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西周霸國神秘歷史浮出

2015-11-20
来源:香港商報

  大河口墓地精貴器物深圳展覽

  西周霸國神秘歷史浮出
 
  11月6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舉辦的《封邦建霸--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西周霸國文物珍品》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所展文物來自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於2007至2011年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的考古發掘,是近年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共展出青銅器、玉器、金器、原始瓷器、陶器等文物共計189件組。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6年3月6日。香港商報記者 陳柳燕
 
  墓地發掘 被遺忘國度浮出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一舉攻滅了殷商,由此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嶄新的王朝,史稱西周。伴隨著周人的東征西討、開疆拓土,周王朝的勢力範圍不斷向四方延伸。為了統治廣袤的疆土,周王朝開創了封建制,將天下分封給各級貴族,建立諸侯國,以為王室屏藩。史載「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天下可謂諸侯國林立。而霸國,這個籍籍無名的諸侯小國就是其中的一員。
 
  2007年5月,位於山西省西南部的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因盜墓而被偶然發現。經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長達3年的搶救性發掘,一個曾被歷史遺忘的神秘國度--霸國,在3000年后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在當地發現的上千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了數量驚人的青銅、玉、原始瓷、漆木器等,大量帶「霸」字或「霸伯」銘文的青銅器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霸國的存在,將一段塵封三千年的歷史場景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并以豐富的文物向我們展示了霸國風格獨特的葬俗及獨具特色的文化習俗。
 
  據介紹,大河口墓地目前發掘面積已達1萬6千平方米,共發現西周墓葬577座,車馬坑24座,后續的考古發掘工程也繼續在進行中。大河口墓地考古,是近年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眾多令人驚嘆的發現填補了西周考古的又一空缺。
 
  小小諸侯國 盡展禮樂文化
 
  本次深圳博物館「封邦建霸--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西周霸國文物珍品」展,即是對這一考古發現的全面展示。展覽以一號、一零一七號兩代霸伯的墓葬為主,展出文物共計189件組,其中最主要的當屬各類青銅禮樂器,此外還有玉器、金器、原始瓷器、陶器等,全面展示了霸國獨具特色的禮儀文明、生活方式,反映了西周時期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
 
  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指出,在西周特有的分封制下,有大量的諸侯國存在,從消失很久的諸侯小國--霸國中能發現如此之高的禮樂文明,著實令人驚訝。他表示,此次展覽是深圳博物館以「商周文化文明」為主題系列展覽中的又一大展,旨在透過此展覽,為觀眾提供有分量的、具有傳統文化沉澱的展品,使市民能夠近距離接觸霸國文明,進一步了解目前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感受我們祖先所創造的文化成就。
 
  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文物曾在山西博物院、首都博物館、澳門民政總署、四川金沙博物館部分展出。本次展覽現場,觀眾也會可看到部分展品仍有殘缺部分,并未進行過多修復,是為了將考古的現狀更加真實地展現給大家。」
 
  精貴器物 領略藝術之美
 
  展覽現場,青銅器數量和種類多,工藝精美。郭館長指出,「從墓地發掘出的禮器,不僅裝飾工藝精美,保存也相當好,可見當時人們的創造力之高。」
 
  他特別介紹了一具「鳥形銅盉」,從大河口墓地2002號墓出土,是從一座男性貴族墓中發現。據介紹,該墓室面積約10平方米,墓中腰坑內殉狗一隻,并隨葬有銅鼎青銅兵器、車馬器、玉、石、骨、貝等器物,其中就有鳥形盉1件。鳥形銅盉通高35.2厘米,通長37厘米,鳥昂首,雙足挺立,腹部向上前方伸出一個管狀長流;尾下腹底有一個象首足,象鼻子外卷;背上開一個桃形口,桃形蓋子鏈接於鳥背的后部,蓋頂面前端有一個扁環狀紐,蓋內亦鑄有銘文8行約50字,造型獨特,做工精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鳥形盉自名為盉,為商周時期青銅器增加的一種新器形。盉多與盤配套用於祭祀或宴飲活動澆水洗手,這座墓里恰好出土了一件銅盤與這件鳥形盉相配。
 
  鳥形盉蓋內銘文,內容為器主乞關於遵行公命的誓言,表明自己的謀劃如系私自策劃,不合命令,甘受刑罰。從誓言看,乞是向「公」宣誓的。乞應為霸國一位重要的貴族,而公大概為當時的霸伯。工作人員介紹,「這類銘文在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尚屬罕見,堪稱重器,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郭館長亦介紹,「展館內展出的父戊簋,造型也極富藝術美。簋耳部造型將牛首、鳳鳥、象鼻雕鑄於一體,融合得非常完美,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簋內底鑄銘文「父戊」,是族徽,即為一個家族的標記。據悉,商周時代的貴族,會在青銅禮器上鑄造代表自己的族氏徽記。其銘文常以圖案式的設計出現,加以藝術化,看起來非常有趣。
 
  此外,從6022號墓中出土的殘存的金璜也格外引人注目。其原本為玉器,是玉佩中的元件,仿玉璜形制而作,其正背面均有雲紋裝飾,盡顯高貴精美。
 
  霸國珍品 叩見燦爛文明
 
  從大河口墓地的考古發現,西周霸國墓葬具有獨特的形式與習俗。根據大河口墓地的面積和墓葬埋藏的數量上顯示,當時大河口的人群規模不大,其所居城邑和所轄區域也不會很大。從埋葬習俗看,大河口墓地的頭向、腰坑、殉狗、斜洞、使用日名等習俗與絳縣橫水墓地相似,車馬坑的布局、無腑身葬、無殉人等現象又與天馬一曲村墓地有共同之處。陶器組合和青銅器風格顯然又具有周文化特徵。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大河口墓地中,高級貴族和平民埋葬在同一個墓地。從考古現場的航拍圖上看出,墓地的布局清楚,大中小型墓葬與車馬坑打破關系很少,說明當時有專人管理;墓葬的朝向較為統一,人群相對比較單純,西向墓葬是人群的主體。根據墓葬的規模可見,整個墓地等級分明,存在著一定的禮制規範。大河口墓地的發現對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器用制度和族群融合等歷史考古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一號墓地出土的燕侯旨卣,其內置酒器,一套7件,分別是斗1件、單耳罐1件、大小不同的觶5件。卣器、蓋內同銘:「燕侯旨作姑姑寶尊彝」,即燕侯國旨給他嫁到霸國的「姑妹」而專門制作的青銅禮器。其中的燕侯旨,是燕國的第二代國君名字。古人早在原始時代便總結出同族姓結婚,子孫不茂盛、易生病早夭的道理。同姓不能結婚,就只有實行族外婚,可見此玉器已展現了兩個諸侯國之間的通婚關系。
 
  展館中,亦有「銅雙龍鉞」這樣的兵器,其為商周時期權威和武力的象徵,是只有高級的貴族才能夠隨葬的儀葬用器。當然,還有大家最熟悉的反映西周禮樂制度的編鐘,展示貴族身份地位又具有節步功能的禮儀性玉佩,反映女性追求和喜好的服飾用玉等,都向充分展示了西周霸國輝煌燦爛的文化歷史。
 
  在本次山西霸國墓地出土的西周文物中,還有好幾件原始瓷器。郭館長表示,其數量之多、品質之高較以往的考古發現,甚為少見,是研究當時瓷器發展非常重要的歷史材料。
[责任编辑:刘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