流,是那些身处红尘之中的现代人都无法避开的身影。谁也不知道,他们会走向哪里……


书名:《安娜的火车》

作者:甫跃辉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作者简介】


甫跃辉,1984年生,云南保山人,现居上海。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研究生。江苏作协合同制作家。在《人民文学》《收获》《今天》等刊物发表多篇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刻舟记》,小说集《动物园》《鱼王》《散佚的族谱》《狐狸序曲》《每一间房舍都是一座烛台》等。小说集《少年游》入选中国作协2011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先后获《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新人提名、郁达夫小说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创作奖、十月文学奖、高黎贡文学奖等。

【名家推荐】

甫跃辉的作品,每句都“实”,全篇又很“虚”,他的路数独特。他有与众不同的经历:云南大山中的成长,上海大世界的求学,乡土的滋养,名著的熏陶,这些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踪迹。

——王蒙

从郁达夫到甫跃辉,构成了中国现代性演进的遥遥相对的历史面相。

——李敬泽

浓郁的远方,温暖的意味,特有的情感暗示,亲切,柔软,升华,产生一种光亮,引动读者的共鸣。

——金宇澄

甫跃辉是最近几年出现的较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之一,云南是我们共同的家乡。他的写作在神奇的想象中虚构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基于现实,因为现实已经在无休无止的日新月异中枯竭,日益乏味。他与对现实充满期待的前辈作家不同,他在想象中创造了一个忧郁的乌托邦。这是未来写作的趋势吗?

——于坚

甫跃辉的小说,既是幻像又是具像,跃动着不可捉摸的神秘之气,又渗透着脚踏实地的生活烟火气,这种特异,应该是来自于他对文学质地的深刻领悟。

——范小青

甫跃辉的小说充溢着大自然生猛鲜烈的气息,是人与万千生灵交织过往的一曲豪浩歌。他将数字时代四散飞扬的化纤尘埃扫除净尽,然后在肥沃的泥土上栽种出自己心爱的铃兰。他讲述的鱼王与鹰王的传奇,令人心向往之,过目不忘!

——张炜

甫跃辉这样的作家,他的小说竟然没有受到青春文学、时尚小说甚至学院写作的影响,而是以自己的方式,遵从自己的感受、感情和记忆,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意念和对生活的理解,寻找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要素:沟通。探讨这种不可沟通与不可逾越造成的悲剧与悲哀,这是一种值得尊重、提倡和呵护的创作态度。

——阎晶明

甫跃辉的小说对外乡青年在都市的生存有逼真的讲述。这种生存的艰难更严峻地表现在精神层面。无根的漂浮感、情感的无着落、情与欲的纠结等一览无余。

——孟繁华

甫跃辉是一个眼神明敏的作家,长于凝视,善于打量,并且懂得极目眺望。甫跃辉是一个心神发达的作家,心神恍惚时思接四海,心神肃然时万变犹定。

——施战军

甫跃辉《普通话》对农村大学生顾零洲与家族亲人关系的描写,揭示出这个群体如“孤零”小“舟”一样的生存真相,也将新一代农村大学生与农村之间欲走还留、欲说还休、剪不断理更乱的微妙情感清晰呈现出来。

——吴义勤

甫跃辉具备了这个时代可以成为好作家的几乎所有条件:有才华,接地气,有故事,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和学术训练,勤奋;最重要的,他有年轻人难得的朴实之气,以及平易地深入日常生活的能力。

——徐则臣

作为外来者,都市仿佛一头“巨象”,个人的努力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显得如此微小,他们的欲望被压抑,心灵被扭曲。他们不是富于生命力的强者,只是一群生命欲望在都市丛林中得不到伸张,反过来又被欲望所伤的“卢瑟”。甫跃辉深入这些“卢瑟”的心理细部,勾画描摹之间,亦触摸到了一种时代症候。

——饶翔

无论是个人和外部世界之间发生了任何形式的冲突、摩擦和碰撞,甫跃辉最终都回到人物的内部来化解这一切,由此那些错置的空间,那些被敏锐的感官所触碰到的异样的世界,那些在“雷雨交加”之际所涌现出来的具有爆发力的人性和力量——可以与“巨象”媲美的力量——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杨庆祥

顾零洲们在自己侧身的时代里,紧张,不安,压抑,内在匮乏,被无力感与失败感所笼罩,在貌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下,在梦魇里苦苦纠缠,像网中的鱼。甫跃辉的小说为顾零洲这一代青年立传,以具备历史深度的梦魇,微微照亮他们生活中的卑微、残忍与不堪。

——黄平

甫跃辉的小说深入这些“卢瑟”们的心理细部,勾画描摹之间,已触摸到了一种时代症候:日渐分层化的社会,日益稳固的阶层利益,青年已经失去了上升的通道,理想与未来都干瘪化,一代青年未老先衰,暮气沉沉。

——项静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