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新農民”返鄉賣咖啡豆 一年營收上千萬

2015-12-04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新農民”返鄉賣咖啡豆 一年營收上千萬

  除了新一輪資本下鄉,驅使“新農民們”返鄉創業的還有對食品安全的追求

  邵海鵬

  11月,正是海南咖啡豆采摘的季節。”擔任白沙隕石嶺咖啡種植合作社社長的成宗培今年不再犯愁,相反志得意滿。

  曾經的海南白沙咖啡猶如“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然的奶香味、巧克力香味配上咖啡本身的味道,口感非常好,但苦於渠道不廣,咖啡農只能低價賣給收購商。

  “農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賺不到成品咖啡十分之一的利潤,而收購商收完咖啡豆後轉手就可以賣到兩三倍的價格。成宗培感受頗深。

  成宗培曾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的農民,早年外出做起了汽車配件批發生意,每年都能掙個幾十萬元,但心系家鄉的他一直都想在農民這個崗位上做出些成績,電商的崛起讓他看到了機會。

  如今,咖啡種植合作社的成立提高了農民在咖啡豆上的議價能力,互聯網電商平台又拓寬了銷路,今年合作社預計銷售額會過千萬。

  像成宗培這樣回鄉重新幹起農民的人並不少,多數都是早年通過求學、經商離開農村到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如今又決定返鄉創業。這批人都有相同的特點:經受過新媒體、新商業模式的洗禮;認識到要以實際行動保障食品安全。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是新時代的“新農民”。

  坎坷的創業路

  成宗培創業之初可謂艱苦備嘗。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正是咖啡豆的成熟采摘期,咖啡樹長得很高,果實較少,咖啡農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而且白沙縣道路崎嶇,農民只能將采摘回來的咖啡豆依靠人力一步一步地挑回來,即使是到距離咖啡園只有1公裏遠的加工廠去,也得走一個小時的山路。

  最初開拓市場時的辛酸,則更讓他難忘,“登門拜訪客戶跟他們洽談的時候,對方都不給機會,最氣人的是甚至以沒時間接待為由將我們拒之門外。”

  於是,成宗培將咖啡豆無償提供給加工場品嘗,獲得認可後,方才打開銷路。如今,他的白沙隕石嶺咖啡種植合作社的社員已經擴大到60多戶,村民對他都很信任。

  對於成宗培的經曆,馮波和章夢佳夫妻也深有體會。2008年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章夢佳,在一家外企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工作了幾年後,她決定返回家鄉——素以蜜橘聞名遐邇的浙江省臨海市湧泉鎮,做“湧泉蜜橘”的農業創業項目。

  此前,章夢佳曾嘗試過以互聯網的形式來銷售蜜橘,賣得不錯。於是,她跟馮波一合計,兩人決定自己承包橘園,從生產的源頭進行品質把控。但一切並非如她想象的那樣順利。

  章夢佳告訴本報記者,剛開始創業時非常辛苦,蜜橘生長在高山上,由於風大,橘子跟樹葉碰撞摩擦,賣相很不好看,“當時還是以線下銷售為主,但是渠道不健全,基本上就看著蜜橘一點點地爛在樹上,但也沒辦法。而且照顧橘子園就要一直待在農村,這樣的生活也很枯燥。”

  在最苦難的第一年,她甚至後悔當初的決定,過去外企的工作,收入挺高,又不那么辛苦。當時為了銷售蜜橘,只能找認識的人來推銷。但是,作為送禮首選的蜜橘,最搶手的還是青睞於賣相更好的橘子,而非他們的。

  “當時我們就想完全沒轍了。”後來,夫妻二人嘗試著驅車去周邊城市的水果店和超市推銷蜜橘,讓大家來品嘗。得到市場認可以後,銷量才慢慢提高。“那一年雖然爛在樹上的橘子有不少,但是線下的渠道還是鋪開了,大家開始接受了,自然就成了我的忠實客戶,因為我們的蜜橘確實好吃。”章夢佳略顯得意地說。

  新農民的食品安全追求

  驅使“新農民”返鄉創業的動力,還有一部分是出於對食品安全的追求。

  湧泉蜜橘素有“天下一奇、吃橘帶皮”的美譽,作為湧泉鎮當地人,章夢佳笑稱自己是“吃著橘子長大的”。然而,當她看到媒體對於“蜜橘農殘超標、被化學打蠟”的報道後,章夢佳在微博上吐槽“綠色食品太少了”。

  但是,那些不打農藥的蜜橘卻因為賣相不好賣不出去,被當作次品送到罐頭廠加工處理。

  於是,在接手橘子園後,章夢佳就開始跟技術人員研究,如何才能讓“漂亮”的橘子更健康、綠色。她說,“吃橘帶皮”是湧泉蜜橘的特色,在洗幹淨之後,橘皮是可以吃的。

  成宗培也是如此。他說,杭州傳化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成軍曾親自到白沙縣隕石嶺來考察咖啡園,有機生態的理念也得到其認可。

  成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農民”的湧現是新一輪資本下鄉大潮的一朵小浪花。相較於過去資本看重的是農村的“低成本”(廉價土地、勞力等)、農業投入品(種肥藥等),現在更看重農村的“高品質”(土壤、空氣等),試圖在優質農產品、休閑養老等方面有所作為。

  也正是因為珍視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新農民”們幾乎都將現在的農業創業項目當成畢生事業來做,而非簡單玩票。

  章夢佳說,有信心將蜜橘這一塊做好,把它當成健康產業、一個天然養生的項目。

  成宗培也認為,這不是一時沖動,他要將父輩拓荒而開辟出來的白沙咖啡事業傳承下去。“其實我做什么生意都可以賺到錢,但還是願意做白沙咖啡這項事業。除了可以做這個品牌農產品的創始人,還能帶領農戶增收致富。”他說。

  眾籌橘樹賣蜜橘

  擁有500多畝橘子園基地的章夢佳說,今年優質蜜橘收獲了20萬斤,如果能全部賣掉的話,銷售額有150萬元左右。章夢佳透露,正是在如此可觀的效益吸引下,近一兩年來,返鄉回家從事網上生鮮水果銷售的年輕人也多了起來,80後甚至90後都有回來的。

  為了擴大銷售規模,章夢佳夫婦今年開始采用眾籌模式來賣蜜橘。她告訴本報記者,在與老客戶進行交流後想出了一個辦法,即由客戶根據橘樹的產量、以固定的價格來承包橘樹,那么客戶所承包的橘樹產出就歸其所有。

  “一棵樹起碼會有200斤,過年的時候就夠送禮了,省去很多成本。而且還可以帶朋友過來自助采摘。”她說,去年11月就提出了眾籌方案,客戶們也感覺劃算,今年5月份橘子花開,就與客戶達成了協議,“有一部分蜜橘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銷售掉了。”

  事實上,應用電商銷售農產品已經是“新農民”的標配。

  成宗培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他還參加了傳化農業綠科秀、綠科邦啟航式進行產品展示推廣。負責兩個全新平台的成軍說,主要是搭建兩座橋梁——在先進技術、創意設計與農業生產者之間搭建橋梁,以及在優質農產品、創意農業產品與廣大消費者之間搭建橋梁。

  回鄉做農業創業項目的“新農民”,除了經曆前期市場開拓方面的辛酸,他們還經曆著來自父輩、朋友的壓力。

  章夢佳說,起初父母是極力反對的,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是,要到大城市,這樣才有前途。幹農業這一行太辛苦。同事也不能理解,認為不可能將農業作為事業來做,頂多農村就是周末度假的地方。

  只是隨著項目逐步走上事業正軌,原先困擾他們、讓他們倍感焦慮的壓力,都已經悄然消失。“最初的想法就不是為了回家做農民,而是做農業創業項目。前一兩年不被市場認可的時候,覺得很傷心,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銷售形式多樣化,只要東西好是不怕沒有市場的。”章夢佳說。

  成軍對本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湧現的“新農民”不同於過去鄉村的“能人”,他們更加熱愛農業本身,而不是帶領鄉親逃離農業生產;他們勤奮鑽研技術,善於人際溝通,富有學習精神,追逐創意創新。這個群體的數量雖然還不多,但借助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他們越來越結成一個龐大的群落。

  (第一財經日報)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